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依托少年军校加强学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
【作者】 林秀玲 周永胜
【机构】 (吉林省通化集安市第一小学)
【正文】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国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强小学国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保障国家未来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开发和实施国防教育校本课程,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有效利用少年军校这一特殊教育平台,对小学国防教育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
关键词:开发实施国防教育校本课程;学科融合,课堂渗透;环境建设;耳濡目染;少年军校;活动体验
为进一步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指示要求,不断强化广大青少年国防观念和爱军拥军意识,扎实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随着时代发展,国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强小学国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保障国家未来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校除了利用课堂主阵地,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之外,学校德育处有效利用少年军校这一特殊教育平台,对小学国防教育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
第一小学少年军校成立于1998年,从创建少年军校之初,学校依托少年军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多年来,学校致力于活动建设,为了更好地、全方位开展国防教育,学校德育处结合目前学校国防教育成果、当前教育形式及学生特点进行了适合小学生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探索,旨在培养学生国防意识与爱国情怀,提升其综合素质。2023年第一小学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处命名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校。
一、开发实施少年军校校本课程,对少年军校学员进行较系统的国防教育
学校开发实施了少年军校校本课程,自编少年军校教材《国防教育》,主要包括“目标篇、理论篇、技能篇”。“目标篇”规定了一至六年级各年级要达到的行为规范目标;“理论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军历史及一些军事常识;“技能篇”是少年军校学员进行训练的一些基础技能,包括集合、解散、看齐、报数、立正、跨立、稍息、行进、停止、停止间转法、齐步行进及立定、正步行进及立定、队形变换、方向变换、踏步等。以此向学生进行较系统的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训练、参观等,使学生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行基本的国防教育。认识保卫和平、保卫祖国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懂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培养“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分别设置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水平的国防教育内容。低年级以国防启蒙教育为主,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儿歌、微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象征以及简单的军事英雄事迹,激发学生对国防的初步认知和兴趣。中高年级则逐渐深入,涵盖了军事历史、军事科技、国防法规等内容,通过国防教育课、主题班队会、少年军校军训活动、研学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科融合,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
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把国防教育、红色教育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教学中,使教育做到经常化,形成延续和拓展。扎实进行红色文化教学,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引领广大青少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薪火相传,让红色文化指引照亮前进的路,让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小学语文学科、音乐、道德与法治学科等,蕴含着丰富的国防教育、红色教育内涵,因此,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充分挖掘,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爱国情怀,可以水到渠成。比如语文课程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2岁的少年周恩来看到国人受辱,中华不振,立下了读书的志向;《大禹治水》中大禹为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三过家门而不入,口语交际课《长大以后做什么》;音乐课中守疆卫土的民族英雄《嘎达梅林》《雨花石》《歌唱二小放牛郎》等一些民族英雄随处可见,深挖这些教育资源,让学生对这些英雄事迹耳熟能详,学习英雄榜样,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
在道法学科教学中,通过《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学生知道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加深了青少年对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九课《中国有了共产党》,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我们都要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为了深化学生对“红船精神”的理解,课前让他们查阅资料,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船精神”有重要论述,那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学生感悟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激发了其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同学们愿在红船精神的引领下,忠诚于党和人民,勤奋好学、勇于拼搏,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在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查阅南昌起义、八一建军节的由来和井冈山会师等中国共产党抗战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坚定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信念。本课对史实和重要人物的介绍,有血有肉,从正面引导,让学生学习他们不畏困难的态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井冈山精神根植于学生心间,生根、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学生通过阅读“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一块银元”“七根火柴”“彝海结盟”等故事,了解了长征精神就是红军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卓绝奋斗的坚定信念,凝聚着人民军队不断走向胜利的坚强意志,凝聚着中华民族不懈努力、自强不惜的伟大品格。而我们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克服学习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迎接自己的未来,去实现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的伟大理想。
又如语文课中的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这是毛泽东主席以长征为题材的咏怀之作,正是这样的豪情,它以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鼓舞着今天的我们,为了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发展而勤奋学习、奋勇向前!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学们在学习中,吸收了宝贵的精神养分,心中播下了红色的种子。
三、重视教育环境设施的建设,让学生在环境熏陶中浸润爱国情怀
学校教学楼镶嵌着六个字的醒目的办学理念,即“尚志、尚德、尚学”,每个班级都建了一面励志墙,墙上有励志口号,张贴学生作业、书法美术作品、励志信、评比栏、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读励志书籍读书体会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志向。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
学校墙体、围墙、走廊等处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人励志格言、好人榜、文明礼仪手抄报、书画作品等,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熏陶下,愉快地学习生活。
在走廊拐角处、班级图书角摆放中华优秀典籍,鼓励学生阅读中华文化典籍,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奋发学习的斗志。
四、通过少年军校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我校少年军校成立已经27年,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到教育。通过军事化的组织,集军事训练、思想教育和少先队活动于一体,运用社会的综合力量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肓、革命传统教肓和国防意识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感。
积极依托当地资源,为少年军校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我市属于边境城市,拥有多支驻集部队,是非常难得的地方资源。学校教育完全可以利用这个难得的资源,我们也坚信只要长期以解放军为榜样,用军人的精神武装自己,用军人的意志统帅自己,用军人的规范要求自己,用军人的形象展示自己,就能使学生人格升华。于是,我们积极依托社会力量,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聘请市人民武装部领导、驻集部队领导为少年军校名誉校长,聘请部队战士为军校教官,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力争将少年军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工作中,我们以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素质为目标,着眼培养学员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精神,着力加强国防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素质教育。学校努力创设一流的少年军校基地,营造一流的少年军校文化,打造一流的少年学员队伍。
利用传统节日对队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清明节、国庆节、建队日、重阳节等节日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利契机。如清明节我们开展“忆先烈、祭英魂”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祭扫烈士墓活动,体会到革命先烈们的志向就是让天下受苦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认识到作为一名学生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做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开展“红色诗歌朗诵会”、“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歌咏比赛”等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重阳节开展尊老、敬老、爱老等中华美德教育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呼唤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回归。
另外,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诵读中华古诗文,弘扬传统文化,把古诗文归纳分类为勤学篇、励志篇、爱国篇,让学生经常诵读,尤其是励志名句更需要背诵下来,让“古诗”这一华夏精髓沁入每个孩子的心田,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产生一份自信力。
我校开展的航模比赛、聘请科学副校长到校开展科学活动,无人机社团、机器人社团、编程社团等,让学生感受到国防科技带给我们的力量与震撼。
以丰富多彩的“红色之旅”活动为载体,激发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集安是边境城市,也是杨靖宇等抗日英雄战斗过的地方,抗日遗址、事迹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我们组织学生到铁路、公路国门进行红色之旅研学旅行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通过红色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更为远大的志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读书,让他们有着浓浓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
关键词:开发实施国防教育校本课程;学科融合,课堂渗透;环境建设;耳濡目染;少年军校;活动体验
为进一步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指示要求,不断强化广大青少年国防观念和爱军拥军意识,扎实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随着时代发展,国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强小学国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保障国家未来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校除了利用课堂主阵地,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之外,学校德育处有效利用少年军校这一特殊教育平台,对小学国防教育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
第一小学少年军校成立于1998年,从创建少年军校之初,学校依托少年军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多年来,学校致力于活动建设,为了更好地、全方位开展国防教育,学校德育处结合目前学校国防教育成果、当前教育形式及学生特点进行了适合小学生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探索,旨在培养学生国防意识与爱国情怀,提升其综合素质。2023年第一小学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处命名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校。
一、开发实施少年军校校本课程,对少年军校学员进行较系统的国防教育
学校开发实施了少年军校校本课程,自编少年军校教材《国防教育》,主要包括“目标篇、理论篇、技能篇”。“目标篇”规定了一至六年级各年级要达到的行为规范目标;“理论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军历史及一些军事常识;“技能篇”是少年军校学员进行训练的一些基础技能,包括集合、解散、看齐、报数、立正、跨立、稍息、行进、停止、停止间转法、齐步行进及立定、正步行进及立定、队形变换、方向变换、踏步等。以此向学生进行较系统的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训练、参观等,使学生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行基本的国防教育。认识保卫和平、保卫祖国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懂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培养“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分别设置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水平的国防教育内容。低年级以国防启蒙教育为主,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儿歌、微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象征以及简单的军事英雄事迹,激发学生对国防的初步认知和兴趣。中高年级则逐渐深入,涵盖了军事历史、军事科技、国防法规等内容,通过国防教育课、主题班队会、少年军校军训活动、研学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科融合,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
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把国防教育、红色教育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教学中,使教育做到经常化,形成延续和拓展。扎实进行红色文化教学,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引领广大青少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薪火相传,让红色文化指引照亮前进的路,让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小学语文学科、音乐、道德与法治学科等,蕴含着丰富的国防教育、红色教育内涵,因此,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充分挖掘,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爱国情怀,可以水到渠成。比如语文课程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2岁的少年周恩来看到国人受辱,中华不振,立下了读书的志向;《大禹治水》中大禹为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三过家门而不入,口语交际课《长大以后做什么》;音乐课中守疆卫土的民族英雄《嘎达梅林》《雨花石》《歌唱二小放牛郎》等一些民族英雄随处可见,深挖这些教育资源,让学生对这些英雄事迹耳熟能详,学习英雄榜样,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
在道法学科教学中,通过《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学生知道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加深了青少年对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九课《中国有了共产党》,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我们都要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为了深化学生对“红船精神”的理解,课前让他们查阅资料,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船精神”有重要论述,那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学生感悟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激发了其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同学们愿在红船精神的引领下,忠诚于党和人民,勤奋好学、勇于拼搏,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在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查阅南昌起义、八一建军节的由来和井冈山会师等中国共产党抗战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坚定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信念。本课对史实和重要人物的介绍,有血有肉,从正面引导,让学生学习他们不畏困难的态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井冈山精神根植于学生心间,生根、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学生通过阅读“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一块银元”“七根火柴”“彝海结盟”等故事,了解了长征精神就是红军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卓绝奋斗的坚定信念,凝聚着人民军队不断走向胜利的坚强意志,凝聚着中华民族不懈努力、自强不惜的伟大品格。而我们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克服学习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迎接自己的未来,去实现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的伟大理想。
又如语文课中的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这是毛泽东主席以长征为题材的咏怀之作,正是这样的豪情,它以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鼓舞着今天的我们,为了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发展而勤奋学习、奋勇向前!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学们在学习中,吸收了宝贵的精神养分,心中播下了红色的种子。
三、重视教育环境设施的建设,让学生在环境熏陶中浸润爱国情怀
学校教学楼镶嵌着六个字的醒目的办学理念,即“尚志、尚德、尚学”,每个班级都建了一面励志墙,墙上有励志口号,张贴学生作业、书法美术作品、励志信、评比栏、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读励志书籍读书体会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志向。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
学校墙体、围墙、走廊等处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人励志格言、好人榜、文明礼仪手抄报、书画作品等,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熏陶下,愉快地学习生活。
在走廊拐角处、班级图书角摆放中华优秀典籍,鼓励学生阅读中华文化典籍,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奋发学习的斗志。
四、通过少年军校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我校少年军校成立已经27年,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到教育。通过军事化的组织,集军事训练、思想教育和少先队活动于一体,运用社会的综合力量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肓、革命传统教肓和国防意识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感。
积极依托当地资源,为少年军校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我市属于边境城市,拥有多支驻集部队,是非常难得的地方资源。学校教育完全可以利用这个难得的资源,我们也坚信只要长期以解放军为榜样,用军人的精神武装自己,用军人的意志统帅自己,用军人的规范要求自己,用军人的形象展示自己,就能使学生人格升华。于是,我们积极依托社会力量,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聘请市人民武装部领导、驻集部队领导为少年军校名誉校长,聘请部队战士为军校教官,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力争将少年军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工作中,我们以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素质为目标,着眼培养学员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精神,着力加强国防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素质教育。学校努力创设一流的少年军校基地,营造一流的少年军校文化,打造一流的少年学员队伍。
利用传统节日对队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清明节、国庆节、建队日、重阳节等节日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利契机。如清明节我们开展“忆先烈、祭英魂”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祭扫烈士墓活动,体会到革命先烈们的志向就是让天下受苦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认识到作为一名学生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做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开展“红色诗歌朗诵会”、“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歌咏比赛”等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重阳节开展尊老、敬老、爱老等中华美德教育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呼唤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回归。
另外,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诵读中华古诗文,弘扬传统文化,把古诗文归纳分类为勤学篇、励志篇、爱国篇,让学生经常诵读,尤其是励志名句更需要背诵下来,让“古诗”这一华夏精髓沁入每个孩子的心田,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产生一份自信力。
我校开展的航模比赛、聘请科学副校长到校开展科学活动,无人机社团、机器人社团、编程社团等,让学生感受到国防科技带给我们的力量与震撼。
以丰富多彩的“红色之旅”活动为载体,激发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集安是边境城市,也是杨靖宇等抗日英雄战斗过的地方,抗日遗址、事迹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我们组织学生到铁路、公路国门进行红色之旅研学旅行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通过红色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更为远大的志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读书,让他们有着浓浓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