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你有需 我必应 乐参与 促成长
【作者】 王莉萍 杨 纯
【机构】 (上城区社区学院)
——三重三创:推动尚城夜校与区域发展双向奔赴
上城区紧扣省委“新春第一会”建强“三支队伍”决策部署,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目标,在充分调研辖区市民学习意愿和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谋篇布局创新“服务链”、多元合力建强“资源库”、集成发展扩大“辐射力”等途径,全力打造新时代“尚城夜校”品牌。自2009年至今,已开设“学历+”“生活+”“数智+”等六大类100余门夜校课程,服务百万人次,不断满足市民的需要,助推区域教育共富,为“探索终身学习型社会浙江示范”贡献上城力量。
一、重机制建设:因地制宜,创新推进“服务链”
聚焦市民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尚城夜校坚持加强思想引领,将思政教育贯穿工作始终,从“试点试行”迭代升级为“系统推进”,全面了解市民的思想动态、发展需求,不断创新夜校服务链,着力提升辖区市民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是从“由我做”到“一起做”,建章立制起步早。
区委区政府将“文化浸润提质,打造人文魅力中心城区”作为2024年重点工作。厚植传统文化底蕴,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成果,打造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城市。联合区政协、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教育局、卫健局、工会、妇联等部门以及辖区14个街道办事处,建立尚城夜校联动工作机制。坚持开门办校、因地制宜、灵活采用“党团共建”“院企合作”“量身定制”“达人负责”等模式,充分调动多方资源。如在杭州市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嵌入夜校课程,积极推出“政协委员大讲坛”等系列夜课;与区委组织部联合研究“文明实践大讲坛”课程。同时制定尚城夜校教师工作职责、过程管理细则、设计评价体系等,不断完善“服务链”。
二是从“一中心”到“N个点”,谋面布局落点实。从“一个中心”到“N教学点”,健全机制,精准布局,不断扩大有效覆盖面。构建一个区级中心,两个主体办学院区,N个教学点位,形成按需定制,灵动布局的联动阵地矩阵。上线“尚学通”一键报名小程序,服务市民就近学,随时学,随地学。2024学年上城区社区学院清泰院区和景芳院区共开设51个教学班。同时,把深受市民喜爱的减压瑜伽、美妆护肤等课程送入杭州市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彭埠街道杨柳郡未来社区、闸弄口春晖社区幸福邻里坊、九堡街道产业园、胜利吟潮幼儿园等单位,把助企惠民落到实处。
三是从“一课程”到“你点单”,数智赋能个性显。坚持以市民“职业技能+品质生活+学历层次”提升为目标,从“一套课程”到“分层迭代”,调研前置,问需于民,优化课程设置。以“线上”+“线下”,座谈问询、问卷线调查的方式,摸清市民想学什么,统筹各方资源。提供学历+、技能+、兴趣+、生活+、健康+、数智+等六大课程,供市民自主选择。聚焦上班族的多元需求,夜校课程以晚上时段为主,还在晨间、午休等时间段开课。如在四季青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四季学苑开设午间减压瑜伽课,满足上班族利用碎片时间充电赋能的需求。
二、重队伍建设:多元合力,创享精尖“资源库”
秉持“能者为师达者先”的理念,尚城夜校通过多领域挖掘、多维度聘任、多平台引流等途径,不断充实敢创新、乐奉献、专业化、规模化师资力量,实现“一师难求”到“供不应求”的蝶变,助推尚城夜校课程高品质发展。
一是从“工匠”到“名师”,多领域挖掘。目前已建成吸纳156位社区好老师(社区大先生)的社教师资库,建成456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任课教师有戏剧家协会、葫芦丝协会、书法家协会等行业协会的专家,各艺术院校的教师,兄弟学校的专业教师以及民间艺人等。如聘请杨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王阿斌为八段锦老师。王老师是中国武术协会会员,曾获51枚金牌,获得过“武术全能冠军”“武林名师百杰奖”等荣誉。学员们评价王阿斌老师的八段锦,一招一式刚柔并济,在他的课上能充分感受到传统气功学的强大能量。王老师的八段锦班,学员期期爆满,他成为了尚城夜校名副其实的明星教练。
二是从“学员”到“教师”,多维度聘任。秉持“学员即资源”理念,邀请上手快、学艺精湛的学员加入志愿者队伍。他们既是工作对象,也是工作力量。让他们在参与助教、班级管理等志愿服务中发挥所学、感受幸福。如吉他班学员毛同学,擅长钢琴弹奏,成为了夜校课程电子钢琴师资库中的一名教师。又如第一期短视频的陶同学,成为了第二期课程助教,指导伙伴们学习,共同成长。
三是从“奖励”到“创机”,多平台引流。根据课程设置实行“一期一聘”的尚城夜校教师聘任机制。期初制定教师培训计划,举办专兼职教师培训。通过开展主题式教学研究、听课评课研讨等方式,提升夜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期末评比优秀教师,为其搭建平台,拓展需求资源,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如瑜伽高级教练周翡老师,从刚开始找不到学员,找不到教学场地,到现在学员为秒不到周老师的课程而遗憾,各个合作单位预约不断。周老师由衷感谢尚城夜校平台为她引流,让她迎来了事业的新气象。
三、重品牌辐射:集成优势,创生发展“生命力”
尚城夜校主动将区域基层治理、文旅发展、人才招引、产业突破等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成为品牌辐射的抓手。借助寓教于学、寓文于课、寓乐于习等途径,努力实现市民成长与区域发展的双向奔赴。
一是从“服务中青年”到“服务全龄段”。上城区是杭州市的中心城区,拥有常住青年人口44.39万,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3,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城市青年大区。自2009年起上城区社区学院以双证制职业高中学历提升为主的市民夜课,至今已惠及上万余人。2024年起将开设大专、本科学历提升的课程。随着社会发展,夜校服务对象从突出青年群体,向全龄辐射。目前尚城夜校学员平均年龄37.6岁,最小为6岁的幼儿园小朋友,最大的是70岁的沈大爷。
二是从“技能加油站”到“幸福成长圈”。尚城夜校从服务个体的兴趣爱好、技能提升、情绪纾解、交友互动等自我需求“加油站”,到服务亲子陪伴,增进祖辈亲情,缓解关系的家庭“黏合剂”,到服务企事业职工团队成长的需求,到服务企事业特色发展与宣传推广需求的共富“助推器”。学员从“试试看”到“乐在其中”。周大姐抱着好奇地试试看的心态走进课堂,到次次不落的全勤学员;陶同学从瑜伽到短视频、美妆护肤,一周三天沉浸在尚城夜校课堂中;还有夫妇结伴练八段锦,祖孙同堂学书法,母女同行习茶艺泡咖啡的陪伴式学习。尚城夜校已然成为一家人学习休闲的生活新方式。
三是从“贫血办夜校”到“自我造血强”。联合部委办局、区域企业、社区终身学习基地办学,共建共享,到以“部门联建、社会共建”等形式,不断破解资金不足难题,压缩运行成本,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如把“咖啡花艺”课程,由景芳未来社区邻里中心提供免费场地,实现“‘0’租金+‘0’物业费”等基础运行“0”成本,真正惠及更多的市民。打造N+精品课程等方式,让尚城夜校从时下供不应求的“网红”到未来迭代升级的“长红”。
如今,尚城夜校已成为大家闲暇生活的“新风尚”,下班后的“新聚处”,职场人精神生活的“新向往”,终身学习的“新名片”。在不断转型创新中,助力上城建设成为时尚之城,尚学之城,共富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