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媒体+”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 王东东

【机构】 (陆军青藏兵站部62201部队八一中学)


【正文】摘 要:以“媒体+”策略为教学资源辅助的信息技术助力语文教学,是我们提高有效性和多育融合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了“媒体+”策略在助力语文课堂提效增质中的培养兴趣、化解难点和培养学生创造力等积极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媒体+”策略;运用;有效
  随着以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五育并举”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聚焦课堂质量提升的“媒体+”策略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也就日趋广泛。特别是在“教法手段活”思想引领下的教学运用更使得语文课堂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对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全面育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这对于传统而言,这种效率和效果的出现不仅有了时间上的优势还有在量上的进一步增大,让语文课堂为提效增质的教学预期地实现不再难。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新课改相关要求谈谈“媒体+”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一、巧用“媒体+”策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趣,大凡运用“媒体+”策略助教的,可能都在激趣上发挥了教学作用的。甚至这是一种首要追求。兴趣作为学生积极参与和努力学习的动力提供源被执教者高度重视,因为其能为学生获得良好语文教育提供了作为非智力因素协助智力因素发挥作用的应有作用。故而激趣成为运用“媒体+”策略首要突破的课始追求。我们知道,多媒体是激趣的能手是大家共识。故而,大凡利用“媒体+”策略实施教学,首先想到的就是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传统手段中的模型、实物等手段虽也有一定激趣作用,但效果不好。而利用多媒体的集成性和交互性则能使课堂不再是单纯的文本阅读感知和教师的费心讲解,而是通过文本整合在动画、图像、声音和视频的方式出现在学生视野中,学生阅境读文,很快就在身临其境中观其境、闻其声,甚至触景生情产生知其然的阅读体验,这样的经历既激趣又获得更多感知对象,丰富了视野和眼界,更富有认知性。比如,《乌鸦喝水》这课的教学我们就可充分发挥“媒体+”策略的激趣作用,其做法就是利用Flash动画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播放,让学生观看。要求学生读和观有机结合谈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在形象感知中自然能“编”相关内容来。又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两篇写景写物的课文教学利用多媒体呈现美景图片更能吸引学生走进文本之趣。当学生在观之后产生了兴趣自然就会带着需求去读课文。这样他们探究之心就会因为兴趣的内驱而充分释放。
  二、巧用“媒体+”策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课堂如果在突出重点的过程中又实现了难点的快速突破,那这样的课堂无疑是高效的。随着信息化由浅层应用到创新实践的过渡推进,人们发现“媒体+”策略要真正实现难点突破就必须在适时、精准上发力,用在学生思维拐脚处,起到顿悟点醒的作用。其实语文理解不象其他学科需要一个严谨的推理,很多时候就是点化让人思维峰回路转。而“媒体+”策略的精准设计和恰到时机的运用就可以实现这样的效果。例如《乌鸦喝水》一课难点的突破——乌鸦是如何喝到水的。这一过程如果仅让学生从阅读中去感知,对于形象思维的小学生来说可以说是难之又难,而采取动画演示,让学生目睹瓶中的水在一颗一颗石子投下去而升高的画面中自然就获得了形象认知。这样教学就无需要我们再让学生去一句一句理解了。这时的教学我们就可把理解重心转移到如何用语言来表达其过程,乌鸦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这个需求上来。又如《四季之美》一文中的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也是让人费力的,很多教师很有可能对作者为什么用“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作为一篇美文结尾而产生了探究兴趣。实践中,这一个审美情趣培养的教学难点,为破解课堂中利用“媒体+”策略把课文内容通过由远景的美好逐渐过渡到现实眼前的真实生活,写出了作者理想的美好和现实的骨感之间的无奈。
  三、巧用“媒体+”策略培养学生独创性
  在语文提效过程中,“媒体+”策略作为一种现代化认知平台而被当作工具作用,将学生思维培养与大屏呈现、动画演示等功能有机结合,其过程不仅可有效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还可促进他们求异思维的有效发展,甚至实现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这样的效果我们可从他们与众不同的对问题的看法或答问就可以看出他们受多媒体启发已触及了创造潜能的发挥。比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这一课时,我们在课件中将学生要解开的飞机夜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变为蝙蝠请求人们告诉它人类为什么能知道他们探路的秘密,这样的课件设计就把学生置于了一个极为主动的地位,让学生从读文中去寻找这个秘密,这样设计比我们去分析三次试验的过程就更有效果。当学生主体性释放较充分时自然就会有标新立异之创造,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更深刻,印象也就越深,理由也就更合理。
  总之,在语文课堂提效教学中运用“媒体+”策略进行,营造出了“学生乐学,老师爱教”的教学氛围。特别是在“班班通”工程全面落实和教育信息化全面实施的今天,我们要有效运用这一软件,帮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兴趣、化解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独创性等课堂培养效果起到了立竿见影效果。所以,在接下来的“五育合一”课改推进中我仍要拿起这件提效武器征战语文课堂,以更优化的课件内容和形式助力语文课堂向着高质量方向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多项能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孙金平,浅谈“媒体+”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应用[J].学周刊,2019年。
  [2]王芬艳,浅谈“媒体+”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