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作者】 侯云霞
【机构】 (新疆伊宁县阿热吾斯塘镇中学)
【正文】摘 要:在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第一目标的背景下,大单元教学因为具有知识整体性、人文丰富性、学生学习自主性等特点,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比较推崇的创新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明了大单元教学内涵,掌握大单元教学技巧,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提质增效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特此探索了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希望形成的内容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大单元教学与传统教学一样,需要以学情分析为前提,教师需要结合学情设定教学目标,寻求教与学对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主提炼大单元学习主题,发挥主题的引领、组织、激励作用,这是十分关键的。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模式,才能让小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与创造等能力与品质得到培养。
一、积极调查学生的学情,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根据学生需求提供学习支持[1]。这里的“需求”除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知识需求之外,还有能力需求。很多时候小学生并不会充分表达需求,尤其是具有抽象性的需求。因此需要教师采用各种手段去了解学情,寻找学生的需求点,以保证自身教学的针对性。在智慧课堂、在线课堂等现代课堂不断普及的背景下,教师学情分析的路径也变得多元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来调查学情。这里的翻转课堂指的是教师将该单元的基础知识、每一篇课文作者信息、每一篇课文中心思想、每一篇课文的创新点以及审美点等以选择填空形式融入到视频当中,引导学生去课前预习,并在预习后填写答案。待学生将答案填写后,教师引领学生在学习群当中讨论每个问题,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进而明确他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能力与品质的水平。当教师通过深度学情分析,找到每一个层次学生核心素养的短板之后,便基本明确了接下来大单元教学的目标。
表1.大单元教学当中学习群中学生核心素养学情分析表
例如教师在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大单元教学之前,以上表为工具进行学情分析,认为班里学生大部分在审美创造方面存在不足,此时教师便可以将该大单元教学的目标定位为“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如此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紧密呼应,会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大大提升。
二、整理大单元教学内容,提炼大单元学习主题
当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还需要认真分析大单元教学内容,要从中提取出有利于小学生审美创造能力提升的元素(意境深远、用词精当、描写细致等)。在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当中,《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都是充满美感的散文以及诗歌,对于学生而言都是浸润心灵极佳的篇章。为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分析这几篇散文、诗歌的特点,然后提炼出具有美感的主题。
教师:我们这一次大单元学习,将《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捏合在一起,大家在课前完成了老师上传的填空题。想来大家对这几篇文章有了初步了解。同时老师也通过大家在学习群中的集体讨论,基本确认我们大家在文学审美、写作方面存在短板。这几篇课文正好可以提升大家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大家接下来认真地对比它们的内容异同,结合这一单元阅读提示“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来拟定自己的大单元学习主题。
学生1:我的学习主题是“如何写好一篇散文”。
学生2:我的学习主题是“如何写好现代诗歌”。
学生3:我的学习主题是“散文和诗歌的区别”。
学生4:我的学习主题是“如何简单准确地写出自己头脑中的想象”。
可以看得出来,学生所总结的学习主题,是在教师总结出大部分学生审美创造能力不足这一基础上提出的,同时也是他们面对这一单元课文最想达成的学习目标。
三、创新大单元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
1.任务教学法 活跃学生思维能力
大单元学习主题明确后,就需要确定真实情境的任务驱动目标,编排整合教学内容,教师更好地运用教材,让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得以实现[2]。教师让每一组学生观察《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的文体、用句、关键词,找到诗歌、散文的异同。如此使得学生1代表的层次学生的学习主题活动得以继续,满足这一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学生在过程中彼此交互,达成了思维能力的培养目的。
2.情境教学法 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在《观潮》为代表的大单元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善于利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例如,用视频再现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对比课文描写加深学生体验,让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美有更深刻认识。同样《走月亮》也是如此,通过梦境般的视频,引领学生体验中国散文的魅力,对中国文化形成归属感。
3.比赛教学法 调动学生运用语言
在这一次大单元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以融入比赛教学法。即在各组分析《观潮》等文章体裁、关键字、关键句、最佳美句等过程中,教师要设计组间比赛环节,让各组评价其他组形成的答案。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会积极反思本组的答案,最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考能力和借鉴能力。
4.STEAM教学法 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
在这一次大单元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感受去画出钱塘江大潮的样子;画出月色美景……如此将平面文字信息转化为立体画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的审美能力再上新台阶。
四、融入大单元动态总结,寻求师与生高质交互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切入点[3]。为了确保大单元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融入进来,将评价贯穿始终,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问诊”,最终保证教学对接。实际上在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大单元教学当中,教师进行的课前学情分析,也属于教学总结的一种。因为它保证教师深度了解学情,使得教师和学生形成了深度交互。除此之外,在动态教学总结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实现师生交互,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反过来评价自身教学。当然,在课后通过智慧课堂进行小规模调查,也属于动态教学总结的一种。教师需要做好调查项目的设计,引导小学生完整填写,为自身教学诊脉。
总结:总而言之,大单元教学服务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课前学前分析当中,教师有必要以“文化自信”等核心能力和品质作为维度,测量学生素养高度,寻找素养短板。然后,教师架设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自主提炼学习主题,让他们可以明了自身不足,实现深度学习。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保证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培养的关键。最后,教师不能忽视动态教学评价,将其作为教学诊断的重要工具善加利用。
参考文献:
[1]龚雪.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4(1):19-21
[2]金洪艳.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J].华夏教师,2024(4):84-86
[3]叶玉婵.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初探——以统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16):17-19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大单元教学与传统教学一样,需要以学情分析为前提,教师需要结合学情设定教学目标,寻求教与学对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主提炼大单元学习主题,发挥主题的引领、组织、激励作用,这是十分关键的。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模式,才能让小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与创造等能力与品质得到培养。
一、积极调查学生的学情,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根据学生需求提供学习支持[1]。这里的“需求”除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知识需求之外,还有能力需求。很多时候小学生并不会充分表达需求,尤其是具有抽象性的需求。因此需要教师采用各种手段去了解学情,寻找学生的需求点,以保证自身教学的针对性。在智慧课堂、在线课堂等现代课堂不断普及的背景下,教师学情分析的路径也变得多元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来调查学情。这里的翻转课堂指的是教师将该单元的基础知识、每一篇课文作者信息、每一篇课文中心思想、每一篇课文的创新点以及审美点等以选择填空形式融入到视频当中,引导学生去课前预习,并在预习后填写答案。待学生将答案填写后,教师引领学生在学习群当中讨论每个问题,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进而明确他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能力与品质的水平。当教师通过深度学情分析,找到每一个层次学生核心素养的短板之后,便基本明确了接下来大单元教学的目标。
表1.大单元教学当中学习群中学生核心素养学情分析表
例如教师在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大单元教学之前,以上表为工具进行学情分析,认为班里学生大部分在审美创造方面存在不足,此时教师便可以将该大单元教学的目标定位为“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如此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紧密呼应,会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大大提升。
二、整理大单元教学内容,提炼大单元学习主题
当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还需要认真分析大单元教学内容,要从中提取出有利于小学生审美创造能力提升的元素(意境深远、用词精当、描写细致等)。在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当中,《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都是充满美感的散文以及诗歌,对于学生而言都是浸润心灵极佳的篇章。为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分析这几篇散文、诗歌的特点,然后提炼出具有美感的主题。
教师:我们这一次大单元学习,将《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捏合在一起,大家在课前完成了老师上传的填空题。想来大家对这几篇文章有了初步了解。同时老师也通过大家在学习群中的集体讨论,基本确认我们大家在文学审美、写作方面存在短板。这几篇课文正好可以提升大家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大家接下来认真地对比它们的内容异同,结合这一单元阅读提示“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来拟定自己的大单元学习主题。
学生1:我的学习主题是“如何写好一篇散文”。
学生2:我的学习主题是“如何写好现代诗歌”。
学生3:我的学习主题是“散文和诗歌的区别”。
学生4:我的学习主题是“如何简单准确地写出自己头脑中的想象”。
可以看得出来,学生所总结的学习主题,是在教师总结出大部分学生审美创造能力不足这一基础上提出的,同时也是他们面对这一单元课文最想达成的学习目标。
三、创新大单元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
1.任务教学法 活跃学生思维能力
大单元学习主题明确后,就需要确定真实情境的任务驱动目标,编排整合教学内容,教师更好地运用教材,让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得以实现[2]。教师让每一组学生观察《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的文体、用句、关键词,找到诗歌、散文的异同。如此使得学生1代表的层次学生的学习主题活动得以继续,满足这一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学生在过程中彼此交互,达成了思维能力的培养目的。
2.情境教学法 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在《观潮》为代表的大单元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善于利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例如,用视频再现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对比课文描写加深学生体验,让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美有更深刻认识。同样《走月亮》也是如此,通过梦境般的视频,引领学生体验中国散文的魅力,对中国文化形成归属感。
3.比赛教学法 调动学生运用语言
在这一次大单元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以融入比赛教学法。即在各组分析《观潮》等文章体裁、关键字、关键句、最佳美句等过程中,教师要设计组间比赛环节,让各组评价其他组形成的答案。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会积极反思本组的答案,最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考能力和借鉴能力。
4.STEAM教学法 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
在这一次大单元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感受去画出钱塘江大潮的样子;画出月色美景……如此将平面文字信息转化为立体画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的审美能力再上新台阶。
四、融入大单元动态总结,寻求师与生高质交互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切入点[3]。为了确保大单元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融入进来,将评价贯穿始终,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问诊”,最终保证教学对接。实际上在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大单元教学当中,教师进行的课前学情分析,也属于教学总结的一种。因为它保证教师深度了解学情,使得教师和学生形成了深度交互。除此之外,在动态教学总结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实现师生交互,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反过来评价自身教学。当然,在课后通过智慧课堂进行小规模调查,也属于动态教学总结的一种。教师需要做好调查项目的设计,引导小学生完整填写,为自身教学诊脉。
总结:总而言之,大单元教学服务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课前学前分析当中,教师有必要以“文化自信”等核心能力和品质作为维度,测量学生素养高度,寻找素养短板。然后,教师架设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自主提炼学习主题,让他们可以明了自身不足,实现深度学习。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保证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培养的关键。最后,教师不能忽视动态教学评价,将其作为教学诊断的重要工具善加利用。
参考文献:
[1]龚雪.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4(1):19-21
[2]金洪艳.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J].华夏教师,2024(4):84-86
[3]叶玉婵.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初探——以统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16):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