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数学不等式的性质与教学探讨

【作者】 陈小丽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银山镇中心学校)


【正文】摘 要: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价值。在学习数学时,学生需要掌握不等式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以便更好地应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不等式具有多个属性(性质),比如,对称性、传递性等等,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不等式的这些属性,从而更好地驾驭相关知识。以下就此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不等式;性质;教学方法
  1.不等式的性质及内涵
  1.1性质
  通过简单梳理,我们可以将不等式的性质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对称性。如果x>y,那么可以推导出y<x;反之,如果y<x,也可以推导出x>y。
  (2)传递性。如果x>y且y>z,那么可以推导出x>z。
  (3)加法单调性。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4)乘法单调性。不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5)正值不等式可乘方。如果x>y>0,那么x的n次幂>y的n次幂(n为正数),x的n次幂<y的n次幂(n为负数)。
  (6)同向正值不等式可乘性。如果x>y>0,m>n>0,那么xm>yn。
  (7)特殊性质。对于不等式中的特殊性质,例如均值不等式、柯西-施瓦茨不等式、琴生不等式等,这些不等式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非常有用。
  1.2内涵
  首先,不等式反映了数学中的序关系,即大小关系,这是数学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概念。其次,不等式和等式一样,都是数学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基本数学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通过建立不等式来描述问题中的条件或限制,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在解不等式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变形规律;二是要掌握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
  2.不等式的教学难点分析
  2.1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学生在学习不等式时,首先需要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包括对称性、传递性、加法单调性和乘法单调性等。这些性质相对于等式而言更加抽象和难以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2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
  不等式的解集是一个区间,需要通过数轴和图形等方式来表示。因此,学生需要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将不等式与图形相结合,形象地理解不等式的解集和性质。
  2.3掌握不等式变形的规律
  不等式在变形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例如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反之则会改变。学生在变形时需要注意这些规律,避免出现错误。
  2.4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物理、化学、经济等领域中都会涉及不等式的应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将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并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和变形规律进行求解。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5不等式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不等式与其他知识点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函数、方程、数列等。学生在学习不等式时需要将其与其他知识点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不等式。
  3.基于不等式性质分析教学方法
  上面我们分析了不等式的主要教学难点,通过梳理不难看出,其“性质”是学好不等式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以下着重分析如何让学生们清晰地辨别不等式的性质,并借助相关知识解决各种相关问题。
  3.1在对比阅读中感知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首先,再现前面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迁移,教师可以重新呈现等式性质的形成过程,作为阅读素材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材料。这有助于学生回忆起之前的学习内容,并为不等式性质的学习提供一个参考点。
  其次,强调新旧知识的关联。教师通过对比和分析,强调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这有助于学生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最后,提供类比和迁移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和活动,鼓励学生使用类比的方法来探索不等式的性质。例如,可以给出一些与等式性质类似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通过类比来推测和验证不等式的一些性质。
  3.2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阅读题目
  结合具体问题,我们可以设置一些程序化的问题,比如:(1)等式性质有哪些?这个问题可以检验学生对已学内容的理解,并为接下来的不等式性质学习做铺垫。(2)你觉得不等式性质和等式性质有哪些相似之处?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类比等式性质来思考不等式的性质,培养他们的类比迁移能力。(3)能否设置一些例子来说明等式性质的应用?通过构造例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等式性质,并为接下来不等式性质的应用提供思路。(4)如果我们改变等式的某些条件,等式性质是否仍然成立?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等式性质的适用条件,并为不等式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5)你认为在学习不等式性质时应该注意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以下题为例加以分析:
  已知条件:a=b,则:a+c〇b+c;a—c〇b—c;a×c〇b×c;a÷c〇b÷c(注:c≠0)。由此,我们设定如下问题: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运用哪些知识?不等式的性质有哪些?a和b还存在什么数量关系?若a>b,我们前面的结论是否正确呢?如何进一步验证?举例验证a=4,b=2时;4+c>2+c是否正确。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等式的基础源于等式,如果能理解并能熟练运用不等式性质,那么学好这部分知识就很简单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并将不等式原理与题目或者现实生活问题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驾轻就熟地运用到计算和实际生活问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