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分析
【作者】 王德燕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泸铁小学校)
【正文】摘 要: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它具传承价值和教育价值,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对于提升国民思想境界和文化自信具有积极意义。中华传统文化长盛不衰,已形成了独有的文化体系,不仅拥有深刻的内涵,还极具民族文化特色。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既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也能够增强其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感,不断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策略探讨
小学语文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让学生在感受文化积淀的同时,促进自身文化自信、文化传承意识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在新课标背景下,传统文化渗透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与实践。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标志,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同时,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经典作品,如唐诗、宋词、汉赋、元曲等,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接触和欣赏各种艺术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其次,传统文化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作品。最后,在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与作品中,还寄存着许多华夏先辈崇高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通过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这些道德和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因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渗透能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推动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
(一)丰富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内容是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学校应致力于提供多样化、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这种多样性的内容可以包括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丰富的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当学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知识和经验时,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提高学习的效果。此外,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等,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文化自信是指学生对自己的文化身份和价值观持有自信心态,并能够在跨文化的环境中自如地表达和交流。在当今全球化的环境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培养文化自信需要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学校应该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内容,包括历史、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深入了解和学习自己的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并形成文化自信。其次,学校应注重跨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通过引入多元文化的内容和活动,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强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包容,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自信。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文化交流活动,提供学生与其他文化进行互动和交流的机会。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传统文化内容广泛,包括儒、佛、道等多种文化信仰体系,是我国民族传承的文化精髓的具体体现。这些文化信仰体系有着普遍性、稳健性、持久性的特点,是民族文化的具象化体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学习、传承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思想与道德内涵,让学生在文化的滋养之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资源,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学校应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学校可以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民间故事、古代诗词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通过阅读和解析这些文化资源,学生可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传统文化展览、戏曲表演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为了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学校还可以培养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理解能力。教师可以进行深入的文化研究,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学效率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应致力于营造积极向上、鼓励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校可以提供舒适、安静且具有创造力的教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多样化的学习场所,如图书馆、自习室和实验室等,让学生有更多选择和空间进行学习。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鼓励学生树立追求知识和进步的意识。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给予他们正面的认可和激励。学生的成就感是学生对于自己学习成果的认知和评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至关重要。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个人目标、提供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及时反馈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机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学校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团队项目和讨论课等,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索、解决问题,并相互帮助和支持。
(三)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学生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着各种多样化的学习和娱乐选择,如何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成为一个挑战。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可以引入互动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文化体验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华传统文化方面进行深入学习,比如中国书法、古诗词、传统音乐或传统绘画等。通过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校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开展传统文化活动,通过实践增强学生文化素养
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有限,且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用丰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并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适当的活动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并于活动中产生共鸣。如以儒家文化为主题的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阅读经典著作,领略文化之魂。文娱活动也是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有效手段。
(五)进行拓展延伸,拓展传统文化路径
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华民族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典籍。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很多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他们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但是常常受制于课堂教学时间,学生不能全面了解其中的传统文化,因此课外拓展也是推进传统文化传承的有利途径。教师可以以教材中所编排的文本为突破口,有效拓展相关名著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还能提高其古代文学阅读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但是,这一具体的渗透过程需要教师选择有针对性的文学典籍,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心灵形成浸润,才能够在阅读以及拓展的过程中提高文化自信。
(六)借助信息技术,增强传统文化渗透效果
在过去,传统文化教育常常是一种形式单一,有些枯燥的体验,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提供更丰富多样、更便捷的教育载体。利用这些新媒体,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中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以此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自主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学习过程中,教育平台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资料获取、交流和分享。例如,学生进行参观和拍照等,然后将自己的观察与学习成果上传至教育平台,分享给其他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和灵魂,通过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中华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蕴含着丰富的哲学、价值观和智慧。通过学习和体验,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还能够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民族特点,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大家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志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学理和实践探索[J].中外交流,2021,28(4):750.
[2]高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学理和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7):90-92.
[3]贾彩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J].亚太教育,2023(6):120-122.
[4]黄梦珊.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学语文,2023(26):113-114.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策略探讨
小学语文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让学生在感受文化积淀的同时,促进自身文化自信、文化传承意识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在新课标背景下,传统文化渗透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与实践。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标志,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同时,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经典作品,如唐诗、宋词、汉赋、元曲等,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接触和欣赏各种艺术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其次,传统文化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作品。最后,在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与作品中,还寄存着许多华夏先辈崇高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通过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这些道德和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因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渗透能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推动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
(一)丰富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内容是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学校应致力于提供多样化、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这种多样性的内容可以包括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丰富的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当学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知识和经验时,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提高学习的效果。此外,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等,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文化自信是指学生对自己的文化身份和价值观持有自信心态,并能够在跨文化的环境中自如地表达和交流。在当今全球化的环境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培养文化自信需要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学校应该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内容,包括历史、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深入了解和学习自己的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并形成文化自信。其次,学校应注重跨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通过引入多元文化的内容和活动,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强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包容,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自信。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文化交流活动,提供学生与其他文化进行互动和交流的机会。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传统文化内容广泛,包括儒、佛、道等多种文化信仰体系,是我国民族传承的文化精髓的具体体现。这些文化信仰体系有着普遍性、稳健性、持久性的特点,是民族文化的具象化体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学习、传承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思想与道德内涵,让学生在文化的滋养之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资源,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学校应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学校可以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民间故事、古代诗词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通过阅读和解析这些文化资源,学生可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传统文化展览、戏曲表演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为了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学校还可以培养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理解能力。教师可以进行深入的文化研究,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学效率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应致力于营造积极向上、鼓励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校可以提供舒适、安静且具有创造力的教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多样化的学习场所,如图书馆、自习室和实验室等,让学生有更多选择和空间进行学习。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鼓励学生树立追求知识和进步的意识。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给予他们正面的认可和激励。学生的成就感是学生对于自己学习成果的认知和评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至关重要。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个人目标、提供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及时反馈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机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学校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团队项目和讨论课等,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索、解决问题,并相互帮助和支持。
(三)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学生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着各种多样化的学习和娱乐选择,如何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成为一个挑战。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可以引入互动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文化体验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华传统文化方面进行深入学习,比如中国书法、古诗词、传统音乐或传统绘画等。通过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校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开展传统文化活动,通过实践增强学生文化素养
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有限,且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用丰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并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适当的活动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并于活动中产生共鸣。如以儒家文化为主题的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阅读经典著作,领略文化之魂。文娱活动也是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有效手段。
(五)进行拓展延伸,拓展传统文化路径
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华民族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典籍。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很多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他们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但是常常受制于课堂教学时间,学生不能全面了解其中的传统文化,因此课外拓展也是推进传统文化传承的有利途径。教师可以以教材中所编排的文本为突破口,有效拓展相关名著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还能提高其古代文学阅读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但是,这一具体的渗透过程需要教师选择有针对性的文学典籍,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心灵形成浸润,才能够在阅读以及拓展的过程中提高文化自信。
(六)借助信息技术,增强传统文化渗透效果
在过去,传统文化教育常常是一种形式单一,有些枯燥的体验,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提供更丰富多样、更便捷的教育载体。利用这些新媒体,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中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以此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自主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学习过程中,教育平台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资料获取、交流和分享。例如,学生进行参观和拍照等,然后将自己的观察与学习成果上传至教育平台,分享给其他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和灵魂,通过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中华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蕴含着丰富的哲学、价值观和智慧。通过学习和体验,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还能够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民族特点,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大家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志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学理和实践探索[J].中外交流,2021,28(4):750.
[2]高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学理和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7):90-92.
[3]贾彩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J].亚太教育,2023(6):120-122.
[4]黄梦珊.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学语文,2023(26):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