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跨学科关联教学促体育课深度发展

【作者】 王 鹏

【机构】 (河北省赵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正文】

——以中职体育长跑教学为例

  摘 要:本文以耐力跑教学为例,着重探讨在核心素养下中职体育课深度发展的可能,旨在挖掘多学科融合的当下如何将多学科知识协同发展,高效育人,让中职生能够在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下掌握耐力跑的核心技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帮助中职生了解正确的锻炼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其跨学科运用能力,最终形成全面而健康的深度发展。
  关键词:学科关联;体育;长跑运动
  2022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融合多门课程,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观点,历经多年中职体育教学初中,本文以耐力跑为教学立足点,在多学科融合的背影下探索活力课堂向纵深发展的多种可能。
  一、立足学科,融合育人
  体育课程依托身体练习,通过技能掌握、健康知识与运动方法等学习内容,交融学习以提升身体素质为目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怎样立足学科,融汇贯通地帮助中职学生体验运动经验与生活交融在体育锻炼的乐趣,有效地促进了多学科与体育学科的融合与关联,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体育教育提供了突破发展的解决路径。
  在传统的长跑教学中,学生通常会因该项运动的单调性重复而感到枯燥,缺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如若在长跑项目的体育课堂中将音乐和数学等学科知识进行融入,就能够帮助学生将跑步节奏与呼吸频率进行配合,在音乐的律动中感受速度与节奏的交融。通过对本校近百例学生心率的监测,可清晰地看出多学科融合后的长跑项目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自行跑步健身的本领,也能够在这一常规锻炼项目中发展自身的体能,包括上下肢力量、心肺耐力、协调性及位移速度的调整,使身体的心肺机能、呼吸系统与有氧代谢水平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多学科融合互动不仅达成了教学目标,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于长跑的积极性,进而激发了学习长跑的兴趣开展深度学习。
  二、体育教学中长跑项目的创新思路
  经过几年中职体育课堂的教授,个人认为体育教学应力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立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强化团队合作在体育训练中的作用。中职体育课堂中,每个学生都应明确自己在团队训练中的任务,使他们都拥有展示自我和充分配合的机会,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能把生活中的经验和学科中的知识应用到具有真实情境中的体育训练中去,在享受运动带给每个人的乐趣的同时,达到动中学、思中练的效果,最终提升个人体能的综合实力。
  1、以团队合作模式创新运动情境
  长跑运动需要充分的跑前准备,我们摒弃以往统一教学、统一准备的课堂模式,以创建团队的方式把学生进行分组,第四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再结合课改教程中长跑准备活动的具体要求在操场的不同位置设定相应的任务点,并明确具体的准备活动任务清单,如一组任务为原地后路踢腿跑+上肢运动;二组任务为提膝击掌+弓步侧压腿......不仅于此,还可以选择在篮球场地周围设置均衡对称点,结合数学知识,规划出平行线同旁内角的“U”字形、平等线内错角、平等四边形及三角形的“Z”字形,通过图形跑位,各小组成员通过团队合作共同研究探讨如何避免跑步过程中相撞或冲突的行进路线,学生在自主准备活动中的安全意识也得到了有效提升。通过上述准备活动,学生可以根据任务清单的内容自主选择要做的准备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准备活动中自主练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长跑前做好充分身体准备的良好习惯。
  2、以任务驱动形式激发自主学练
  中职生的年龄大多为16-18岁青少年,因此,为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现行的体育课内容均以身体活动为主,而长跑项目开展的前提便是在一定程度的运动量下才能开展。为促成运动量的达标,我校体育老师创设了多种辅助教学的任务驱动形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地加入学练实践。
  3、以学科关联搭建融合路径
  已有科学研究证明音乐节奏与对重复性长跑运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我们在体育课堂上,尤其在长跑项目中将音乐有效地融入到课堂训练中。教师教授学生如何让跑步节奏、呼吸频率与音乐的节拍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在长跑过程中配合音乐节奏形成两步呼吸法或三步呼吸法,使步伐和呼吸与音乐节拍保持一致,久而久之,学生便学会如何控制步频的稳定,即使在比赛中也会灵活运用呼吸。不仅于此,在长跑准备阶段,音乐的节奏也能够辅助学生快速进入跑步状态,激发运动神经,从而获得更好的运动体验。
  为激发学生在多学科融合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老师会把任务点的范围和它们与边线的距离,以及整个场地的尺寸等基础信息提供给学生,同时根据就近原则设置所要经过的任务点数量和跑动距离,引导学生分小组设计并讨论跑动计划,分析执行可行性。学生在历经小组讨论后规划出的跑动路线,并围绕其展开练习,最后进行组间竞赛,这一过程全面激发了学生投入其中的热情,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相关空间计算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促使每个学生的体能均在竞技游戏一样的课堂中有所提升,小组间的团队合作亦在无形中增强,体育课堂充满了年轻该有的生机与活力。
  三、多学科融合的实效与教学反思
  1.破除学科壁垒,实现高效育人
  长跑项目的核心要领是运用节奏感及合理的呼吸方式进行匀速跑,而掌握这一概念的关键则须通过对多学科的融合来破解枯燥长跑项目的单一性,这也契合了体育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运用音乐的节拍调整跑步的节奏和呼吸的频率,同时,运用数学中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准备活动中的图形跑动,使学生能够掌握呼吸节奏的情况下体验步频的配合,以提高长跑的成绩。不仅于此,不同节奏的变换练习与多种长跑距离的变化有效实现了有氧运动对人体的心肺功能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不仅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也确保了教学计划的高效完成。
  2.探索“五育并举”,推进教学改革
  新教改中“五育融合”所畅导的教学模式是意图立足单一学科,通过多学科知识的共融推动其向纵深发展,实现知识的共通与技能的融合,健全学生的知识体系。以长跑准备活动中的图形跑为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为学生进行跑动距离的计划与要求,学生会根据操场的实地情况,运用数学知识规划跑动图形,计算出符合老师要求的距离,跑动过程中辅以音乐节奏,充分做好长跑前的准备工作。小组合作与竞技方式的选用,对于青少年团队合作的体育品德培养起到了正向的促进作用。多学科的综合运用有效提高了学生运用分析的综合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以体育为引领,打破“五育”的界限,重新将“五育”进行渗透性融合,真正意义上将德、智、体、美、劳进行链接,最终达成“以体育人”的课改目标。
  3.转变育人思维,谋求全面发展
  在长跑项目中融入数学和音乐学科的相关知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运动规划与运动智能的逻辑性思维潜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的组织能力得以提升,把体育课堂转变为学生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以多学科知识融合为新发展理念的体育课堂使中职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了自信,锤炼了意志,健全了人格,也强健了体魄。由此可见,育人思维的转变,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科融合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体育人”为追求的课改的大势所趋,融合了多学科精髓的体育课堂不仅实现了教师之于学生的传承,也将竞技训练行之有效地转变为素质培养,使体育从单一情境的枯燥教学引领至多情境多学科的融合教学,从根本上转变了育人模式,为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和身心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婷.跨学科融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与效果评估[J].田径,2024,(08):75-77.
  [2]周晓建.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蕴涵及实施路径[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15):33-35.
  [3]王亮,刘超.双减视域下体育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15):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