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技巧
【作者】 李 英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文峰中心校)
【正文】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大意,也是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所要传达的感情,而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教育更是对小学生有着启蒙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方法;技巧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阅读,从阅读教学出发,更加关注学生文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品词斟句中获得知识,提升语文阅读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巧读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敏锐的直觉,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所学文章中的突破点、爆炸点,并点燃导火索,惊起学生心中的波澜,深深地吸引学生。何为突破点、爆炸点呢?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存在疑惑或者好奇之处。问题一旦解决,又能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若能巧设质疑,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为学生巧设质疑,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二、加强阅读积累是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基本
语文学习重在日常积累,从古至今,概莫能外。哲人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等等论述都是对学习积累重要性的精彩写照。我认为,在加强高年级学生阅读积累时应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注意引导学生读“好”书。要求他们在读书以后把书中精彩的段落、句子、词语摘抄下来,同时练习写读后感,联系现实生活把自己读书后的所感所想也记录下来。互相交流营造氛围。在班级每星期的读书课上,要求学生们踊跃把自己的读书收获、读书体会互相交流,同时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已读过的认为是优秀的书籍,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三、加强词句训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是口头运用。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精讲多读,读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总是放心不下的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在讲读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时。我只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说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交流讨论,我再做适当的点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教学任务完成的比较轻松愉快。
二是课前精心设计导语。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一年级时,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的理解和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的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做到逐句逐段读懂课文,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动力,才能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最近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有时教师还可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认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知识广博爱读书的人,读书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的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常常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落实的情况,适当举办读书之类的活动,如让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或介绍书中喜欢的一个人物;有时让学生朗颂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我想,到那时,同学们会沉浸在书海中,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自然而然、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姚馨童;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2]李斯才;有效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下);2014年08期
[3]张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路径浅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4年01期
[4]姜波;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J];科技风;2024年0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方法;技巧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阅读,从阅读教学出发,更加关注学生文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品词斟句中获得知识,提升语文阅读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巧读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敏锐的直觉,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所学文章中的突破点、爆炸点,并点燃导火索,惊起学生心中的波澜,深深地吸引学生。何为突破点、爆炸点呢?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存在疑惑或者好奇之处。问题一旦解决,又能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若能巧设质疑,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为学生巧设质疑,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二、加强阅读积累是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基本
语文学习重在日常积累,从古至今,概莫能外。哲人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等等论述都是对学习积累重要性的精彩写照。我认为,在加强高年级学生阅读积累时应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注意引导学生读“好”书。要求他们在读书以后把书中精彩的段落、句子、词语摘抄下来,同时练习写读后感,联系现实生活把自己读书后的所感所想也记录下来。互相交流营造氛围。在班级每星期的读书课上,要求学生们踊跃把自己的读书收获、读书体会互相交流,同时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已读过的认为是优秀的书籍,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三、加强词句训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是口头运用。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精讲多读,读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总是放心不下的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在讲读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时。我只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说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交流讨论,我再做适当的点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教学任务完成的比较轻松愉快。
二是课前精心设计导语。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一年级时,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的理解和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的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做到逐句逐段读懂课文,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动力,才能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最近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有时教师还可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认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知识广博爱读书的人,读书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的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常常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落实的情况,适当举办读书之类的活动,如让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或介绍书中喜欢的一个人物;有时让学生朗颂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我想,到那时,同学们会沉浸在书海中,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自然而然、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姚馨童;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2]李斯才;有效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下);2014年08期
[3]张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路径浅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4年01期
[4]姜波;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J];科技风;202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