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式导入初探

【作者】 宋溪语

【机构】 (黑龙江省富裕县逸夫学校)


【正文】情境式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情境式导入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了多种常见的情境式导入方式,并提出了实施情境式导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引言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良好的开端对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情境式导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有趣的情境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情境式导入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特点。传统的直接讲授式教学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情境式导入通过创设新颖、有趣的情境,如游戏、故事、动画等,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摸球游戏”的情境导入: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入不同颜色的球,让学生摸球并猜测摸到某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小。这种充满趣味的游戏情境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主动探索可能性的奥秘。
  (二)建立知识联系
  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情境式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和理解。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然后提出问题:“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这样的情境导入能让学生在熟悉的知识体系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情境式导入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创设商场打折促销的情境:“某商场正在进行促销活动,一件衣服原价200元,现在打八折出售,你能算出现在的售价是多少吗?”通过这样的情境导入,学生不仅能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还能学会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三、常见的情境式导入方式
  (一)生活情境导入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情境,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切性和实用性。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模拟超市购物的生活场景:在教室一角设置一个简易的超市,摆放各种标有价格的商品,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进行购物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会计算商品的总价和找零金额,从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掌握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二)问题情境导入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车轮、碗口等,然后提出问题:“这些圆形物体的周长与它们的什么有关呢?怎样才能准确地测量出它们的周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自主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三)故事情境导入
  故事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讲述“小熊分饼”的故事:“小熊过生日,邀请了它的好朋友小猴子和小兔子来家里做客。小熊拿出了一块饼,想平均分给两个好朋友,可是它不知道该怎么分。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熊想想办法吗?”通过这个故事情境,学生能直观地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
  (四)游戏情境导入
  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一,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口令”的游戏:教师先说出一句乘法口诀的前半部分,如“三七”,然后让学生快速接出后半部分“二十一”。通过这种游戏情境导入,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和巩固乘法口诀,提高计算能力。
  四、实施情境式导入的注意事项
  (一)紧密贴合教学目标
  情境式导入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确保导入活动能为新知识的学习服务。不能为了追求情境的新颖和有趣而偏离教学主题,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情境导入应围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展开,让学生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而不是单纯地关注情境的趣味性。
  (二)难度适中
  情境式导入的内容和问题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既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也不能过于复杂,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创设的情境问题要基于学生对长方体的基本认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而不是直接涉及到复杂的公式推导和计算。
  (三)多样化与适时性
  情境式导入的方式应多样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避免单一和重复。同时,要注意导入的时机,一般在课程开始的前几分钟进行情境导入,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影响新知识的讲授。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可以采用游戏情境导入;而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问题情境导入可能更为合适。
  五、结论
  情境式导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情境式导入的重要性,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情境导入活动,并注意导入的紧密性、难度适度和适时性,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