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习作教学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点经验

【作者】 赵惠媛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第一小学)


【正文】新课程改革实行了这么多年,很多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在课堂教学方面也常有创新之举。但是要提到目前亟待突破的难题,仍然是学生的习作训练。提起写作文,不仅学生苦恼,因为提笔无话;教师也头疼,你在前面讲的天花乱坠,学生究竟吸收了多少呢?我们常常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提到:没有真情实感。为什么没有真情实感啊?大抵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生活经历,体验的不够深刻。比如要写一处风景,学生平时从来不会去欣赏风景,或者看过的风景也不往心里去,所以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结尾或者“我爱家乡的风景”,或者“我要努力学习,长大把家乡建设得更美”……二是学生感受美好事物的能力变弱了。比如让学生写一件感动的事,学生憋了半天,说,没有感动的事儿,写不出来,那就硬编。胡编乱造的作文显然是没有灵魂,也没有生命力的。学生从小到大,父母辛辛苦苦的养大,可他们不觉得这是感动,所以写不出来,这就是孩子们感恩的能力在变弱。
  那么,既然我们找到了学生作文缺少真情实感的的问题所在,怎么去解决它呢?是不是学生要写的所有作文都必须亲身经历过才写得出来呢?我在多年来的习作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那就是在习作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生在情境中触动情感,在体验中学会写作。基本上我采取的是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一、习作前安排观察体验,设身处地的积累素材
  积累素材是写作的前提,如果学生头脑里没有积累,就像仓库里没有货物,再着急也是枉然。我在对学生进行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舐犊情深”为主题的习作训练中,就进行了一次有效的尝试。这一单元的习作训练是“我想对您说”,这个题目很多孩子之前写过,但大多都是写的一些空话套话、千篇一律的——或者大半夜生病,妈妈背着去医院;或者学习成绩不好,被妈妈批评;或者妈妈不允许自己踢足球,在家学习……这些的确是孩子们的生活,但是放在“我想对你说”这个习作训练中,就没有多少这情实感在里面。主要是孩子们表达的不够深情,缺少的是孩子和家长的互动。为什么想说?想说些什么?说了之后期待怎样的反馈?把这三个问题提炼出来,让学生先带着问题观察自己的家人,或者周围的亲人、朋友,把想说几件事都罗列出来,再选一选,哪一件是你非常想说的?动笔之前给大家静静地想象的时间,把最想说的这件事在脑子里好好回想回想。再假设一下,如果你想倾诉的对象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对他说呢?千万想好了在动笔,没想好就不要急于动笔。这个过程大约要持续一个星期,学生先观察、积累素材、围绕训练主题选择材料。之所以安排学生在动笔前,先陷入冥想这一环节,就是为了让学生头脑中有一个具象:我不是在对着一张作文纸写话,我是真真切切的对着一个人,深思熟虑后、认认真真地、发自肺腑地说出我一直想说的话。
  二、习作中创设体验情境,代入情境激发情感
  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后,就要动笔写自己想说的话。孩子们感觉心里有很多的话,却理不清顺序,这是教师的孩子到尤为重要。我们再把前面提到的三个问题回顾一下——为什么想说?想说些什么?说了之后期待怎样的反馈?按照这个顺序,学生基本上理清了思路。然后我根据学生写出来的习作大纲,选择了几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请家长配合,录了几段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学生小梅,父母都是经常,工作非常繁忙,基本没有时间管孩子。小梅对此非常不理解,她想把自己的委屈写在作文里。了解了这一情况后,我把他父母工作的视频录了先来,还录了一段父母想对她说的话。学生小翔,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是留守儿童,他很希望父母过春节能回家陪陪她,我请他的父母用手机录了一段视频。学生小宇,因为父母生了妹妹,她觉得自己缺少了父母的关注,非常可怜。我和他的父母合作,做了一个他小时候的视频,里面还添加了全家四口的合照,以及父母想对他说的话。课堂上,我先让大家动笔写,如果实在写不出来就停下来,好好想一下,自己为什么写不下去了。然后让这几个孩子读了自己写的作文,发现他们写的都很简单,没有对事件进行描述。我趁机有针对性地播放了他们父母发来的视频。视频播放后,孩子们沉默了。我总结说:我们以为父母生活的样子是轻松的、自由的,实际上,在他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恼。我们和父母之间从来缺少的都不是互相关爱,而是相互的理解和沟通。我们要向大胆的表达心中的想法,同时我们也要理解,父母生活的不易,他把我们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小婴儿,养大成为今天健康快乐的你,付出了很多很多……在我充满感情的描述中,孩子们的眼睛渐渐湿润了,他们的心里,体验到了感恩、体验到了愧疚,也体验到了父母对他们的关爱。
  三、讲评中创设对话情境,平等沟通真情流露
  这次习作训练,由于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感受生活,又在指导学生习作之前,为学生提供了几个很典型,也很有感染力的范例,所以学生写的非常认真,涌现出好几篇内容非常好的佳作。在作文讲评课上,我请了全班的家长来参加。学生们当场宣读了自己的习作,也大胆地袒露了自己的心声。一些平时不敢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在孩子们的笔端文思泉涌,写的非常有真情实感。有一个孩子写道:亲爱的妈妈,我知道你和爸爸离婚时,毅然了放弃了一切,选择了我。这些年来您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虽然有时候你会气我不听话,打我甚至骂我,但我其实从来没有记恨过您,因为我知道,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你为我付出了一切,我还不争气,你生气也是应该的。孩子的妈妈听得泪流满面,她感动地对孩子说:“你能理解妈妈的一片苦心就好……”还有有一个孩子对远在他乡的父母说:奶奶说您们背井离乡都是为了挣钱,给我更好的生活,让我有更美好的未来。可是爸爸妈妈你们不知道,对于我来说,只有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我从不在乎你们能挣多少钱,我只希望你们陪在我的身边。孩子的父母通过手机视频看到孩子读的作文,泣不成声……随着孩子们读出自己的作文,许多家长都非常震惊,他们说,没想到孩子心里是这样想的,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心事,也越来越懂事了。接下来,我又安排了“孩子,我想对你说”这个对话环节,家长们根据孩子们在作文中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的沟通和解答。在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中,孩子们与家长的心贴得更近了,对作文内容的理解也更深刻了,有的孩子开始写的敷衍,经过讲评后,在把结尾修改的更加真挚,更加感人。
  以上是我对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点策略的一次尝试,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选择这样的教学策略,例如在进行“秋天”的主题作文训练中,我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聆听自然的声音,感受自然的变化,观察秋天的特点。孩子们写的也非常成功。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习作训练都只有创设情境才能完成,这些策略的恰当选择,取决于作文的题材和内容,要灵活运用,还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