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多元融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探究

【作者】 刘伟娟

【机构】 (河北省赵县职业中专学校)


【正文】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化,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探讨了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提出通过多元融合的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学科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户外拓展等多种元素相结合,以提升中职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案例相结合,本文为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多元融合;职业指导;校园文化
  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人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化,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探讨了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提出通过多元融合的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学科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户外拓展等多种元素相结合,以提升中职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案例相结合,本文为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了解自己是智慧的开端。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弱。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由承担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师负责。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师的知识储备、专业心理咨询能力、工作责任感和工作制度的状态,决定了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许多职业院校对心理健康课程教师、心理咨询师的学历要求不高,部分教师只是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不多,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再加上教师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还要完成学校下发的其他任务,往往没有更多时间关注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及时开展。心理咨询师不能及时向学校和家长反馈信息,家长也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无法提高干预效果。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自身没有对心理健康引起重视。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通常选择自我消化或找同学倾诉,很少选择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专业方式。家长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的父母都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对学生的关注度不高,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重视。家庭关心的缺失,也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和敏感的心理特征。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的融合
  托尔斯泰说:“选择你所喜欢的,热爱你所选择的。”职业指导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其目标是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提升职业素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相结合,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就业焦虑,增强其职业自信心。
  职业指导不仅仅是职业技能的传授,更是职业心理的辅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从而做出更为理性的职业选择。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职业态度,提升其在职业选择中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在职业指导课程中引入心理测评工具,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兴趣和性格分析。通过一对一的职业心理辅导,学生不仅明确了职业方向,还提升了自我效能感。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感受工作氛围,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自信心。
  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相结合,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还能在职业选择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种融合模式为中职生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支持,帮助他们在职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学科教学是中职教育的核心,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可以在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需求。通过情感教育和心理辅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其学习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情感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情感表达,提升了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和心理素质。通过讨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动机,从而提升共情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加入了团队合作的元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逻辑思维和耐心,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学会了如何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和积极的态度;信息技术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在信息学科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编程项目和技术挑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团队合作,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技术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通过设计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应用程序或网站,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成长。这种融合模式为中职生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支持,帮助他们在学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信息学科的融入尤其重要,因为它不仅是现代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和表达自我的平台。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户外拓展的融合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校园文化活动和户外拓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校园文化活动和户外拓展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心理剧表演、团队游戏等形式,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提升其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能力和领导力。学校定期举办心理剧表演和户外拓展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和团队合作,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与挫折,学会了情绪管理和问题解决,心理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学校还组织了心理健康主题的校园文化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户外拓展相结合,学生不仅能够在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成长,还能在团队合作中提升综合素质。这种融合模式为中职生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支持,帮助他们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每一个学生发现自己。”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学科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及户外拓展等多元要素相融合,可以有效提升中职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应继续探索多元融合的具体实施路径,为中职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支持。通过多元融合的创新路径,中职生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双重价值。
  参考文献:
  [1]姚丽琴.新时代家庭因素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及对策[J].心理月刊,2024(03):36-38.
  [2]张平.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探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J].职业教育,2024(07):63-65.
  [3]姜丽.以德育为导向的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路径革新[J].学周刊,2024(11):44-46.
  [4]樊玲.浅谈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双向结合[J].教师,2023(12):76-78.
  [5]李伟平.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J].山东教育,2024(06):51-53.
  [6]赵建峰.“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混合式智慧课堂教学改革[J].文理导航,2023(06):75-77.
  此文为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审批编号:JZY24157,《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