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作者】 吕小鸟
【机构】 (湖南省新邵县酿溪镇新航初级中学)
【正文】摘 要:为增强我国初中生的公民素养,形成文明守法的生活习惯,中学德育应把法律意识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和重点任务。要充分利用学科教育资源、社会发展和广大学生的价值观,全面系统地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从多方面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的形成,缺乏社会经验的中学生可以接受老师的指导和管教,加深中学生对法律知识和法律观念的理解与应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制意识;教学
为提高初中德育法治课堂教学法律理念的塑造效果,降低新时期未成年人犯罪率,保障当代中学生健康成长,初中德育与法治教师应利用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持续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向大多数初中生详细讲解对生活实践具有较高指导价值的法律概念和法律规定具体教学内容涉及法制教育,并逐步修改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和教学方法,以弥补初中德育和法制教育体系的潜在缺陷,让中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普法教育意识和社会归属感培养学生强烈的守法意识,使中学生充分认识到法律的社会意义,使法律教育成为初中德育和法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制教育体系的潜在缺陷分析
(一)教师队伍教学能力较差,无法保证专业性
大多数思想政治教师法律素养不高,没有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不了解我国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学科基本原则,并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法律意识培养活动中为初中生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在法律教育中忽视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忽视制定和实施完善的教学计划,习惯于在课余时间讲解零散的法律知识。他们没有深入分析法律精神的思想内涵和初中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现实意义。教师组织的法制教育缺乏实质性内容,教育效果不好。
(二)教学方法单一,实际效果不佳
思想政治教师组织的法律意识培训活动,重点讲解法律基础知识。所引用的示范案例远离初中生的个人生活环境,不能保证案例的概括性、生动性和直观性。初中生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很难对自己的法律观念和法律知识保持高度的专注,学习知识的兴趣逐渐降低。改变教学策略,组织实践练习,很难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学教育活动的理论性高于实践性,无法充分发挥其矫正行为习惯、塑造法学教育理念的作用。
二、革新教学模式、推进法制教育体系建设的可行措施研究
(一)组建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团队
学校必须合理配置社会各领域的教育资源,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指导教师队伍,通过重组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的培养效率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建立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明确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育职责,聘请法律专家对各级司法机关和社会团体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对法律思想的认识,使教师有足够的法律知识储备,法律教育活动应层次化、多样化。为保证具体的教学效果,学校必须对教师制定的阶段性法律概念培养计划进行审核和控制,在不同时期设置相应的能力培养指标和考核方法,科学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从而激发思想政治教师的积极性,积极提高指导思想和教学质量。
(二)调整教学方法,采用全新授课策略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调整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法律意识的启迪作用,适应初中生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成长,在课程体系中引入一些新颖的知识和案例,并向学生普及涉及不同生活领域的法律基础知识,间接增强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避免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养成不符合法制精神的行为习惯。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理论性很强的教学模式,在维护课堂教学秩序的同时,创造一条培养法制观念和法制精神的新路径,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并引导初中生深入分析各种真实的社会案例,营造有利于初中生个人思想进步和道德法律意识的良好课堂学习氛围,进一步增强当代初中生的法律意识和守法积极性。例如,在讲解“依法参与道德和法律生活”的思想政治课知识时,要组织学生参加拓展性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初中生能够立足于“如何合法地履行自己的道德和法律权利?”初中生可以结合相关案例和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思考上述问题,具体询问法律的相关规定,了解法律所蕴含的理念和基本精神。通过改变法律精神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使初中生树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自己的基本义务。
(三)营造法制化校园文化氛围
教师要通过营造体现法制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学习成绩优秀、积极向上的学生在校园组织普法社团,促进初中生法律观念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布告栏上绘制粘贴,在教学楼的走廊墙上张贴手稿和板报,详细介绍重要的法律知识,具有一定的训诫效果的格言和法律条文,使初中生接受潜移默化的法律精神教育和价值引导,发挥校园文化的预防犯罪和纠正不良习惯的作用。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召开专题讨论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初中生讲解法律知识,讲解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现象,鼓励初中生对基本法律问题进行思辨性研究和辩论,并详细记录初中生的意见和想法本文分析了初中生的阶段性进步和对法制观念的理解,以此作为参考,逐步优化和完善咨询方法和教学计划,从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增强教学活动的实际影响力,使初中生产生情感共鸣和反应,促进部分初中生法律观念和道德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在开放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学生可以逐步改善自己的错误观念和行为。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要找准现代道德与法治教育与法制教育的结合点,吸纳不同领域的法制教育资源,引导初中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中总结归纳一般案例,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特殊作用,避免直接灌输枯燥的理论知识。初中生在以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为基本导向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能够逐步养成守法、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公民意识,深刻认识到依靠法律来保障自己基本生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而促进法制社会建设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华.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6+1”教学结构[J].教育科学论坛,2020(22)
[2]许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新思考:基于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20(18)
[3]王霞.关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5)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制意识;教学
为提高初中德育法治课堂教学法律理念的塑造效果,降低新时期未成年人犯罪率,保障当代中学生健康成长,初中德育与法治教师应利用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持续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向大多数初中生详细讲解对生活实践具有较高指导价值的法律概念和法律规定具体教学内容涉及法制教育,并逐步修改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和教学方法,以弥补初中德育和法制教育体系的潜在缺陷,让中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普法教育意识和社会归属感培养学生强烈的守法意识,使中学生充分认识到法律的社会意义,使法律教育成为初中德育和法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制教育体系的潜在缺陷分析
(一)教师队伍教学能力较差,无法保证专业性
大多数思想政治教师法律素养不高,没有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不了解我国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学科基本原则,并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法律意识培养活动中为初中生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在法律教育中忽视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忽视制定和实施完善的教学计划,习惯于在课余时间讲解零散的法律知识。他们没有深入分析法律精神的思想内涵和初中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现实意义。教师组织的法制教育缺乏实质性内容,教育效果不好。
(二)教学方法单一,实际效果不佳
思想政治教师组织的法律意识培训活动,重点讲解法律基础知识。所引用的示范案例远离初中生的个人生活环境,不能保证案例的概括性、生动性和直观性。初中生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很难对自己的法律观念和法律知识保持高度的专注,学习知识的兴趣逐渐降低。改变教学策略,组织实践练习,很难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学教育活动的理论性高于实践性,无法充分发挥其矫正行为习惯、塑造法学教育理念的作用。
二、革新教学模式、推进法制教育体系建设的可行措施研究
(一)组建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团队
学校必须合理配置社会各领域的教育资源,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指导教师队伍,通过重组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的培养效率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建立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明确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育职责,聘请法律专家对各级司法机关和社会团体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对法律思想的认识,使教师有足够的法律知识储备,法律教育活动应层次化、多样化。为保证具体的教学效果,学校必须对教师制定的阶段性法律概念培养计划进行审核和控制,在不同时期设置相应的能力培养指标和考核方法,科学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从而激发思想政治教师的积极性,积极提高指导思想和教学质量。
(二)调整教学方法,采用全新授课策略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调整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法律意识的启迪作用,适应初中生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成长,在课程体系中引入一些新颖的知识和案例,并向学生普及涉及不同生活领域的法律基础知识,间接增强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避免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养成不符合法制精神的行为习惯。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理论性很强的教学模式,在维护课堂教学秩序的同时,创造一条培养法制观念和法制精神的新路径,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并引导初中生深入分析各种真实的社会案例,营造有利于初中生个人思想进步和道德法律意识的良好课堂学习氛围,进一步增强当代初中生的法律意识和守法积极性。例如,在讲解“依法参与道德和法律生活”的思想政治课知识时,要组织学生参加拓展性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初中生能够立足于“如何合法地履行自己的道德和法律权利?”初中生可以结合相关案例和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思考上述问题,具体询问法律的相关规定,了解法律所蕴含的理念和基本精神。通过改变法律精神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使初中生树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自己的基本义务。
(三)营造法制化校园文化氛围
教师要通过营造体现法制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学习成绩优秀、积极向上的学生在校园组织普法社团,促进初中生法律观念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布告栏上绘制粘贴,在教学楼的走廊墙上张贴手稿和板报,详细介绍重要的法律知识,具有一定的训诫效果的格言和法律条文,使初中生接受潜移默化的法律精神教育和价值引导,发挥校园文化的预防犯罪和纠正不良习惯的作用。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召开专题讨论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初中生讲解法律知识,讲解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现象,鼓励初中生对基本法律问题进行思辨性研究和辩论,并详细记录初中生的意见和想法本文分析了初中生的阶段性进步和对法制观念的理解,以此作为参考,逐步优化和完善咨询方法和教学计划,从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增强教学活动的实际影响力,使初中生产生情感共鸣和反应,促进部分初中生法律观念和道德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在开放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学生可以逐步改善自己的错误观念和行为。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要找准现代道德与法治教育与法制教育的结合点,吸纳不同领域的法制教育资源,引导初中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中总结归纳一般案例,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特殊作用,避免直接灌输枯燥的理论知识。初中生在以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为基本导向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能够逐步养成守法、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公民意识,深刻认识到依靠法律来保障自己基本生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而促进法制社会建设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华.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6+1”教学结构[J].教育科学论坛,2020(22)
[2]许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新思考:基于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20(18)
[3]王霞.关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