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数学课堂应教会学生思考

【作者】 白林梅

【机构】 (四川省石棉县希望小学)


【正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是教师引领学生开展深度思维活动的场所。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为驱动,引领学生在一个个思维情景中动脑、动手与动口,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思维在问题的解决中得以优化,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动力能否被激发,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而什么样的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无疑,有趣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了解哪些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提出趣味性的问题,或者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刺激学生的五感,设置悬念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就会更主动地参与其中,主动思考。
  例如,在教学“对策问题”一课时,上课伊始,教师先出示两组扑克牌,一组是红桃10、红桃7、红桃4,另一组是黑桃9、黑桃6、黑桃3,师说:“我们来玩一场扑克牌比大小的游戏,你们先出,无论你们选择哪一组牌,我都能赢你们,相信吗?”这时,学生的胜负欲自然会被激起,游戏过程中学生想尽各种办法去获取这次游戏的胜利,台上的学生要出这个牌,台下的学生要出那个牌,全班绞尽脑汁给台上的同学出谋划策,几场比赛下来学生都输了,师:“你们觉得是老师的运气好啊,还是有什么诀窍呢?”学生被这么问,立刻反应过来有窍门,“如果今天出局顺序对调,你们可能获胜吗?”问题一出,全班又进入了新一轮的探讨。接下来的整节课学生都十分主动地参与其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这探究过程中,教师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们的好胜心,学生受挫时,给他们一个可能获胜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启发了学生思考方向,又增强了学生的思维动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必须依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而进行,教师所提的问题应具有现实性、开放性,?而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的多面性,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地思考。
  例如,在教学“租船问题”时,原来的问题是怎样租船最省钱,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可以怎样租船?有些学生会想到全部租大船,或者全部租小船。这时,教师不妨再问:“还有吗?”,学生意识到可能还有其他方法,进入更广泛的寻找与探究,最终发现答案有多种可能。教学时,教师把答案唯一的问题设计成结论开放的问题,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思路敞开,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了提升。而开放性问题有多种类型,除了设置结论开放性的问题,还可以在策略方面进行开放,这样,促使学生思维变得更加灵活。
  三、探索性问题,拓展学生思维
  数学学习应是学生探索过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此,教学时教师应设计探索性问题,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地思考。例如,在教学“平年、闰年”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2024年,爸爸过了第九个生日,而儿子也过了第九个生日,问:爸爸今年是几岁?学生不禁产生疑问:爸爸怎么和儿子的岁数相同?这时,学生产生矛盾冲击,思维产生梗阻,把岁数和生日等同。为此,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的疑问,及时进行追问。
  追问1:你几年过一次生日?
  追问2:现在爸爸过的生日为什么和儿子一样多?
  追问3:我们班学生或家人有没有四年过一次生日的?
  追问4:爸爸生日跟什么有关系?
  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很快就解开了谜团,爸爸的生日与平年闰年有关。从而得到爸爸准确的岁数
  这时,学生认为有多少岁就会过多少个生日,但是,爸爸过的生日次数怎么跟儿子同样呢?学生疑惑不解,教师通过四次有效的层层追问,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解开谜团,原来爸爸生日的那一天是2月29日。学生由于对平年、闰年不了解,所以思维遇到阻碍或产生矛盾,不能进一步思考、解释、分析。为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思维冲突及时进行追问,帮助学生排难解惑,直至懂得区分平年,闰年为止。
  四、留白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注意讲授的“度”,故意“留白”给学生,而合理运用“留白”,易于激发学生思考,拓激活学生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99页“解决问题”的例1是用连乘来解决问题一课时,教材呈现学生做操的情境图(略),并提供了“有3个方阵做操”的数学信息,还静态地隐藏了另两条数学信息,一条是“每个方阵有8行”,另一条是“每行有10人”。由小精灵提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同时提出两个要求:第一,要用三种以上方法进行解答?第二,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每一步的解题思路是什么?”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再进行小组交流,最后指名汇报,师生订正。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时间,才有可能出现多种解题方法,使学生思维过程能在课堂上得到展显,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巩固性问题,拓宽学生思维
  在数学课巩固应用环节,不仅要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新知,还要在运用新知过程中进行拓展,深化对新知的认识,为学生提供一个再创造、再发展的机会,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在巩固应用环节,教师可提出巩固性问题。引导学生对新知质疑、释疑,激起学生思维的欲望,从而拓展学生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在巩固练习中,教师设计了一个“看角猜形游戏”,课件出示:一个被遮住一部分的三角形,只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猜测依据。前两次出示的分别是“露出一个直角”和“露出一个钝角”,学生很快就猜出来了,教师通过课件进行验证。正当学生得意时,教师紧接着出示“露出一个锐角”的画面,大部分学生受到思维定势,不假思索脱口而出:“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没有急于揭晓谜底,而是反问:“肯定是锐角三角形吗?”经过这样一问,学生立刻进行思考,发现自己的思维漏洞,马上更正补充,有的说是钝角三角形,有的说是直角三角形,有的说是锐角三角形,经过一番的讨论后一致认为这三种都有可能,因为不管是哪一种三角形,至少都有两个锐角,所以,只露出一个锐角无法确定三角形按角分类的类别。这样,不但使学生打开思路,巩固深化了对“三角形的分类”的理解,还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思考问题要全面、周密,思维真正得到拓宽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