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费新裕

【机构】 (浙江省浦江县潘宅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生活化教学引导,能够有效简化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在贴合生活的层面,更加高效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层面践行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生活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第三启蒙阶段,正是人生观形成的雏形期,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引导工作,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层面的内容更加高效地认知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理论知识。
  一、重视生活教学,明确教学方向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明确良好的认知是确保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认识到生活化教学引导与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的关联性,将课堂教学重心逐步向生活化教学引导层面进行转移。此外,教师也应以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知识点为客观依据,对其内涵进行深度探究,并将教材中的理论内容与生活中的内容相关联,并以此为依据,为学生设计教学计划[1]。同时,教师也应明确,结合哪种生活案例,可以让学生透彻地了解道德与法治的本质内容。但是教师应注意,与生活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对小学生开展教学引导,并非单纯地将生活内容生搬硬套在道德与法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找准教材中的切入点,将生活内容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中,确保生活内容与教材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共融性,使教学内容具有新鲜感。即便使用传统题材进行教学,也应转换切入视角,让W生能够产生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共鸣,以此提高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价值。
  二、生活情境导入,简化知识难度
  小学生的专注度不够强,因此,教师需要注意在导课环节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引导,让学生迅速转入学习状态,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模式,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帮助。教师可以先对教材中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在理论层面进行学习,然后,教师将生活中的案例与理论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让学生可以从生活层面体会到理论内容。此外,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度的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内容,并让学生分析生活内容与教材理论的关联性,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意识,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同时,教师也应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长效的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学习机制,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搜集素材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习惯,以此为学生提高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能力做好铺垫。同时,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构建出具体的生活情境,运用形象化的动态画面展示理论知识内容,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生活化学习思维。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动手创设教学过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核心素养。此外,教师还应注重运用反面教材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从不同视角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活性,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高效地认知理论内容,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思考。
  三、营造生活氛围,丰富教学内容
  为提高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的认知程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营造生活化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生活场景,对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学习,这也可以达到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这种生活化的教学场景,可以确保学生通过真看、真听、真感受对生活内容有进一步的感受,从而真正理解教材中阐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内涵[3]。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引导,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帮助学生营造情感体验类的生活情境,确保小学生的想象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回忆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与教学情境相关的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将生活中发生过的真实案例导入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无论是当前发生的新闻事件,还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件,都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生活化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引导的有效素材,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让学生归纳和总结生活中发生过的与道德与法治内容相关的生活内容,并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开展讨论,不仅能够表达自身的想法,也能够听取其他学生的意见,以此形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应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总结所讨论的内容,从而在班级内部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生活化学习内容进行逐步完善,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教学内容。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动、静态画面,认知道德与法治的实际内容。教师也可以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知识点,按照时间轴线进行整理,为学生制作大型生活情境主题道德与法治学习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完善地认知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论内容,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综合学习能力。
  四、生活层面延伸,树立法律意识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内容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而生活其实就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很多生活表现的背后,都隐藏着众多的生活问题,包括法律、政治、思想、道德的内容,也涵盖了地理、历史等知识。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将生活中发生的内容运用在教学实践中,确保学生可以高效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从而增加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以此使学生树立起法律意识。这样,学生就可以将道德与法治理论内容的学习与自身生活关联起来,深化认识。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讨论的模式,指出一些与小学生认知规律具有较强关联性的、生活中常见的与法律相关的现象,这会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若是自己遇到了这类法律问题,应如何进行解决。通过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真实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并非单纯的理论层面的知识内容,也可以有效利用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生活层面的延伸,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让学生产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自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