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利用信息技术融合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量感

【作者】 陈 冬

【机构】 (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


【正文】摘 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要在教学中,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教学中去,才能把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和有效的互补优势,提高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要与数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相结合,为数学课程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调整提供平台。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融合;量感;数学课堂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随着我国政府对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以计算机和网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走进了校园。那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怎样将现代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就成为诸多学者及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1、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就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具体情况来看,不同工具在其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就应当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唯有了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才能够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
  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对于其他学科,数学具有非常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针对这门学科具有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形状与声音,为学生展现更具体、更形象的教学材料,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多种感官带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师没有借助辅助性教学工具展开教学的时候,需要在黑板上演练,演练耗时费力,教师非常容易过度劳累。与此同时,在黑板上板书一些立体图形、统计图表,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致使学生在教师操作的时候不注意听讲,难以实现高效率课堂教学。针对这样一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开辅助性教学,这样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可以完成图画等相关的内容,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
  1.2 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充分认识到,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展现出多种数学教学形式,利用不同表现形式,实现课堂教学多样化、有趣、生动,促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得以具体化与形象化,加深学生直观印象,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重点、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师在讲解角大小与什么因素有一定联系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投影演示、直观操作,而这些方法都难以从根本上把握到重点,教师也很难将难点讲清楚。但是,如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使用播放动画片的形式进行演示。在学生观察图片动态变化的时候,就可以很容易总结出“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并无关,但是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可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丰富学生学习资源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1.3 增强互动性
  对比传统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大比较明显的优势就是可以围绕着服务要素,来改变静态、动态的学习模式,为学生创造互动学习与交流合作的环境。在这样一种学习环境中,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加强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这样就可以在学生获得相应感性材料的时候,经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就可以从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得出结论。如,教师在讲解《拼出美丽图画》的时候,就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小组学生在台上展示。在整个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明显体现出互相合作、互相启发,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经过学生的讨论和分析后,就可以获得不同种类的拼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在互动合作中不断增强合作意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展开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展现这种交流和合作的教学模式,就可以有效的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2、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从前文的简单论述就可以了解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所具有的积极性作用,教师就应当将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唯有如此,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创新措施
  3.1 加强学科教师特色培训。针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特别是各种问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培养各级信息技术教师并进行一系列培训,设置实践培训内容尤为重要。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基本的核心措施。
  3.2 有效整合教学实践的应用,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特别是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成长模式,探索真正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如充分认识“肢体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推理和推理课本,也具有直观传递教学信息,拓展小学生思维空间,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优势。
  3.3 合理,正确、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呈现完美的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必须在筛选的基础上适当选择,并且必须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表达知识点的需要。合理选择,该用的用,可以不用的不可勉强使用。例如,在教授“矩形形状知识”时,学生可以有效地使用书本、橡皮擦和铅笔盒等实物,但如果使用课件,学生难以看到三维图形的全貌。
  3.4量感教育提升与发展。
  在培养学生量感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两种本能地培养。其一,对数量多少的感知。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学重点在于将数与量对应起来,如数字3与盘子里的3个苹果对应。看似简单的思维过程,其实是学生将数转变为量的过程,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抽象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了教师关注的重点。其二,对距离远近的感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即习惯于将结论直接告知学生,忽略了学生自身实践的重要性。如在与距离远近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而可以借助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得出远近关系,然后顺势引入线段的长短、物体的大小、物体的轻重以及容量的多少等内容。
  基于上述几方面内容,在培养小学生的量感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量感建立正确、深刻的认知,领悟量感的内涵以及培养学生量感的价值与意义。这样教师才能够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量感,推动其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课教学,不仅为小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更重要是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提高师生互动,增加学习趣味性,并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辅助性教学,突破教学难点,从而为今后小学数学课堂的信息化教学积累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钟定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实践分析[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11).
  [2]李晓梅.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7,02: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