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形成与转化探讨

【作者】 陈富刚

【机构】 (贵州省龙里县羊场中学)


【正文】摘 要:在教育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效率等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学习成绩有所区别。而初中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习学困生采取针对性的训练。为了尽快使学困生跟上学习节奏,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应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寻得影响学习的根本因素。同时,学学困生自身也不能自暴自弃,放弃学习的信心,而是应该借助教师的帮助,对学习情况进行整体分析,最终克服学习困难。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困生;情绪;研究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语文的教学是否顺利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和学习进程,因此初中语文必须及时解决部分学困生现象,帮助学生走出学困行列,顺利实现自身语文素养和整体文字、语言感受力的提升。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并针对在教学中遇到的具体事例在如何实现学困生转化的内容上进行简单的论述,希望对其他教师有借鉴意义。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原因 
  1、社会原因 
  我国当前的社会形态特殊,其对多方面均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在学生方面,由于部分学生所处社会环境较差,最鲜明的就是部分影视剧的不良因素。学生对影视剧接触较多,在潜移默化中便深受其害,同时随着近几年数量日益上涨的电子游戏厅、网吧等,也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外,正是因为我国当前特殊的社会形态,学生在面对新闻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等新闻时,均会促使学生降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原因 
  大部分教师认为语文课“教”与“学”难度不高,故产生照本宣科的意识,由于教师普遍认为只要引导学生思想与教材方向相符即可,但最终结果使学生难以有效学习语文。如果教师过度本本化、教条化处理一篇课文,只会弱化学生的自我情感体验,甚至磨灭这种体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与作者、教师在生活阅历及环境上存在较大差异,通常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和认知课文,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只会给学生一种感觉,就是被否定,这将导致学生质疑自身的理解能力,甚至开始否定自己。
  3、家庭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庭是学生的第一学堂,学生在进入学校前受教于家庭,但随着我国城乡差异的加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务工或经商的家长不在少数,学生缺少了第一学堂的教育和关怀,特别是对初中生而言,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极强且与爷爷奶奶等代沟大,无法进行良性沟通,故在学生学习方面更谈不上有任何帮助。
  二、初中“语文学困生”语文高效学习策略
  1、开展思想教育 
  尽管学困生的形成有着多方面因素,但教师在教学上也有着很大的疏忽。一直以来,语文教师只把教学内容放在课本上和习题上,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很多学困生都认为学习对自己的未来不重要,不了解学习的意义。所以说,要想实现学困生的转化,首先要转化他们的思想。教师应该利用语文学科特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让他们知道学习对他们人生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尤其是对学困生来说,可以单独对他们开展思想教育,了解他们目前的心理状态,进行适当引导,从而促使其语文成绩的提高。
  2、激发学困生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强大的动力”。有不少学者认为:“强烈的兴趣胜于一切良好的学习方法。”强烈的学习兴趣可使人体内蕴藏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失去了兴趣的学习,是失败的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将课本内容和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愉悦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对学习语文就不会感到枯燥了,愿意主动地进行学习。如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讲卫生宣传,让每名“学困生”都写一份宣传单,从中评选出一个写得最好的进行应用。同时,在宣传后,要将过程记录下来,并且在课堂上可抽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谈下自己参与宣传活动的体会。而在整个过程中需要用到语文知识,这就促使他们加强对语文的学习。
  3、合理转变,完善教学手段 
  课堂是对学困生进行帮助的重要场所,所以老师应该注重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进行转变,真正让学困生能够走出学习困难这个误区,提高学习效率,并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堂知识,更好地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和思考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提升和改变,从而培养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更好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同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处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让学生能够不断从老师这里获得帮助和支持,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在学困生取得进步时,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支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更加努力和进步,进而转化为品学兼优的学优生。
  4、让学生感受成功,树立学语文的信心 
  我们在实践中看到,有不少学生都具有学好语文的意愿,只是觉得语文不易学,感到没有信心,尤其在他们已经很认真学的情况下,还没有将成绩提上去,于是,他们就更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对语文畏惧了。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自身都蕴涵着巨大的潜力,但潜力的发挥受到意识的制约,若意识到自己不行,则潜力就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样“学困生”若能够感到语文学习的成功,就会增强学习的信心。与此相反,若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成功,就会减弱信心,害怕学习语文。所以,老师在教语文的过程中应少批评、多鼓励,以增强“学困生”学语文的成功感。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论述我发现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需要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并深入研究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内容,实现对学生情况的深入全面把握,从而顺利实现学困生的转化。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一些见解,可能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