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探究
【作者】 何春花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小学校)
【正文】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生活即课堂,语文与生活同在,在教学中,应让课堂回归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即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开放语文课堂,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语文生活化教学理论对于小学生教育的重要意义尤为突出。因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自然,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同时又在这一过程中陶冶学生情操,磨炼意志、完善人格。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对策;想象力
语文教学不能独立于生活之外而存在,语文教学课程应该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映与升华。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读书识字的能力,也要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生活。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方法,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生活当中,让学生在生活当中发现各种各样有趣的话题,进而在学生的生活与语文学习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口语训练内容与学生在阅读课上所学的课文中人和事有一定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也有一定的联系,有些还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平日学生观察得少,口语表达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指导全过程要贴近学生,指导学生有意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才能有效强化口语训练,使学生感到可说的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从而提高其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一年级语文教材下册口语交际内容“春天在哪里”一课,在进行口语训练时,教师组织学生到户外去观察,感受春天的气息,领略春天的美好,寻找春天的脚步。查阅春天的相关资料:如让学生根据自身衣服的增减,取暖设备的变化,河流上冰雪的融化,加深对春天的理解。在口语训练课上学生们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色娓娓道来,教师在交流对话中进行适时指导。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春天的含义,有意观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鉴赏能力。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对策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对策;1.将语文知识要点融入生活中去。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目的是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语文知识细节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能够发现语文知识。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将突出的重难点知识适当的融入生活中去,把生活变成简单的语文素材,帮助同学们拓展语文学习范围,不断增强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比如可以安排学生以书写的方式将生活中的经历记录下来,表达自己不同的思想情感。2.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丰富教学理念。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开展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比如进行诗歌朗诵比赛、黑板报制作比赛等等,或者鼓励学生养成随时记录生活的习惯,随时携带纸笔记录下自己不同情况下的所见所感。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学生的协作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将语文学习融入教学活动中去,不断提升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许多课文所描述的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生活、感悟语文。如《燕子》一课的教学,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方式展示出一幅和风拂面、桃红柳绿的春景图以及如音符般优雅的燕子的身影,再配以燕子欢快的啼鸣,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心中感受的已不只是白底黑字的汉字,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春的世界与春的图景。这个画面演示的整个过程就是课文所要讲述的内容,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音乐中沉醉,心灵与“春天”碰撞,自然也就理解了要学习的内容,而且会印象深刻,自己还会对课文内容有更多的想象,这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语文情操。
四、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的实践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和组织学生类似的交流和讨论,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争鸣,在实践中取长补短。引导学生互相评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语文作品要表现生活之真的思想维度。学生可以逐渐养成从生活的真实尺度出发来理解语文的思考习惯,并对真实反映生活拥有深刻的认识。加强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合适的课程安排,让学生对不同问题进行争辩,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从而解答学生的相关问题,使小学教学生活化有效性可以得到不断提高。想要提高小学语文生活化有效性,就必须注重语文与实践的联系,以生活中的实物为中心,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将语文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以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将课 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材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课堂,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往作业形式只有习题册、试卷、作业本,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心理。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巩固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将作业形式予以生活化,变单一模式为丰富样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撰写生活实践报告,将作业变为实验作业,并与家长多进行沟通,增设自我打分和家长评判环节,从而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其中。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个开放、自由、灵活、阔大无比的空间,它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这样,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又用语文去装扮生活,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叶巧.浅谈如何培养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9(9):162.
[2]王晓飞.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审美与鉴赏能力[J].启迪与智慧(教育),2020(9).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对策;想象力
语文教学不能独立于生活之外而存在,语文教学课程应该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映与升华。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读书识字的能力,也要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生活。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方法,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生活当中,让学生在生活当中发现各种各样有趣的话题,进而在学生的生活与语文学习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口语训练内容与学生在阅读课上所学的课文中人和事有一定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也有一定的联系,有些还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平日学生观察得少,口语表达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指导全过程要贴近学生,指导学生有意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才能有效强化口语训练,使学生感到可说的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从而提高其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一年级语文教材下册口语交际内容“春天在哪里”一课,在进行口语训练时,教师组织学生到户外去观察,感受春天的气息,领略春天的美好,寻找春天的脚步。查阅春天的相关资料:如让学生根据自身衣服的增减,取暖设备的变化,河流上冰雪的融化,加深对春天的理解。在口语训练课上学生们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色娓娓道来,教师在交流对话中进行适时指导。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春天的含义,有意观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鉴赏能力。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对策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对策;1.将语文知识要点融入生活中去。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目的是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语文知识细节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能够发现语文知识。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将突出的重难点知识适当的融入生活中去,把生活变成简单的语文素材,帮助同学们拓展语文学习范围,不断增强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比如可以安排学生以书写的方式将生活中的经历记录下来,表达自己不同的思想情感。2.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丰富教学理念。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开展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比如进行诗歌朗诵比赛、黑板报制作比赛等等,或者鼓励学生养成随时记录生活的习惯,随时携带纸笔记录下自己不同情况下的所见所感。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学生的协作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将语文学习融入教学活动中去,不断提升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许多课文所描述的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生活、感悟语文。如《燕子》一课的教学,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方式展示出一幅和风拂面、桃红柳绿的春景图以及如音符般优雅的燕子的身影,再配以燕子欢快的啼鸣,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心中感受的已不只是白底黑字的汉字,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春的世界与春的图景。这个画面演示的整个过程就是课文所要讲述的内容,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音乐中沉醉,心灵与“春天”碰撞,自然也就理解了要学习的内容,而且会印象深刻,自己还会对课文内容有更多的想象,这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语文情操。
四、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的实践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和组织学生类似的交流和讨论,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争鸣,在实践中取长补短。引导学生互相评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语文作品要表现生活之真的思想维度。学生可以逐渐养成从生活的真实尺度出发来理解语文的思考习惯,并对真实反映生活拥有深刻的认识。加强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合适的课程安排,让学生对不同问题进行争辩,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从而解答学生的相关问题,使小学教学生活化有效性可以得到不断提高。想要提高小学语文生活化有效性,就必须注重语文与实践的联系,以生活中的实物为中心,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将语文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以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将课 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材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课堂,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往作业形式只有习题册、试卷、作业本,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心理。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巩固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将作业形式予以生活化,变单一模式为丰富样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撰写生活实践报告,将作业变为实验作业,并与家长多进行沟通,增设自我打分和家长评判环节,从而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其中。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个开放、自由、灵活、阔大无比的空间,它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这样,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又用语文去装扮生活,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叶巧.浅谈如何培养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9(9):162.
[2]王晓飞.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审美与鉴赏能力[J].启迪与智慧(教育),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