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红色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及实施路径

【作者】 麻玉兰

【机构】 (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第二小学)


【正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的爱国主义得到良好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年龄特点,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以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合理筛选红色文化文章,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直观展示,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路径;价值;校本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先进文化,是立德树人的优质教育资源。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融入红色文化,既可以优化语文教学效果又可以有效进行德育教育。低段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一个人语言文字、口语表达、人际交流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优良品格养成都尤为重要。语文老师只关注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学后不知如何应用。至于语文学科原本承担的“德育”功能更是无从谈起。为改变语文教学现状,还语文课堂充实而生动、有趣且有用、育智又育德、有料更有品,就迫切需要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融入。这既是语文学科实现自身功能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佳路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红色文化篇目有:一年级《吃水不忘挖井人》,二年级《朱德的扁担》。
  一、红色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
  《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因此,在注重教科书工具性的同时,也应利用其人文性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充分了解与学习红色文化对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至关重要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以社会革命论为基础,根据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实际情况,领导中国人民创建的反帝、反封建的先进的无产阶级政治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红色文化仍然是中国人民夺取新的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这一重要原则,我们应重视教学中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正确引导。当代青少年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对于革命时期的一切并不能感同身受,这就导致红色文化的传播及传承出现一定困难。教科书作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也是传播与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编写时必须遵循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等原则,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中的红色文化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二、红色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在校本文化资源内容方面,学校可根据本地特有红色文化资源编撰特色教材,改变学校红色文化教育教材单一的现状,同时如何增强课程内容生活化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可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关联,这三种文化一脉相承、古今相融。从时间上来看,它们虽然是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态,但都代表着中国人民内心深处最诚恳的精神追求。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沉淀中形成了“愚公移山”“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坚定不移、勇于奉献的民族精神,这一精神内核在革命时期则转化为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并在当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进一步形成了顽强拼搏、舍生忘死的奥运精神、抗疫精神。换言之,在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内容开发方面,本研究认为应贴近生活,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增强红色文本的当代性和可读性,是传承红色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在学科课程内容方面,教师要把红色文化教育的教材内容具体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作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的连接中介,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教育者向教育对象所传授的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红色文化理论知识和价值观念。具体来讲,一方面,红色文化课程内容在第一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以及网络宣传中的内容选择要贴合学生实际,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增强学生对革命精神当代性的理解,而且为增强文本的可读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和课堂外为学生补充史料;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课程内容的选择越具体、越精准、越接地气,越能获得教育对象的认同和理解。
  (三)构建协同德育机制
  办好教育事业不能紧紧依靠学校,政府、社会和家庭要联动起来,协同育人。人民政府要在加强和保护红色物质资源中发挥主体作用,特别是对部分已经破损或者即将消失的红色物质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统一规划现有的红色文化景区,建立仿真影像,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设青少年德育基地和展览馆,便于小学语文课程进行现场教学。
  (四)创设红色育人情境
  课堂教学是红色文化作为教育资源融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实践的主要环节。根据课堂教学过程,分点、分层、分法的全程融入红色文化。首先,巧设导入语,激发学生爱国、爱党情感。因为“别具一格的导语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时,课前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导入,毛主席的形象为人所熟知,那么这么一位伟人为百姓做了什么事情,能让他们“不忘”呢?学生会产生好奇心理,从而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爱党热忱。
  (五)实践革命传统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课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课下实践训练不能忽视。语文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包容性很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把红色文化融合进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五育融合、综合育人。
  红色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程中,是目前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红色文化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还不高,其实施路径和策略还不够深入有效。所以,要进一步深化红色文化融入小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明晰其基本原理和行动逻辑,才能不断落实小学不同阶段语文课程中的红色文化教育目标、建构起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落实实施手段,构建完善的评价方式。只有这样,学校教育方针中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陈容.“红色”语文[J].读天下(综合),2012(16).
  [2]刘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化学校德育工作[J].速读(中旬),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