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师生有效互动促就高效课堂
【作者】 张茜玉
【机构】 (山东省威海市第七中学)
——以《最后一课》为例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教学需要互动,教师的教必须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体现课堂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学是一个需要学生不断挑战自我和进行缜密思考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只有学生充分的参与与表达,教师才能把握好学生理解的广度与深度。因此,作为每一个老师,都喜欢互动的课堂,这包括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那么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行有效互动呢?
1 学生的充分表达是有效互动的基础
1.1 主问题的设计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主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在课文研读中“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完整地表述一个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就要给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那么教师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斟酌。例如:《最后一课》主问题——“在这场爱的较量中,谁最爱法语?”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表述的空间:首先要仔细分析文本中不同人物描写,然后根据描写去体味人物复杂的内心,最后将各个人物进行对比总结出答案。主问题的提出要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欲望,能有效避免了教学设计中浅层次的“碎问碎答”,代之以让学生在牵动全篇课文的提问下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优化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课堂主问题的设计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和参与课堂中,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1.2 让学生充分表达,就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与组织语言的时间
学生要表达,必须经过缜密的思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还需要进行语言的组织,这都需要时间的保证。因此对于难度相对较大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或者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再进行展示,这样学生的思考会在同伴的引领下更深入些,最终的结论也是小组智慧的结晶。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的是:在全班展示之前,一定要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来整理思路,组织语言。因为在小组合作时,大家是你一言我一语的说,思维是发散的,因此给学生一分钟的梳理语言的时间。就像我们在评课前,也要先缕缕思路一样。同样,在学生要进行展示前,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定定神,整理一下语言,以保证最好的发挥。
1.3 让学生充分表达,需要有明确展示要求和倾听规则。
课堂上出现冷场的情况,相信每个老师都遇到过,有时候即使问题设计难度适宜,学生们的小组合作也很充分,但是在合作完毕还是没有一个同学愿意代表小组站起来发言的,这时候老师往往会感到手足无措,更重要的是既定的课堂环节无法正常开展下去。怎么办呢?经过多次尝试与实践,我最终想出的解决办法就是合作时每小组确定发言人,合作完毕时老师说“每组发言人请举手!”,这时至少能看到班级四分一的同学在举手(四人一个小组),并且这些同学已经充分根据“展示要求”做好准备,在下一环节该展示什么,怎样展示已经是胸有成竹,保证了展示效果。有了这些同学的初步表述,下面的同学就可以继续深入,课堂慢慢就活跃起来了。
当然,对于下面的在座的同学,我们也要有倾听的规则,这个规则是每堂课一致的,慢慢形成习惯。具体倾听规则如下:听精髓,抓思路,尊重别人,保持安静,辩驳时要明确说明问题的本质。这样的要求,不仅能提高同学们的倾听和辨析能力,同时也大大缩短交流的时间,将生生互动的内容更深入,理解也更深刻些。
2 教师的介入是有效互动纵向延伸的关键
2.1 教师的适时介入与引导,即教师介入的时机。
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往往一个同学就把全班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介入,用拿捏好的几句话再将同学们的思维引上正轨,不能随着大家漫天的辩驳,尤其是初一的孩子们。例如有这样一个课堂片段,在分析“最小的孩子”时,学生对于怎样更深刻的感受到“小孩子”对法语的爱没有无从下手,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尝试去掉“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连……也……专心”,采用“删”的办法做对比赏读! 即对比赏读:a.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b. 最小的孩子不分心,他们正在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这时,课堂顿时热闹了起来,大家重新体悟。因此教师介入时,首先要判断出学生出现无效辩论的症结所在,然后再引导学生进入正轨,避免离题万里的无效辩驳。
当学生的辩论进入一个瓶颈,大家都被一个困难卡住时,教师要积极参与进学生的讨论中来。如何参与进来呢?我们可以尝试这样说——“大家的观点好像不一致,下面我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吗?”、“下面大家先跟随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这里,我先给大家一点提示…”学生会在老师的引领下继续思考,即给学会一个台阶,踩着台阶,学生就看到了比自己更高的广阔空间,思维也就慢慢展开。
2.2 教师的有效评价。
当学生的表述很精彩时,我们都要发自内心的给予评价,即点评他的最亮的一个点,并且这个点必须是大家都认可的。例如我曾经表扬一个同学,“你的发言很有霸气!”因为他在辩驳同学时,都用一句简单的反问句,就让其他学生或哑口无言,或恍然大悟。因为这句表扬,他在父母面前足足美了半个月。对于有胆量发言,但是内容差强人意的同学,我们也要先评价其发言中或思维上的一个亮点,即首先认同他的一个方面,然后再用“建议”的方式提出不足。例如:这位同学思考的角度很好,找到了这个问题的切入点,给我们同学一个很重要的参考,但是,对于表述的过程再完整些就更好了。我觉得,这种建议式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总之,要追求有效的课堂互动,就必须不断的去探索和总结,因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参与的质量都是在课堂上教师一言一行的组织和引导中逐步锻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