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作者】 蒋 燕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龙女湖小学校)
【正文】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笔者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认识和探索。增强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认识;拓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把握好教师的角色转换,推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
关键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模式;拓展空间;营造氛围;角色转换
《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这是对传统的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自主探索形式的否定和革命,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如何以改革的心态,世界的眼光,民族的灵性,适应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这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下面介绍一下笔者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初步认识和探索。
一、增强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主探索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主探究。”以上鲜活的教学思想,无不闪耀着时代精神和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审视和反思传统的数学教学,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综观以往的数学教学,不少是以教师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呈现的是教师讲解多、分析多、提问多,而本应作为主体的学生则成了被动接受的“机器”,只能被动、接受式地学,跟着教师设定的模式、思路猜谜语式地想和机械地练,一步步接近现成的答案,逐步掌握由别人设计好的技能和方法。这是数学教学的一大悲哀。此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由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转为探究性学习。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个体的能动作用和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知识积累,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可以说,自主探究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前提,合作交流是促进自主探究学习的形式、途径和目的。二者互为一体,又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面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教师如何依据新的课程观和教学理念,积极拓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紧迫和严肃的急需解决和实践的重大课题。课改的新形势不允许我们再走老路,或迟疑、观望,课标的新理念在召唤我们积极投入到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中去。
二、拓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
1.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
人,只有成为自主的人,才会有主体性。要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就应把学生从“我教你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究可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学生先自学新内容。在教学一节新课时,应让学生充分地“自学”,并且让学生在自学时圈点勾画,或作批注,以备质疑问难。通过学生的自学,让他们对新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第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立学习的内容及目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体现,是探究学习的开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所提出的问题也会丰富多彩,甚至千奇百怪。不管怎样,学生所提的问题,融入了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意识。
第三,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必然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和方法。作为教师,应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以相互启迪,升华认识。但因受认识水平的局限,思路和方法必然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师绝不能以教参的分析和答案来统一。那只会让更多的学生自叹不如,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逐步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2.充分利用小组学习、全班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主要的学习形式。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与别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在个人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倘若单靠自己的力量有的困难是暂时解决不了的,有的则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而“合作学习”无疑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法宝和有效方式。
三、把握好教师的角色转换,推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
1.教师在主体性教育中的角色转换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具体地说,教师是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的培育者,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
2.不做教材的奴隶,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新教材具有开放性和弹性,而开放性有利于学生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探究,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树立正确的、开放的教材观。要用好教材,而不是“讲”教材,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做教材的奴隶。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总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模式,教师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实效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模式;拓展空间;营造氛围;角色转换
《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这是对传统的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自主探索形式的否定和革命,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如何以改革的心态,世界的眼光,民族的灵性,适应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这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下面介绍一下笔者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初步认识和探索。
一、增强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主探索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主探究。”以上鲜活的教学思想,无不闪耀着时代精神和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审视和反思传统的数学教学,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综观以往的数学教学,不少是以教师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呈现的是教师讲解多、分析多、提问多,而本应作为主体的学生则成了被动接受的“机器”,只能被动、接受式地学,跟着教师设定的模式、思路猜谜语式地想和机械地练,一步步接近现成的答案,逐步掌握由别人设计好的技能和方法。这是数学教学的一大悲哀。此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由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转为探究性学习。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个体的能动作用和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知识积累,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可以说,自主探究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前提,合作交流是促进自主探究学习的形式、途径和目的。二者互为一体,又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面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教师如何依据新的课程观和教学理念,积极拓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紧迫和严肃的急需解决和实践的重大课题。课改的新形势不允许我们再走老路,或迟疑、观望,课标的新理念在召唤我们积极投入到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中去。
二、拓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
1.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
人,只有成为自主的人,才会有主体性。要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就应把学生从“我教你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究可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学生先自学新内容。在教学一节新课时,应让学生充分地“自学”,并且让学生在自学时圈点勾画,或作批注,以备质疑问难。通过学生的自学,让他们对新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第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立学习的内容及目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体现,是探究学习的开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所提出的问题也会丰富多彩,甚至千奇百怪。不管怎样,学生所提的问题,融入了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意识。
第三,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必然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和方法。作为教师,应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以相互启迪,升华认识。但因受认识水平的局限,思路和方法必然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师绝不能以教参的分析和答案来统一。那只会让更多的学生自叹不如,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逐步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2.充分利用小组学习、全班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主要的学习形式。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与别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在个人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倘若单靠自己的力量有的困难是暂时解决不了的,有的则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而“合作学习”无疑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法宝和有效方式。
三、把握好教师的角色转换,推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
1.教师在主体性教育中的角色转换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具体地说,教师是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的培育者,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
2.不做教材的奴隶,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新教材具有开放性和弹性,而开放性有利于学生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探究,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树立正确的、开放的教材观。要用好教材,而不是“讲”教材,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做教材的奴隶。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总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模式,教师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实效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