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文本细读:关注语境层面的阅读策略

【作者】 樊 燕

【机构】 (广西忻城县实验小学)


【正文】摘 要:文本解读有多重渠道,教师在引导时,需要有语境关联意识,为学生做更多引导,让学生自然进入到语境之中,并在关联性思考中建立文本解读认知。内容语境、情境语境、文本背景语境,都是可以选择的思考角度,教师需要做出针对性设计,组织学生进入语境之中展开阅读学习,以提升文本解读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细读;语境
  文本解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建立语境意识,唯有在语境层面上展开文本解读,才能获得更为贴近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语境展开文本阅读,也能够培养学生科学阅读观,自然形成完善的文本阅读认知。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借助内容语境解读、借助情境语境解读、借助文体背景解读文本,给学生提供更多深度感知文本的机会,让文本解读逐渐深刻起来。
  一、借助内容语境解读文本
  文本内容呈现系统性,在文本解读时,需要对上下文进行关联性思考,特别是一些典词佳句,是不能离开具体的语境,唯有上下对接思考,才能形成科学的解读。
  1.从情节角度解读文本
  文本解读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在记叙文中,特别是叙事性文本,有丰富的情节内容,唯有联系上下文展开思考,才能形成完善的文本解读认知。如教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对故事内容进行梳理,要求学生复述故事主要情节。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内容,逐渐对故事概况有了一定认识,在复述环节,很多学生都不能完整记住那么多情节。教师将文本分成了三个片段,要求学生分部分展开解读,并给出指导:小男孩变成了一只鹅,与很多动物打交道,但他总是忘记自己的身份,形成一些矛盾冲突,在叙述时需要体现这个情节。学生再度进入文本阅读,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度解析,逐渐熟练掌握了主要情节。教师要求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需要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清晰理解。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关联梳理,逐渐厘清了情节内容。
  2.从人物角度感知文本
  利用文本中的人物展开解读指导,教师要关注人物的表情、手势、体态等情境描写内容,以此作为文本解读提示。如《鲁滨孙漂流记》,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为学生设计了阅读问题:鲁滨孙陷入孤岛之上,他是如何面对困难的?除了文本介绍的这些困难,他还会遇到哪些问题?你从鲁滨孙身上学习到哪些精神?学生根据教师问题提示展开深度阅读,对主人公鲁滨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逐渐建立文本认知。这篇课文属于小说节选,主人公串联起故事情节,教师从人物分析角度展开引导,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切入点,确保文本解读顺利推进。
  二、借助情境语境解读文本
  文本解读中,词句、修辞鉴赏是重要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需要有关联意识,不仅要联系上下文进行解读,还要关注文本主题和作者情感等因素,以便做出更科学的应对。
  1.从词句角度鉴赏文本
  词句角度鉴赏文本时,教师要为学生做出示范演示性操作,让学生逐渐找到词句鉴赏的方法和途径。语言鉴赏带有专业性特征,教师在引导时,要从学生认知基础实际出发,让学生顺利进入鉴赏环节。如教学《匆匆》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阅读文本,找出最为典型的词语,体会其表达作用。文本内容很短,学生很快就找出一些典词。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中的“滴”,三个“滴”三种词性,特别是最后一个“滴”,属于动词,将时间流逝的无形无声特点展示出来了。教师从这个角度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给学生提供鉴赏的启迪。教师让学生筛选典词佳句,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要让学生以此展开关联思考,形成文本解读。
  2.从修辞角度辨析文本
  小学生掌握修辞方法不是很多,教师在语言鉴赏时,要不断给学生做出一些引导,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逐渐丰富修辞方法积累。《腊八粥》属于经典散文,其语言有个性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要求学生找出修辞方法的运用,通过对修辞表达效果的分析,体会作者情感表达。学生开始阅读文本,逐渐进入其中,找出不少修辞方法的运用。如:“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写出腊八粥的形状是充满灵性的,表达“八儿”的盼望心情。再如:“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话分明是夸张的手法,目的是表现“八儿”喜悦的心情,因为对腊八粥的殷切期待。教师从修辞角度进行引导,让学生逐渐进入到文本之中,对人物心情展开梳理感知,自然形成文本解读认知。
  三、借助文体背景解读文本
  文本有特定历史背景,文体特点对文本解读也有制约,教师从作者、背景、文体等方面做出具体引导,能够成功激活学生文本思维,自然形成文本解读认知。
  1.从背景角度阅读文本
  文本产生有特定历史背景,这往往是文本解读的重要制约因素。作者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教师在具体引导时,需要做出合理设计,以提升文本解读品质。
  文言文是特殊文体,在解读时,需要先进行文字梳理,解决字词障碍是第一步,然后才能进行内容解读。如果有必要,教师还需要对文本背景进行简单介绍。如《两小儿辩日》,教师先与学生一起展开文字梳理性阅读,在扫除文字障碍后,教师为学生做背景介绍:孔子是古代的圣人,应该是无所不知的大学问家,却被两个小孩的问题给难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学生根据教师引导顺利进入到文本阅读环节,对相关情节进行梳理。因为教师引导比较清楚,学生逐渐对这则故事有了正确的理解: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孔圣人也有不明白的问题,我们平凡人更是如此,存在知识短板,需要好好学习。
  2.从文体角度解析文本
  文本体裁是阅读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因素,虽然小学阶段没有对文本体裁进行清晰分类,但让学生逐渐认识不同体裁文本特点是重要任务,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展开文本体裁特点进行感知。小学生大多没有文体意识,教师在具体引导时,最好不出现专业名词。如《为人民服务》,这是一篇政论性的文本,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教师在阅读引导时没有提及论点、论据等内容,而是要求学生做阅读梳理,说说作者主要观点是什么?可以分部分进行归结。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内容,教师跟进指导,与学生一起互动交流,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解析。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从主要观点角度进行引导,为学生设计清晰理解思路,确保文本解读顺利进行。
  文本解读需要关联性应对,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语境展开思考,符合文本解读基本要求。文本解读是阅读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对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官秀平.细读,让阅读走进文本深处[J].小学教学参考,2021(11):51-53.
  [2]欧阳.“文本细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22(03):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