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设计

【作者】 吉忠辅

【机构】 (青海省湟源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正文】摘 要:节奏感是人类捕捉到乐章节奏的直觉体验,是学生在进行音乐演奏时的关键,也是学习音乐时必须要掌握技能,掌握节奏感的前提便是声势律动的感知力。教师通过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相互联系形成的声势律动教学法进行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节奏感与举一反三的创造力。真正从音乐审美体验中促进精神世界发展。本文便对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声势律动;初中音乐;作用;设计
  中国最早的诗歌形式便是吟诵,停顿或者高歌都体现着音律之美。无论是过往关关雎鸠的《诗经》还是如今天色烟雨的《青花瓷》都赋有自己的音律特色。所以教师应该重视音乐对学生的熏陶作用。为同学们在轻松氛围内更加明确地感受到音乐的韵律,本篇文章就对声势律动教学法进行阐述讲解。
  一、声势律动的作用
  1、提升节奏感
  节奏感,顾名思义为人体对“节奏”掌握精准度,是指客观事物和艺术形象中合规律和周期变化的运动形式引起的审美感受。通过有序的训练可以提升节奏感的规律美。声势律动可以帮助学生开发天生具备的音乐灵敏节拍维度。在声势律动教学中可以吸收接纳奥尔夫声势教学理论。通过对音乐剧本的节奏朗读、器乐表演、创作教学等进行指导。人音版八年级音乐学科教学计划中要求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让同学们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备识谱能力。比如在人音版教材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一单元《七子之歌-澳门》与《东方之珠》的教学就可以课前进行原曲欣赏,让同学们分析两首歌曲的律动与节奏。课上进行配合朗读与分析,在课后让同学们对歌曲相匹配的音乐剧进行编演。让同学们从整体把握音乐风格。
  2、提高音乐艺术接受能力
  音乐不仅仅是歌唱,它更如浩如烟海的艺术殿堂,如何让同学们感受到艺术之美是为关键点。在音乐学科之中不乏理论指导观念等较为乏味抽象的乐理知识。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接受理解能力,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互动或者其他具有学习趣味的活动,这样才可以避免高灌输、低吸收的现象。比如在进行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巴舞曲》教学中,藏族音乐民间因素是至关重要的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通过藏族歌曲的分享让同学们感受到藏族歌曲独特的魅力。也可以让同学们进行课堂选藏族歌曲加之特色舞蹈动作进行表演,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青春舞曲》为王洛宾根据维吾尔族民歌创造的歌曲,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介绍民歌的律动特色与发展过程。
  二、在课堂中的设计
  1、借助网络新平台,师生互动 
  正如课程标准而言,音乐学科具有鲜明个性,教学思路课程清晰。所以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雨课堂等网络工具进行课上互动,在设计教案时,应该本着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努力响应新课标的要求,在开展教学设计中,节拍、韵律的动感性带动学生声势律动肢体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课堂情境之中,激发学习音乐的热情。
  2、情感引导,循序渐进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情感丰富细腻。学生对于学习音乐意愿较强。但是发音等不稳定问题也现实存在。所以初中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在进行音乐演唱与演奏乐器情感的倾入,对学生的情感处理慢慢引导,循序渐进。如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便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学生用三解铁等乐器演奏《圆舞曲》片段,感受每个乐器的打击乐感。音乐的体会更多是从学习乐器和体味乐章中来。教师可以为同学们介绍音乐网络教学资源,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进行指导。
  3、设计特色训练活动
  单纯的理解音乐理念不能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需要理论实践相结合。通过训练来增强学生声势律动,视听结合使音乐更加立体化。所谓听,便是让身体的器官系统接受音乐的律动,使自身融入于乐理之韵中。真正优秀的音乐课堂是让同学们享受课程,感悟到音乐的魅力。在班级授课制的现实条件下,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分享讨论的方式进行调动。声势律动不仅仅是肢体的运动,更是学生们在课堂中提升思维创造能力的一大体现。在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放驴》欣赏便是很好的一个契机。《小放驴》风趣且节奏感较为鲜明,适合教师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法进行教学。
  4、知人论音,音中显情
  每个音乐作品之后都有音乐制作人的故事,作品中的音符音律都是心境的体现。如若让学生们在音乐海洋中遨游远方便要从这想象力一方面入手。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音乐灵感的源泉。学生在想象力这驱使下,进行长期积累乐曲,通过感受节拍、音色、复调等感知不同音乐作品带来的音律、风格审美体验。在不断总结中,找到自己的音乐风格,对音乐律动进行深层次把握。在开展积累过程中,应该抓住作曲家的背景。在分析《第三交响曲》、《第九交响曲》中,教师应该首先介绍贝多芬创作背景,体会到经典成为经典的不易,让同学们不仅是学习乐曲,更是学习在创作过程中坚持不懈的品格以及能力。在了解的情况下,教师进行演奏或者视频播放。让同学们通过踏步等肢体行为方式把握曲中节奏,加深印象。
  初中音乐教学对于学生陶冶情操十分重要,体悟音乐最好的方法便是声势律动的掌握。通过声势律动教学方法,利用声势律动能够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之中的韵律美,让同学们真正提升音乐素养,提高对音乐的热爱程度。
  参考文献:
  [1]陈翠萍.听觉与联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9,(04)
  [2]尹华珍.初中音乐声势律动教学的内涵及其开展策略探究[J].黄河之声,2018,(16)
  [3]陈月娥.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8,(02)
  [4]张萍.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