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人教版初中数学新教材的变化与特色

【作者】 黄 琴

【机构】 湖北省房县实验中学


【正文】       随着2022版新课标的深入实施,2024年秋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材也迎来了重大修订。此次修订旨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四基”,提升“四能”,发展核心素养。下面,我们一起盘点新教材的6大变化和7大特色。

主要变化:

1. 完善结构与内容

依据新课标,按照逻辑性、连续性、整体性、关联性的原则,构建了既符合数学逻辑,又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材体系,并调整了教材内容。例如,为了体现函数概念的重要性,将原教材中的“一次函数”章拆分为“函数”和“一次函数”两章。

2. 修订章节引言与章小结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材的导学功能,全面修订了章节引言、小结等内容。完善章小结的知识结构图,加强章小结的思想性与引导性,更好地帮助学生回顾反思。例如,在“圆”的章小结中,按照圆的有关概念、性质、计算,绘制了全面系统的本章知识结构图;基于圆与其他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圆的特殊性质等角度,帮助学生回顾反思本章内容。

3. 加强综合与实践内容

综合与实践以小型活动与大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有层次地编排。在每章安排12个“数学活动”的基础上,每册教材安排2个“综合与实践”,为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提供学习资源。所选择综合与实践活动,主题涉及生活常识、科技、体育、工程、音乐、美术与建筑设计等多个方面,既考虑了活动内容所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跨学科的综合性,也考虑问题解决的开放性和拓展性。

4. 注重数学文化

设置“溯源”“图说数学史”等栏目,以及在正文中有机融入数学文化,尤其注重中国数学文化的融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数学文化熏陶。例如,图说数学史“中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解多元一次方程组”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我国古代多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直除法和互乘相消法,以及刘徽、贾宪、杨辉、梅文鼎等数学家在解多元一次方程组上的贡献,彰显了我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

5. 优化问题情境

为了体现教材的联系性,从多个方面优化来自现实世界、数学世界、其他学科的问题情境。一是注重加强体现重大主题教育的素材,彰显国家意志;二是注重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现实世界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学生认知活动的有效性;四是加强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关联性,更好地体现问题情境的应用性。

6. 升级例、习题系统

将例、习题系统看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整体考虑练习、习题、复习题的设置,从系统性、精确性、针对性、有效性、创新性、应用性等不同角度逐题进行审视与完善,并进行有层次地编排,全面升级例、习题系统。

主要特色:

1. 坚持德育为先、把握政治方向,体现教材的价值观

在教材中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重大主题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生命安全与健康、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渗透绿色发展等理念,体现教材的“培根铸魂”功能。例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章前图,展现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中,天安门广场出现的“祖国万岁”壮观图案,其表演者点位还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有序数对相联系,能够将数学与学科德育有机融合。

2. 聚焦核心素养、发展理性思维,体现教材的思想性

在体系结构上,既关注知识内容的数学逻辑,也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既重视同一领域内容的逻辑关系,也关注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衔接和沟通;既考虑整体的螺旋上升,也考虑局部的直线深入,使教材具有良好的整体结构,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提高对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水平。在内容的呈现上,关注数学知识所蕴含的思想、通性通法,以数学核心概念及其反映的基本思想为纽带,逻辑一致地呈现相关内容。

3.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发展差异,体现教材的发展性

教材既面向全体学生,也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通过纳入课标带星号标记的选学内容,设置不同的选学栏目,正文设置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等多种手段,体现出较好的弹性,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落实“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有利于教师发挥教学创造性。

4. 加强问题引导、展现思维过程,体现教材的过程性

教材以问题驱动学习,重视研究方法的引导,重视从“一般观念”出发构建对数学对象研究的思路,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实验探索——概括猜想——推理论证”的过程,从而发现规律、获得猜想、证明结论,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重视应用数学概念、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运用数学原理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5. 改进呈现方式、提升学习体验,体现教材的适切性

改进教材的栏目设置,通过章、节引言,具有思考性、探究性、综合性、开放性的栏目,以及教材边空,整体设计教材的问题系统,提出反映本质、自然连贯、难易适当、恰时恰点的问题串,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重视不同数学语言的使用,充分利用语言文字、图表、数学图形、数学符号等多种形式,多元表征相关内容。版式设计充分利用四色印刷的优势,加强不同栏目、插图、文字用色的整体设计,使之更加生动、新颖、活泼、美观,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和审美性,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

6.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在教材中,增加了数学探究、数学实验等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数学规律和发现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7.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内容的深度融合,有效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

正文部分加强了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利用它们完成复杂计算和绘图、展示动态变化过程、探索数学结论等,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材的深度融合上下功夫。设置“信息技术应用”栏目,让学生结合某一专题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发现规律、探究性质。此外,还利用边空给出使用信息技术的提示。例如,在“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中,利用作图软件能够轻松获得不同三角形的角的度数,这为学生快速判断三角形全等提供了直观的数值依据。

   总之,2024年秋季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材的修订是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改革。新版教材在内容调整、实际应用、数学思维培养、信息技术融合以及例题和习题更新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这些改革举措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