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语文阅读教学中优化策略探究
【作者】 雷西薇
【机构】 青海省湟中区多巴镇双寨学校
【摘要】阅读一直都是语文课程的核心构成要素,承担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语言素养、审美素养及理解能力等重任。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暴露出许多问题与不足。一方面,初中生由于思维尚未完全成熟、情感经历较为贫瘠,在阅读中由于对文章“读不懂”而产生“不愿读”的现象仍然存在;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缺乏高效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阅读技巧的传递以及良好阅读环境的塑造等,使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而受阻,导致课标要求难以满足。因此有必要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重新审视。【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革新和完善的过程中得以长久地生存和发展,教学也是如此。如果不追求改变和进步,只能被教育改革的洪流所淘汰,无法起到传道授业的作用,甚至会阻碍学生的发展与提升。而阅读教学作为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教师就更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和优化。为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并了解当下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据此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优化。以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进而更好地实现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
一、传授有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点是由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提出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交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国外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有过类似的观点:“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培养学生阅读的有效性: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只注重個人的教学成绩,要从培养学生的长远的学习能力出发,帮助学生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其次,要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学生应该成为优秀文章的记录者和模仿者,应该把阅读中那些内涵丰富、生动形象、描述精彩的句子积累下来,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多多模仿,到最后变成个人的知识储备。最后,详读与略读相结合。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阅读也是,不同的书籍应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有的需要详读、细读,而有的只需要速读、略读。所谓的详读就是要逐字逐句地去阅读,有不懂的地方就做好笔记,自己查阅资料或通过老师解答来弄懂,直到理解整篇文章。所谓的略读就是允许快速的阅读,只需要掌握文章大致的意思。这就是初中老师指引学生需要提高的能力,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详读与略读相结合,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知识。
二、分享读后感言,激发阅读兴趣
初中老师除了教授学生们知识以外,还要注重从学生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出发,有效引导其能动性。一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老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个心理特征,在课堂前五分钟让学生轮流进行演讲,内容可以是自己这一段时间内阅读的某篇文章或者是某本书,或者是自己学习了课本上某篇文章以后的感想。例如,在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以后,可以让学生就父爱发表演讲,或是分享自己阅读过的关于父爱和母爱的文章。因为大家都想在同学面前积极表现,这就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他们会为自己的演讲积极准备材料,并且要熟练地阅读或者背诵。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宽了自己的阅读面,而且在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后,会得到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持续阅读。
三、创建朗读平台,让语文回归原点
朗读对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学生对整篇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对语境的理解以及对语言审美能力的提高都能起到巨大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忽略了朗读的重要性,朗读的时间也一再被挤压。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朗读的实践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因为凭自己的感悟得到的东西往往要更加深刻。文学作品往往包含了作者多层次的思想,有些意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学生自己在反复的朗读中才能体会到,从而领悟出作者的情感寄托。老师们应该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朗读环境,搭建一个开放自由的平台。例如,在学习《蒹葭》这篇文章时,由于这首诗歌采取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层层推进,只有通过朗读这一方式,才能更好地领会诗歌反复抒情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分组读、自由读等各种朗读方式,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领悟到那种苍凉凄迷的情境,以及主人公寻觅无所得的忧伤凄婉的心境,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学生饱含激情地反复诵读课文,可以透过美妙的语言,获得最真切的感受,和作者产生共鸣,激起感情的波澜,陶醉在美的境界之中。
四、善用新媒体,让教学不再枯燥乏味
新媒体技术的普及让老师的教学手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仅可以向学生们展示相关的文章情境,还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帮助他们记录下来并分享给他们,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例如,在学习《口技》这篇文章时,学生们对这项艺术形式还是很陌生,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从而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比如,在学习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文章中有大量篇幅在描写在雪地里捕鸟的过程,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捕鸟的动作,并用手机帮他们记录下来,分享给学生,让他们在观察自己的模仿后,在脑海中想象作者童年时的童真快乐,从而更有兴趣地阅读文章。
五、结语
本文根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优化策略,希望能让初中语文阅读老师树立科学的阅读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拓展延伸阅读与生动的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无穷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里.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中外交流,2018(47):188-189.
[2]李兴龙.初中语文阅读互动式教学的搭建探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8
[3]陈涛.初中现当代散文鉴赏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