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幼儿园自然美育教育实践探索

【作者】 周莉莉

【机构】 (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东联中心幼儿园)


【正文】摘 要:幼儿美育教育是审美教育、心灵教育、情操教育的总和,既能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更能影响幼儿的胸襟、气质、趣味以及情感,温润幼儿心灵,激励幼儿精神。而在幼儿园实施美育教育,能够使幼儿从小树立良好的审美观与道德观,构筑坚实的审美情感、创新意识与激发想象。大自然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特征,将自然特征融入美育课程中,构建具有审美底蕴的演绎课程,能够在传承并发展审美文化的过程中,使幼儿以新的方式、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感受生活中的美,以此推动我国幼儿园美育教育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自然美育;教育实践;探索
  大自然是一本立体的、无声的教科书,让孩子们走进自然,感受冷暖的变化、体会季节的变迁。我们相信孩子们能在自然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知识,找到社会认同感,增强自信,得到全面发展。爱因斯坦就明确指出,他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就是由于被自然界显示出的数学体系的美感强烈吸引住了。因此,在幼儿园中以自然美育为主要课程,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创新的欲望,是我们幼儿教学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幼儿的美育教育是灵活运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来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认识以及鉴赏能力。
  一、幼儿审美心理表现特点
  幼儿在审美过程中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不同而表现出来异于他人的独特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包括审美注意能力、审美感知能力以及审美想象能力,它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以及所受的外界的教育而逐步形成。学前儿童正是处于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阶段,之所以要在这个年龄段安排美术教育,是因为他们具有天生的感受美的能力。换言之,环境对于儿童的刺激越丰富,儿童的审美体验就越丰富,这是一个潜移默化陶冶情操的过程。学前儿童的心理与成年人不同,成年人可以欣赏到作品的内容与语言之美,更能体会到其深刻意义。而学前儿童的审美心理则较为简单,他们常常能创造出令成年人惊叹的形象。这个时期的儿童会喜欢色彩明亮轻快的美术作品,抽象派的大胆、夸张、极具想象力的美术作品更符合儿童天马行空的心理特点,因而更容易被儿童所接受。所以,在引导幼儿发现美、审视美、接受美时,需要更加强调情感上的交流,使其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审美意识,具有一双认识美、发现美、辨别美的慧眼,逐渐形成健康的审美观。
  二、在自然环境中渗透美育,引导幼儿发现自然之美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怀,让幼儿亲和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许多名人大家都是自然美育大家,甚至不惜弯下身去、俯下身去、卧下身去崇拜自然之美,而把自己置于不顾地位,因而才有方志敏面对死亡深情地写下《可爱的中国》,因而才有恩格斯在欣赏自然美时产生“幸福的战栗”,因此才有苏霍姆林斯基“到田野、到公园去吧”饱含深情的催促,因此才有了朱永新先生“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全身心地阅读大自然”的强烈呼吁。可见,理想的美育必须走出书本的小天地,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享受它的灵气。大自然作为天然的教育环境,具有美育功能。而自然美育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利用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等物质进行美育。大自然包罗万象,人本身也是自然的产物,人又在自然中进行生产活动,自然环境、人、人的生产物之间存在纽带关系,因此都属于自然美育的内容。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幼儿美育教育的重点就是要让孩子更好的融入生活,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丽。我园在理解自然美育的特点上,因地制宜地打造环境,通过实施多元化的课程,对幼儿进行生命、人文、生态美育的启蒙,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幼儿回归自然,让美育自然发生,促进幼儿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
  三、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美育,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之美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园中教室内外各种可利用资源,为幼儿创设自然化环境,有效开发利用环境中蕴藏的美育元素,实现自然美育目标。幼儿的美育有其特殊性,幼儿对美的感受与体验处于浅表层次,环境的创设必须符合幼儿的审美特点,必须考虑幼儿的童趣特点。创设的“绿野仙踪”,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大自然的多样性,感受动植物的形态美;创设的“农家乐”以多种淳朴的田间风格,吸引幼儿发现田间之美;创设的“顺安溪畔”,以美丽的顺安河为主线,展现家乡美景。这些自然角,让幼儿在方寸之间发现自然之美,欣赏自然之美。在启发幼儿发现自然之美、欣赏自然之美的过程中,幼儿园充分调动幼儿的感知觉系统,积极引导幼儿多看、多想、多听、多说,全方位、不断激发幼儿对大自然旺盛的求知欲,从而引导幼儿更好地感受自然之美。
  春天来了,教师可以带领小朋友们到户外寻找发现美。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受和体验真实的春日生活。我们称之为“自然美育”课堂。通过让孩子们区触摸柔软的草、坚硬的石头、粗糙的树皮、光滑的树叶……形成一份自然观察记录。孩子们在观察、发现的过程中,通过看、摸、听、尝等各种感官的感受中体验春天给自己带来的喜悦。孩子们打开触感,好奇为什么同样是树不同的树的纹理差别那么大?不同的树叶怎么长的都不一样?“老师,为什么这棵树摸上去那么粗糙啊?”“这是大树的肌理,每个物品都有它自己的肌理,再仔细看看,不同的树是不是都不一样呀。”
  在微观与宏观自然环境中开展以大自然为对象的美育,让幼儿从小感受生活之美,体验到生活的美好,为将来建设美丽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快乐种植园”里,一年四季种植不同的植物,他们最爱在这流连。春天,教师领着幼儿发现蜜蜂在花丛中采蜜的忙碌之美、小菜苗破土面出的稚嫩之美;夏天,教师引导幼儿描绘各种植物的造型之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洁之美;秋天,教师带领幼儿欣赏农民秋收的喜悦,霜叶红遍山岗的景象;冬天的小雪花、冬天的白云、冬天的萧杀、冬天的冰花……。此时幼儿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提问,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和疑问。教师应仔细观察,认真聆听,从幼儿的问题中捕捉到美育教育契机,满足幼儿好奇心的同时,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
  在美育教育里,如何让孩子们通过绘画、舞蹈、器乐、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审美观,并形成坚固的意识,这才是我们美育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也就是通过美育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渗透到幼儿的心中,使孩子们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形成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文化自信。
  幼儿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很多地方都蕴藏着科学知识和道理,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细节,作为美育教育的契机。例如在教授绘画中,我尝试从孩子们的生活找起,选择那些能唤起孩子已有经验的物体作为学习绘画的教材,使孩子们更容易也更愿意去表现和表达。在小班时,我们主要辅导幼儿给我们身边常见的物体进行涂色,在中班时我们选择绘画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房子、蝴蝶、瓜果等,现在在大班我们根据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选择如《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故事等作为素材让孩子进行绘画活动。在绘画中表达的内容是孩子生活中的东西,这样就比较容易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更能吸引孩子的主动参与。
  总之,通过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对幼儿的创造能力进行培养。与此同时,还能够强化幼儿的动手能力,不断提升幼儿美育意识,加快促进其全面发展与进步。让美育成为幼儿感受美、理解美的重要推动力。教师还需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美之感悟能力,以自身为重要契机引导学生在美育教育中获得更具灵感的感受美的能力。美育教育的开展是一条漫长的路,教师只有注重细节引导,坚持美的启发,才能让美育真正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咏枫.论学校教育中的自然美育[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2]袁卓.以美育人理念下幼儿教学的实践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62.
  [3]王佳,李敏蕾.谈幼儿渗透美育教育之路[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8):124-125.
  [4]冯皓.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幼儿美育教育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