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变革初探

【作者】 陈 磊

【机构】 (浙江省浦江县教育技术中心)


【正文】摘 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教学工作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为教学活动服务的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与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的新世纪人才。要保证这一任务的完成,就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管理的科学体系。本文指出传统行政型高校教学管理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教育发展的要求,高校教学管理必须朝着适应性科学思维模式转变。
  关键词:行政型教学管理;机械性思维模式;适应性思维模式
  一、高校传统教学管理的要害是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机械性思维模式)
  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是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这种管理模式具有集中统一、有章可循的优点,可以避免任意行事,各行其是,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起过积极的作用。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显现出许多弊端:行政权力管理多、学术权力管理少;共性管理多,个性管理少;低层次的管理多,高层次的管理少。低层次的管理只满足于教师在“教”,学生在“学”,只满足教学不出问题,不出事故。而高层次管理则要求真正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中心任务来抓,不仅注重教师在“教”,学生在“学”,而是更注重“教”和“学”的质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行政型教学管理的弊端,归根结底就是“机械性”三个字,它利用机械思维模式来管理教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决策和计划是封闭的。行政型教学管理强调管理者的权威性,往往按照上级指示根据权力意志作出教学决策、制订教学计划、教学改革措施和教学评估标准、编排指挥教学人员,忽视专家、教师、学生和有关人员的参与,决策民主程度很低,透明度不高。决策和计划缺乏咨询、监督和评价机制,呈现―个封闭状态。
  2、计划内容是高度统一的。多年来,高校按照国家行政命令,实行统一教学计划、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和教学方法、统一考试形式。这种统一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起过积极作用。但计划内容的高度统一容易导致课程结构呆板,选择空间狭窄,教学内容陈旧,难于创新,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的新世纪人才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3、计划的执行是强制的。行政型教学管理强调从上到下直线管理,强调权威与服从。上下级之间,管理者和师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平等交流与协商。按任务实施管理控制成份多,按针对性原则开展引导服务少。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如教务处和各级管理人员成为支配教学工作运行的核心和主体,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
  4、评价分析是形式化的。在行政型教学管理的模式下,计划制订和实施效果的评价是以决策者为中心,被管理者的评价往往只作为一般信息的收集工作,而不是作为改进工作和参与决策的重要手段。许多高校评价体系欠科学,收集信息不全面,定性分析用得多,定量分析用得少,评价结果落实不到位,使评估很大程度流于形式。
  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只能维持规范化条件下教学工作的常规运行,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适应性很差,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呼唤高校教学管理思维模式的转变,即从机械性思维模式变为适应性的科学思维模式。
  二、高校教学管理必须朝着适应性科学思维模式转变
  21世纪是人类走向知识经济、走向开放和全球化的世纪,对于中国,最大的时代特征就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一转变引发社会的极大震动,对政治、教育以及人们的思想行为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家和社会对用^标准的变化,家长和学生求学需求的提升,教学管理体制的变革,教育收费办法的调整,都使高校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处在一个变动的环境中,原来只注重维持规范条件下常规运行的强制性的教学管理,难以适应市场条件下外界环境的变化,机械性思维模式的教学管理已经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严重阻碍。
  孟繁华教授在《教育管理决策新论》一书中指出,教育组织决策的适应性思维模式,是以现代科学方法论为基础的。在管理决策领域,与过去的机械决定论一统天下的情况不同,统计决定论应成为教学管理者应该遵循的方法论。以统计决定论所体现的科学认识和人们的价值认识两条轨迹的融合,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管理决策的适应性思维模式。高校教学管理也需要以适应性思维模式为指导,具体来说教学管理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管理科学化,决策计划开放化。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含义是: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以教学管理基本原则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建立起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过程监控系统,进而实现对教学管理全过程的有效管理。
  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部分,它指挥着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行。教学管理决策是指教学工作的领导者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一二级学院(系)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一定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选择目标和行动方案的活动。由于教学管理的决策所依靠的是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传递、交流、加工,因而教学信息管理又成为教学管理决策的基础。
  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决策存在的问题是:自上而下的下达指令和自下而上的请示汇报偏多,校长享有教学管理决策的最后决定权,教务处作为协助和落实校长决策的职能部门存在着。这两级机构都有很大的决策权力,相反二级学院的决策权力偏小,因此应改变这种集权式体制,决策者应适当分权,转变校长和教务处的职能,增强其宏观规划和指导职能,将部分决策权和管理权下放到二级学院,同时应制订出教师和学生参与决策、计划和管理教学过程的切实可行措施,开辟创造性开展教学管理的新局面。
  2、教学计划内容多样化,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在教学管理体制中,有一条基本的链,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选修)——考试管理制度。这―链条反映的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是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制度。因此,科学的教学管理,应首先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要求,建立建全教学规章体系,只有规范的教学系统,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教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教学管理科学化的程度。
  高校至少应建立三个方面的教学规章制度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各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以及学校、学院、系反应的教学管理体制的各种规章制度;二是制定教学大纲以及有关授课、实验、生产实习、考试、毕业设计、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的制度、规定等;三是完善有关师资、学生、教材等教学管理的制度和规定。
  适应性思维模式要求教学计划内容应根据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情况,实现教学计划内容多样化。在宏观层面的统一标准指导下,各高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创造和个性化,如多开选修课供学生选择。目前各高校实行的学分制就是这种多样化的典型。
  弹性学制是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项重要内容,它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为教师提供了较好的激励、竞争机制。弹性学制有利于克服目前高校教学计划过多、培养目标模式单一、学时偏多、专业面窄等诸多弊端,使学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来安排教学,突出教学个性化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开拓能力的培养。
  3、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和高效化。要大力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是先进管理方法之一。为有效管理教学过程,应推行教学工作的目标管理,即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通过上下结合的方式,制订各种教学工作目标并尽可能量化,然后将目标交给执行者,充分尊重其意见,发挥其智能,实行自我管理,以便有效实现预定的目标,最后进行评估,依据教学目标实现程度作出客观公正评价。
  实行教考分离也是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方法之一。所谓教考分离,就是教师只负责授课环节,不负责所教课程的考试和阅卷工作。教考分离要求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学生也必须全面掌握所学课程的内容,通过教考分离,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考分离制度操作严格规范,也是目前较为完善的考试制度,是提高考试信息的有效措施。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广泛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设备,以实现教学管理的微机化。微型机有强大的功能:一是存储教学数据,如可对有关授课、试题、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等大量资料进行存储与分析统计;二是分析评估教学状况,可运用计算机分析处理教学过程中有关动态状况,以及教学效果、质量等问题;三是支持教学决策,高校应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研究开发教学管理领域的决策应用软件,尽力运用计算机提供决策支持系统,以促进教学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4、实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励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向所期望目标前进的动力,由此而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激奋,导致个人从事满足需求的某种目标行动达到目标,需求得到满足,激励过程也就宣告完成。
  将激励这一概念用于高校人才管理,就是要将组织目标与教师的需求结合起来,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它是针对高校教师内心状况和心理需求进而激发其工作动机的一条现代管原则。在激励理论模式下,高校教师的需要、动机和行为是有着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具体而言,在客观事物的激励下,高校教师的需要可以转化为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达到了,原来的需要实现了,又会产生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又会引发新的动机。这样循环往复,高校教师自身的知识就会不断增长,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也会长期得以维持,这样就会把人力资源由潜能转变为高校现实的财富。
  有效运用激励机制,可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首先在教学管理中认真调查了解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需求,并创造条件满足其合理的需求,注重引导这些需求同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搞好教学、努力学习成为教师和学生最高层次的需求,这样他们就从内心深处产生教与学的自发动力,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其次要在保证教学规章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础上,尽可能给师生留有一定的自由度,尽可能使教学过程的管理由外在强制性控制转化为内在的自我控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孟繁华:教育管理决策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刘义恒:高等学校管理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