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分析
【作者】 杨程屹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银山镇中心学校)
【正文】摘 要: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针对性地采取转化策略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通过家校双向沟通,倾注人文关怀,家校协同育人,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开展集体活动以及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等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效果,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文本就此进行简要梳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家校共育;教学效果
一、主要概念梳理
(一)数学学困生
数学学困生指的是在数学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可能在理解数学概念、解决问题或应用数学知识等方面遇到困难,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数学学困生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现象,可能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方法不合适、学习动力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二)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工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校共育具有如下优势:首先,它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都能得到关爱和支持。其次,家校共育可以充分利用家庭和学校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服务。最后,家校共育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小学数学学困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且相互之间各不相同。总的来说,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家庭、学校、教学、社会等等。了解成因有助于从根源上入手,进而找到突破口,实现学困生的快速转化。经过划分,可以将上述多种因素划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受年龄原因所限,进而在学习认知、态度、兴趣等方面发生微妙的变化,加之小学生心智尚不健全,一旦有不良因素误导,或者遇到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挫折,势必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从学习上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抵触甚至厌倦学习,当成绩出现滑坡后就自然“变成”了学困生。从客观因素来看,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可能对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手游让小学生沉溺其中。或者家庭引导不力,家长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此外,学校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这些都会对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此外,数学知识抽象生涩,如果未能及时培养学习兴趣,很难从中得到乐趣。上述多种因素都会对小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旦为教师和家长发现,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纠偏”。
三、家校共育下的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法分析
(一)双向沟通,找到“症结”
教师只能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家庭环境。这种信息的不完整性导致教师对学困生成因的认知较为片面和模糊。为了确保转化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家校共育的机制,让家长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生活品性、生活习惯和家庭环境的人,他们的参与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学生信息。比如:在《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小组活动的教学形式,通过合作、共享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和绘制方法。期间,教师发现大部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愿意主动发言,只是被动地听取其他成员的表述,这表明学生并未真正投入到合作学习的氛围内,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也不够深刻。在课下,教师要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家长进行和谐沟通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原因,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在以后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在课堂巡视中要密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实时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不应仅仅作为旁观者,而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或反驳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在激烈的讨论中,学困生的数学思维会得到发散,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和体验就会得到强化,于是他们会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二)倾注关怀,加强情感支撑
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认可、鼓励和支持。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基本需求,教师需要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融入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于学困生,教师应该采用赏识教育理念,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是一个很好的策略,特别是对于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意识较低、学习策略不完善且思维固化的学困生。在活动中用交互式白板呈现两个标有“小数”和“不是小数”的蘑菇屋,让学生在“草地”上拖动不同的数字至对应的小房子,以此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借助趣味性学习活动,学困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由于这种形式是以直观、操作性的方式进行,可以减少学困生由于学习策略不完善或思维固化等主观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三)家校合作,提升质量
在家校共育背景下,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确实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合作与引导,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比如,在《分数乘法》课后作业设计中,我们采用“智能大比拼”的作业形式,该形式具有很强的实效性,相关作业应包括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形成一个丰富的“作业库”。家长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监督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结合这些作业,教师和家长需要定期沟通,共同关注学困生的进步和转化,形成家校合力,通过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多种多样。在家校共育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给予学生更多人文关怀,重视家校协同育人,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有效促进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家校共育;教学效果
一、主要概念梳理
(一)数学学困生
数学学困生指的是在数学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可能在理解数学概念、解决问题或应用数学知识等方面遇到困难,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数学学困生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现象,可能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方法不合适、学习动力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二)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工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校共育具有如下优势:首先,它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都能得到关爱和支持。其次,家校共育可以充分利用家庭和学校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服务。最后,家校共育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小学数学学困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且相互之间各不相同。总的来说,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家庭、学校、教学、社会等等。了解成因有助于从根源上入手,进而找到突破口,实现学困生的快速转化。经过划分,可以将上述多种因素划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受年龄原因所限,进而在学习认知、态度、兴趣等方面发生微妙的变化,加之小学生心智尚不健全,一旦有不良因素误导,或者遇到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挫折,势必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从学习上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抵触甚至厌倦学习,当成绩出现滑坡后就自然“变成”了学困生。从客观因素来看,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可能对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手游让小学生沉溺其中。或者家庭引导不力,家长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此外,学校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这些都会对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此外,数学知识抽象生涩,如果未能及时培养学习兴趣,很难从中得到乐趣。上述多种因素都会对小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旦为教师和家长发现,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纠偏”。
三、家校共育下的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法分析
(一)双向沟通,找到“症结”
教师只能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家庭环境。这种信息的不完整性导致教师对学困生成因的认知较为片面和模糊。为了确保转化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家校共育的机制,让家长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生活品性、生活习惯和家庭环境的人,他们的参与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学生信息。比如:在《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小组活动的教学形式,通过合作、共享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和绘制方法。期间,教师发现大部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愿意主动发言,只是被动地听取其他成员的表述,这表明学生并未真正投入到合作学习的氛围内,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也不够深刻。在课下,教师要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家长进行和谐沟通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原因,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在以后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在课堂巡视中要密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实时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不应仅仅作为旁观者,而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或反驳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在激烈的讨论中,学困生的数学思维会得到发散,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和体验就会得到强化,于是他们会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二)倾注关怀,加强情感支撑
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认可、鼓励和支持。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基本需求,教师需要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融入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于学困生,教师应该采用赏识教育理念,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是一个很好的策略,特别是对于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意识较低、学习策略不完善且思维固化的学困生。在活动中用交互式白板呈现两个标有“小数”和“不是小数”的蘑菇屋,让学生在“草地”上拖动不同的数字至对应的小房子,以此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借助趣味性学习活动,学困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由于这种形式是以直观、操作性的方式进行,可以减少学困生由于学习策略不完善或思维固化等主观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三)家校合作,提升质量
在家校共育背景下,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确实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合作与引导,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比如,在《分数乘法》课后作业设计中,我们采用“智能大比拼”的作业形式,该形式具有很强的实效性,相关作业应包括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形成一个丰富的“作业库”。家长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监督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结合这些作业,教师和家长需要定期沟通,共同关注学困生的进步和转化,形成家校合力,通过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多种多样。在家校共育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给予学生更多人文关怀,重视家校协同育人,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有效促进数学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