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 祁 豫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民族寄宿制小学)
【正文】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就是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充分激发学生主体性,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建构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不再是“满堂灌”,而是以学习为主体的施教,以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培养为目的教学。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语文作为一个重要平台,更要率先进行改革,不仅要方法新颖多样,还要讲究实效,能为学生具有多样的素质教育进行培养。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激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可见,兴趣在整个学习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激发,这是落实新课标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有效方法。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就需要我们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有更多的热情,也能使学生对问题探究地更加深入,从而理解地也就更加深入。学生能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得以实现。有效学习的关键,还是教师的提问,只有提出有深度、有内容的问题,才能把学生主体性发挥到极致,才能让学生真正作用发挥出来。
二、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内容,获得感性认识,还能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为以后自身自主学习奠基良好基础。落实到教学中,我们就要安排时间,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例如,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反复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在研读文本时进行多角度思考,针对一篇课文提出若干个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汇总。难度小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难度大、价值高的问题,全班同学讨论解决。在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不同的观点反复交流、碰撞,在相互争辩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们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师生围绕新知识共同探索,围绕问题共同解决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首先就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来完成。实践中,我们要搭建平台,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但并不是让他们放任自由。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经常会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我们在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矛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质疑,抓住文本中的模糊点去思考、去探究,敢于直抒己见。特别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中心句、重点段落,更要给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探究,去思考,去解决实际问题。
四、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情境是新课改实践中获得的实践产物,只有运用合理,其就可成为高效课堂创设的有效工具。而多媒体也是实践反复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工具,二者的结合,更是创设高效教学不可多得的重要手段。我们知道,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形象化的教学内容需要展示,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其中包括大量的图片、影音资料和影视资料。传统电教手段,只能按线性的方式组织各种媒体信息,我们教师难以控制,且交互性差。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以超文本和超媒体的非线性方式组织媒体信息,既易控制,且交互性好,能为语文教学呈现提供极好的展示平台,使之成为语文教学或个性化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堂演示、扣人心弦的跌宕悬念,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下,以丰富的想象、牢固的记忆和灵活的思维获得学习的成功。
五、适时开展课堂交流
一节课中,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学生认知能力的了解程度,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极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文本自己设计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甚至是教师直接说出答案让学生“一背了事”。然而,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就提出大量问题,小组归类汇总后提交给教师,教师在备课时围绕学生的疑问设计教案,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方法,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在相互质疑、合作探究中达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有了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勇于质疑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之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充分调动。
六、注重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是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工具性便是证明。因此,要培养学生新课标要求的语文实践能力,我们就必须引导学生走出小课堂,投入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通过与生活语文结缘,形成语文实践能力,如辩论会、美文赏析、实地考察、走访专家、体验学习、社会调查等方式,增长学生见识,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例如,针对当前汉字乱用、错用现象,我们可组织学生开展专项社会调查。通过调查,学生不仅了解汉字的正确用法,而且归纳总结了汉字乱用的几种情况。这是书本上的语文不可能获得的良好效果。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需要我们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施教,特别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策略与方法,才能取得更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莹.寻求本真追求实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J].语文教学通讯,2020年
[2]杨宝林.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读写算,2019年
[3]贾丽.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之我见[J].读写算,2021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不再是“满堂灌”,而是以学习为主体的施教,以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培养为目的教学。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语文作为一个重要平台,更要率先进行改革,不仅要方法新颖多样,还要讲究实效,能为学生具有多样的素质教育进行培养。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激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可见,兴趣在整个学习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激发,这是落实新课标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有效方法。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就需要我们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有更多的热情,也能使学生对问题探究地更加深入,从而理解地也就更加深入。学生能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得以实现。有效学习的关键,还是教师的提问,只有提出有深度、有内容的问题,才能把学生主体性发挥到极致,才能让学生真正作用发挥出来。
二、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内容,获得感性认识,还能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为以后自身自主学习奠基良好基础。落实到教学中,我们就要安排时间,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例如,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反复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在研读文本时进行多角度思考,针对一篇课文提出若干个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汇总。难度小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难度大、价值高的问题,全班同学讨论解决。在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不同的观点反复交流、碰撞,在相互争辩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们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师生围绕新知识共同探索,围绕问题共同解决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首先就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来完成。实践中,我们要搭建平台,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但并不是让他们放任自由。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经常会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我们在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矛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质疑,抓住文本中的模糊点去思考、去探究,敢于直抒己见。特别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中心句、重点段落,更要给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探究,去思考,去解决实际问题。
四、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情境是新课改实践中获得的实践产物,只有运用合理,其就可成为高效课堂创设的有效工具。而多媒体也是实践反复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工具,二者的结合,更是创设高效教学不可多得的重要手段。我们知道,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形象化的教学内容需要展示,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其中包括大量的图片、影音资料和影视资料。传统电教手段,只能按线性的方式组织各种媒体信息,我们教师难以控制,且交互性差。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以超文本和超媒体的非线性方式组织媒体信息,既易控制,且交互性好,能为语文教学呈现提供极好的展示平台,使之成为语文教学或个性化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堂演示、扣人心弦的跌宕悬念,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下,以丰富的想象、牢固的记忆和灵活的思维获得学习的成功。
五、适时开展课堂交流
一节课中,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学生认知能力的了解程度,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极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文本自己设计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甚至是教师直接说出答案让学生“一背了事”。然而,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就提出大量问题,小组归类汇总后提交给教师,教师在备课时围绕学生的疑问设计教案,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方法,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在相互质疑、合作探究中达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有了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勇于质疑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之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充分调动。
六、注重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是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工具性便是证明。因此,要培养学生新课标要求的语文实践能力,我们就必须引导学生走出小课堂,投入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通过与生活语文结缘,形成语文实践能力,如辩论会、美文赏析、实地考察、走访专家、体验学习、社会调查等方式,增长学生见识,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例如,针对当前汉字乱用、错用现象,我们可组织学生开展专项社会调查。通过调查,学生不仅了解汉字的正确用法,而且归纳总结了汉字乱用的几种情况。这是书本上的语文不可能获得的良好效果。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需要我们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施教,特别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策略与方法,才能取得更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莹.寻求本真追求实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J].语文教学通讯,2020年
[2]杨宝林.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读写算,2019年
[3]贾丽.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之我见[J].读写算,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