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国画教学

【作者】 张文霞

【机构】 (青海省格尔木市实验小学)


【正文】摘 要:近年来,中国画被广泛引入小学,但中国画仍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一块“硬骨头”,在教学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中国画教学中,老师侧重于欣赏古画,介绍绘画工具,使课堂没有生机,使学生上课变得枯燥无味。教师往往通过引经据典介绍国画内容,并要求学生反复地练习绘画手法、临摹,这些不能调动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如何激发式地使学生产生对国画的兴趣,如何由浅入深地让小学生了解中国画是教学中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小学国画;画信;激发兴趣;想象创作;玩中教学
  国画是中国的瑰宝,笔墨纸砚作为中国画的载体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渊源,是一方艺术创造与思想升华的沃土。中小学生作为新世纪的继承人,应当培养自身的艺术感,避免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断代。因此,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当在发展个性中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国画认知度。美术这门学科不只是一门副科,它是培养一个人情操的良好途径,美术可以调节孩子们的身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国画作为美术绘画的重要部分,更应当让小学生充分认识,了解,欣赏。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师,应当让学生轻松上阵,创新教学,抛砖引玉地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画信作为一种较为生却又不失艺术的书画形式,很适合从其入手带动学生对国画的兴趣,激发小学生创作灵感。通过画信这一无需谨慎语言,无需高深绘画技巧的绘画创作形式带动学生对国画的了解。方法一,从笔墨游戏开始让学生熟悉国画课,并培养其乐趣,生动活泼是小学美术课的显著特点,也只有生动活泼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小学生通常都乐于游戏的方式接受新事物,教师一开始采用笔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接触美术课,熟悉国画课便是顺应了这一规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刚接触国画课时,便能在笔墨游戏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使之对国画课学习充满期待并在每一次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这一点至关重要。在教笔墨游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随便在纸上滴几滴墨,然后通过“猜猜看”的游戏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去观察,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宣纸上随时添加,随时观察,随时猜想,看看最后整张画面会呈现一幅什么样的效果,或者是最后通过添加变成什么其它的样子。这样在促进学生把握整体的同时,还把握了局部,正确地外理好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学生作画画面真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看添几笔变成人物的,有滴几滴墨色变成景色的,通过这种游戏的导入,为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训练了想象力,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一、拓宽教学内容,促进发散思维
  观察图片或讲故事,了解结构并讨论用墨的处理。例如,教学《京剧人物》,先播放一段京剧录像,感受京剧的魅力,欣赏思考:这是什么戏剧?有哪些人物形象?给你什么感受?并模范录像里的动作,表情。教师再拓宽有关京剧的知识,比如它的起源,京剧的行当,认识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在此基础上,讲绘画方法:抓动作,表情,服饰,勾轮廓,注意比例,再刻画细节,上色。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打开,就有源源不断的画面浮现在眼前。
  二、利用临摹完善绘画基础技巧
  临摹是学习绘画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临摹的过程中能让学生在学习优秀作品中更直接、更快速的掌握好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他们熟悉并且感兴趣的素材画起,例如像燕子、袋鼠等可爱的动物和一些苹果、橘子等常见的水果。对自己熟悉的东西进行临摹会比较容易掌握,教师还要多引导学生在临摹的作品中多观察、多思考整幅画的构图方式和作画技巧,并且鼓励学生在临摹的基础上可以加入自己的绘画想法。
  三、写生感受式教学
  写生,是美术学习、绘画入门的基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画学习与创作也是离不开写生的。但在中国画课堂教学中,安排什么样的写生内容,怎样进行教学,怎样由写生到创作表现,也是值得我们实践探索的问题。
  四、结合实际,善于引导
  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及实际能力选择国画教材,初期以讲授小学生容易接受并能通过简单联系加以掌握的国画技术。针对国画知识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需要教师注意转换成对于学生通俗易懂的语言实施教学,同时需要注重国画的审美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并考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拓宽教学内容,促进小学生发散思维,必要时还应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是我对通过画信由浅入深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一点看法,让学生在自主的,被调动的激发自身兴趣的情况下了解我国民族自己的文化,通过自己的创造和智慧将现代的,创新的元素融入古典文化之中。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完全不同,传统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一味地感觉国画只是古板的、文雅的、难以接触的,扼杀了儿童的创造性。教师应通过类似画信这种形式将国画平民化、简单化、随意化,当然这种创新性教学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发展和改进。
  我们应当努力地把中国画教学,美术教学从低年龄儿童抓起,让学生感受到国画的传统魅力,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不是一门沉重的课业,而是自己的一种爱好,是自己除了语言以外表达情绪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