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 吴姣姣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民族中学)
【正文】摘 要:新课程理念强调和倡导在教育教学中要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让学生通过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具备和形成未来乃至终身发展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意志品质和态度情感,助力学生不断发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同样需要将核心素养培养渗透其中,让学生实现知识内容掌握与态度方法提升的同步发展。主要基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渗透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探索
随着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新课改教学政策的不断落实推进;中学道德与法治作为全面促进中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提升中学生道德水平与行为规范意识的重要课程;也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新课改教学政策;树立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目标;从而提升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本文将阐述;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教学意义;并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课堂对话,提高课堂开放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德教育引领的方向,中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如果我们的教学缺乏鲜活事例的支撑,用枯燥抽象的道理,以及简单的说服教育,对他们会缺乏吸引力,也难以起到引领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学生生活中真实的困惑、矛盾、冲突为突破口,从“道理”的教授转向“道路”的探寻,通过对话的方式吸引并激发学生课堂参与、课堂互动的生命热情。深入交流、主动表达、互相倾听、彼此分享、自我反思、相互质疑等是课堂对话的主要行为,这样的对话是真实的、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学生敞开自己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的价值方向。从吸引、激发到对话、指引,是引领学生精神成长与思想提升的一条重要路径,这既是教材编写的追求,也应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追求。课堂上的自我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
二、灵活运用教材,关注学习过程
在我们施教的对象群体中,既有孩子通过教育成为社会精英,国之栋梁,也有很多孩子极有可能成为社会普通一员,那么我们教材的编排是否都有兼顾?新改编的教材注意了这一点。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教育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显而易见,义务教育教材把“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教师要用好教材的“脚手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综合课程强调情感态度、行动能力和知识认知都是学习,它们的学习是有机地融整在一起的,这种综合要求道德与法治教育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强调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部投入。实践学习、过程体验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活动构成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教材设计的栏目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顺利展开搭建了很好的脚手架。
三、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解和尊重差异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特的“人”?存在,重视和尊重其价值。课堂上,学生不是嗷嗷待哺的雏鸟,也不是等待驯服的小兽,而是独立、有主见、有力量的人,教师要相信学生心灵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激发出这种能量,引领他们的成长。教师坚持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引导,并不意味着要学生给出标准统一的答案,而是理解并尊重学生的差异。课堂的对话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珍视差异。观点的不同正说明问题的复杂性,说明有对话的必要与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以开放的态度来看待和评价学生身上所发生的事情,不受先入之见、偏见或预期的影响,不追求标准答案,不急于求成,也不简单否定学生一些“出格”的言行;相反,要鼓励和允许学生质疑,看到背后教育的契机。这要求教师在坚持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同时,具有多元视角,能够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参照点和各种方法,尊重不同意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为继续学习留有空间。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众所周之,课堂教学依然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也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老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激活课堂,还课堂与学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主体意识。
五、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一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但反观当前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评价,我们发现,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是对学生的评价。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要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而越来越多的人也赞成这一观点,我们本应提供给学生经过甄别的、有用的、强大信息,但事实是我们从未考虑过,只是考分高低的甄别。其次是对教师的评价。大多数学校都要求教师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显然,这种评价要求,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注重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是变更后的初中德育教材,要想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就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究,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与教材的高度匹配,从而发挥教材的应有作用,提高初中阶段的德育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温栓柱.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2012(8):58.
[2]姚高翔,江颉.主体性视角下道德与法治“双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求知导刊,2016(12):19-20.
[3]李红梅.道德与法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以系统论的视角[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24):36-38.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探索
随着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新课改教学政策的不断落实推进;中学道德与法治作为全面促进中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提升中学生道德水平与行为规范意识的重要课程;也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新课改教学政策;树立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目标;从而提升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本文将阐述;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教学意义;并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课堂对话,提高课堂开放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德教育引领的方向,中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如果我们的教学缺乏鲜活事例的支撑,用枯燥抽象的道理,以及简单的说服教育,对他们会缺乏吸引力,也难以起到引领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学生生活中真实的困惑、矛盾、冲突为突破口,从“道理”的教授转向“道路”的探寻,通过对话的方式吸引并激发学生课堂参与、课堂互动的生命热情。深入交流、主动表达、互相倾听、彼此分享、自我反思、相互质疑等是课堂对话的主要行为,这样的对话是真实的、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学生敞开自己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的价值方向。从吸引、激发到对话、指引,是引领学生精神成长与思想提升的一条重要路径,这既是教材编写的追求,也应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追求。课堂上的自我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
二、灵活运用教材,关注学习过程
在我们施教的对象群体中,既有孩子通过教育成为社会精英,国之栋梁,也有很多孩子极有可能成为社会普通一员,那么我们教材的编排是否都有兼顾?新改编的教材注意了这一点。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教育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显而易见,义务教育教材把“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教师要用好教材的“脚手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综合课程强调情感态度、行动能力和知识认知都是学习,它们的学习是有机地融整在一起的,这种综合要求道德与法治教育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强调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部投入。实践学习、过程体验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活动构成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教材设计的栏目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顺利展开搭建了很好的脚手架。
三、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解和尊重差异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特的“人”?存在,重视和尊重其价值。课堂上,学生不是嗷嗷待哺的雏鸟,也不是等待驯服的小兽,而是独立、有主见、有力量的人,教师要相信学生心灵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激发出这种能量,引领他们的成长。教师坚持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引导,并不意味着要学生给出标准统一的答案,而是理解并尊重学生的差异。课堂的对话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珍视差异。观点的不同正说明问题的复杂性,说明有对话的必要与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以开放的态度来看待和评价学生身上所发生的事情,不受先入之见、偏见或预期的影响,不追求标准答案,不急于求成,也不简单否定学生一些“出格”的言行;相反,要鼓励和允许学生质疑,看到背后教育的契机。这要求教师在坚持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同时,具有多元视角,能够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参照点和各种方法,尊重不同意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为继续学习留有空间。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众所周之,课堂教学依然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也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老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激活课堂,还课堂与学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主体意识。
五、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一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但反观当前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评价,我们发现,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是对学生的评价。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要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而越来越多的人也赞成这一观点,我们本应提供给学生经过甄别的、有用的、强大信息,但事实是我们从未考虑过,只是考分高低的甄别。其次是对教师的评价。大多数学校都要求教师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显然,这种评价要求,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注重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是变更后的初中德育教材,要想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就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究,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与教材的高度匹配,从而发挥教材的应有作用,提高初中阶段的德育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温栓柱.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2012(8):58.
[2]姚高翔,江颉.主体性视角下道德与法治“双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求知导刊,2016(12):19-20.
[3]李红梅.道德与法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以系统论的视角[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2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