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初探

【作者】 黎 新

【机构】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城北小学校)


【正文】摘 要:提高数学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有机地组织好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主动参与,从中获得丰富的感知材料,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和实践活动的能力。
  关键词: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素质提高
  为了让学生乐于学数学,学好数学,提高数学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我们要广辟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以教材为依据,开展数学综合性学习
  1.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数学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数学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学生在校期间,主要进行的是课堂学习。我们搞教学科研,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发展。教育科研不能与日常教学活动割裂开来,应以教育科研促进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开展教育科研。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例如,教学“厘米、米的认识”时,对于这些长度单位,=年级学生对概念是不清晰的。我从比高矮等实际事例八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再亲自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长度、书本的长宽、平伸两臂的长度、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等。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了厘米、米的长短及这些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
  由于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并抽象成清晰的概念。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是极有益处的。
  2.开展小组学习,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学习、表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人协调和施展自我,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探究活动离不开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合作操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防止出现互相推诿、被动参与或唯我正确的情况,又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
  例如,让学生设计“郊游乘车”方案时,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问的合作互动。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获得更多的相互交流机会,以利于学生更自然、更大胆、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帮互助,产生共生效应。达到共同发展提高的目的。
  二、确定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
  在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趣味性。实践课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游戏、故事、竞赛等活动中愉快轻松地学习。因此,活动要富于童趣,为学生喜闻乐见,尽可能求新、求奇。
  例如,在“租船中的数学问题”中,要求154名学生租船。大船一船坐8人,小船一船坐6人,大船租金40元,小船租金50元,怎样租船最合理?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去追寻知识的答案,既要考虑座位问题,又要考虑租金问题。在教师幽默的语言引导下,让学生觉得数学活动有门道、数学活动有趣味,学生就能积极参与活动。
  2.实践性。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让学生从做中学。”数学实践课必须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要引导学生广泛接触事物,尽量感知事物,从中发现问题,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例如,在学习统计初步认识时,安排一节实践课。课前,让孩子们统计一下20分钟内校门经过的车辆数。课上运用这些数据制订统计表和条形图。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夹球游戏,再把游戏结果制成统计表和条形图。总之,实践课前可以安排一定的实践活动,课上也要安排适当的动手活动。
  3.启发性。数学实践课内容的选择要考虑能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规律,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增长才干,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学生认识了线段或角后,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专门来学数线段、角的方法。在一条马路上竖立电线杆,要求在五个点中的每两点都要连一根电线,一共需要多少根?这道题不是出自教材内容,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怎么数才不会遗漏成了讨论的焦点,学生在探索、讨论中培养了思维的有序性。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有机地组织好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主动参与,使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感知材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又能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和实践活动的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