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激活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

【作者】 柳云峰

【机构】 (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文主要介绍如何激活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活;课堂教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可见,学生的数学知识不仅来自教材,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应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带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这样教学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本身的魅力所在。那么,如何激活课堂,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促成学生自我发展,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我对如何激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几点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抽象的数学知识显得尤为枯燥,这已是影响很多孩子学好数学的一大障碍。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从而激发对学习的热情。首先,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原有抽象、逻辑、符号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真切,缩短时空距离,扫除学习障碍,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这一课时,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感觉到“循环”的内涵。出示一个时钟,让学生回答:“时种是怎样转动的?”然后拿出一张课程表再问:“你们的课表为什么每星期都可用?”教师边提问边演示,使学生看到,时钟始终按照一个方向从1~12,再从1~12不断重复出现。课程表是照表上的课程重复使用的。这种直观情景有利于很快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其次,在学生学习中创设一些真实的生活场景,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棱”、“顶点”的概念,分组进行切土豆活动,在切、摸、指的活动过程,学生不但把握了知识点,理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热情,这种情况的真切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比拟的。
  二、结合生活实际,灵活使用教材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本身的摹本,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对于以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匮乏的小学生来说,难以达到透彻的理解。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听得到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概念,使知识、技能同步发展,相得益彰。如在教学“折扣”这一内容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书店为了推销《数学词典》,打出了这样的广告:《数学词典》每本10元,购买200元以上(含200元)的给予九折优惠,购买500元以上(含500元)的给予八折优惠,假如我们班上42每人均要购买1本,你能不能设计一种最好的购买方案,使每人出最少的钱并购买到《数学词典》。”这样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都能很快设计出以下的几种方案:方案一:每人都买,各人付各人的钱,全班共要付钱:10×42=420(元);方案二:全班合起来买,总价超过200元,应按九折付钱,10×42×90%=378(元);方案三:想办法和其它班合起来买,使总价超过500元,这样可得本班应付:10×42×80%=336(元)。学生通过将这三种方案相比较,显然可以知道是第三种方案最好。这样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勇于质疑,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中拓展实践思路,不断享受成功的体验,感受创造过程中的无限乐趣,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十分的重要。
  三、丰富情感体验,形成积极态度
  在课堂学习中,如果缺乏情感参与,就感觉不到情感魅力。品尝不到情感体验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是缺乏灵魂与活力的学习。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数学教学使学生饱受挫折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只有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才有可能在体验成功的愉悦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数学课堂中要使学生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用数学逻辑的精确性、数学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以及推理的规则等,使他们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规范思想形式,调控自己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保护健康适宜的情绪状态投入数学课堂活动中。数学知识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掌握,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能力也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培养,只是教师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好训练的时机和训练形式,要讲究科学性、层次性、艺术性。这里,教师要做好两件事:(1)向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他们有机会经历克服困难的活动;(2)让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课堂教学首先必须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情感需要,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细腻的情感的学习。由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诚相待,将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真实地向学生敞开,促进师生间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动机,使之在学习中增强内心体验和心灵的感悟,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再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与现实中去,这样就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才能真正地巩固好所学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利息、利率”这一内容之后,及时安排以下实践:(1)做自己的小会计,到银行去了解利率,然后把你积攒的钱存起来,想一想怎样存最合算?把你的分析汇报给大家。(2)做家庭小助手,帮妈妈理财,算算妈妈存的钱利息是多少?到期后应取回多少钱?怎样存钱最合算!再如学习了比例尺,可以让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尺设计一张自己房间的平面图,或根据中国地图测算一下武汉到某个城市的实际距离,并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计算出旅途的时间等等。在这种学习中,学生的个性将得到较大发展,潜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挖掘。在传统教学中,不少学生的学习却只是生吞活剥书本上和成人经验中已经固化并奉为“真理”的东西,他们的学习没有经历深刻的思维和实践过程,新课程改革力避传统学习的弊端,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的过程,凸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的特点。如此在实践转化运用过程中让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成活,使学生的认识结构从猜测、模仿到灵活运用知识,促使学生向社会实用型人才发展。由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和确定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广泛搜集资料、解决现实问题,从中获取知识、丰富经验。另一方面,创设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将在课堂和书上所学的知识及时转化运用于教室外等其他场合,让学生在知识应用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种存在着数学问题,感受学习的力量,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总之,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在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要善于挖掘数学中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服务于现实生活,才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产生“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