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双减”的小学信息科技快乐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作者】 赵 青
【机构】 (重庆市渝北区数据谷小学校)
【正文】摘 要: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打造小学信息科技快乐课堂,实现课堂教学“轻负担、高质量”是当今信息科技教学追求的目标。 本文基于“双减”背景,探讨如何打造小学信息科技快乐课堂,让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从根本上实现减负提质和提升学生信息科技素养。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科技;快乐课堂;策略构建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信息素养要求将越来越高。学生从小培养信息科技的兴趣爱好,掌握基本的信息科技知识和技能,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意义重大。这既是“双减”政策倡导的理念和要求,也是每一位信息科技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我们有必要建构信息科技快乐课堂。
一、在快乐欣赏中揭示课堂
一节好的信息科技课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先声夺人,要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教学《孙悟空变变变》一课,我设计了猜一猜的活动,先让学生欣赏歌曲猜歌名。揭示谜底之后,我把自己制作的西游记片段视频播放给同学们观看,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上孙悟空变成了大公鸡,接着又变成房子、变成猪八戒、变成桃子……看着这些千变万化的动画,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的喜欢和好奇。在同学们情绪高涨的时候,我适时的引出新课:同学们,刚才观看的是老师自己制作的视频,视频里面的动画好不好看?好不好玩?利用前面几节课所学的知识能否制作出这样的动画?同学们一一作答之后,我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孙悟空变变变》。
这样的设计,既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又给整节课殖入了开心的元素,定下了快乐的基调。
二、在操作探究中优化课堂
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主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和体验将会深深烙印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成为学生的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比如《神奇的魔术棒》一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会在“金山画王”软件中,用魔术棒等工具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老师从“金山画王”中挑选出一些精美的画作,然后一一展示,每展示一幅,同学们就欢呼一次。老师看到大家都来了兴趣,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打开“金山画王”,让学生根据软件中的提示自己去了解魔术棒的使用方法。同学们一边了解一边尝试,一边尝试一边听软件中的提示音。大家都热情高涨,忙得不亦乐乎!当同学们画出了自己喜欢的画,一个个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这样的探究活动,同学们在“做中乐”,整个探索过程都乐在其中,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在学以致用中深化课堂
学生在自主探究环节,掌握了基本的知识技能之后,都会有一种学到本领之后要大展拳脚的强烈欲望。所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趁热打铁,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延续,甚至可以把学习的热情推向高潮。
还是上面说的《神奇的魔术棒》一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画出了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后,余兴未尽,都纷纷要求再画一幅。老师当然是顺水推舟,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支持学生的操作愿望。但是,老师必须要求学生画出跟原来那一幅不一样的作品,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四、在互帮互助中升华课堂
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通过“角色转换”可以让学生获得新鲜感,产生不一样的心理体验,从而让学生乐一把。一节新授课,如果探索新知的环节结束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而教师又不调整教学的节奏,继续往前走,还没学会的同学就会产生焦虑感,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这样的做法跟“双减”政策的理念是相违背的。如果老师回头再讲一遍,那些已经掌握了的学生内心里面可能又不乐意,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样的教学就是“双减”政策里面说的“机械、低效、重复”的教学,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我们来个角色转换,让已经掌握的同学来当小老师,情况又会怎么样呢?记得在听一次信息科技优秀课例评选活动中,某老师上比赛课的时候,也是在这样的骨节眼上,他把还没学会的同学分成五个小组,然后让五个已经掌握了的同学分别给他们当小老师,在电脑上边操作边讲解。我观察那五个小老师,他们教得那么认真,那么自信,那么开心……有一种快乐叫自信就是快乐,还有一种快乐叫助人为乐。再看看那些原来没学会的同学,随着一句“原来如此!”他们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的笑容也上来了。“教中乐”不是“独乐乐”,而是“众乐乐”。
五、在作品评价中延伸课堂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课堂上,老师的评价语言是学生心情的晴雨表。在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采取多元化评价来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探究活动并从中获得快感,不能仅仅以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为依据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要对学生信息科技学习活动的一切过程和结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例如:桌面学习用具的摆放、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学习的精神状态、活动参与等等。教师要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动手参与了、与人合作了和大胆质疑了的可贵;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而给予足够的鼓励和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只要我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只要学生有一点成绩,一个善举,或者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进步,都被看见,被肯定,被欣赏,被赞美,让学生经常性地获得成功的喜悦。
学生可以从老师的评价中得到激励和鼓舞,也可以从自我评价中不断强化自我价值的自我认同感。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时机,选择不同的评价主体,或者学生自评,或者同学互评,或者教师点评。
比如在每一个学习活动结束后,老师都应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这个活动中做得最好的一点是什么?收获最大的是什么?体会最深的是什么等,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发现自我价值,不断自我激励和自我肯定,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喜爱信息技术的情感。
总之,构建信息科技快乐课堂的教学手段很多,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打造信息科技快乐课堂,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习起来轻负担,课堂高质量,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文.思政课教学动力机制研究.〔J〕.大学教育,2018,12
[2] 熊璋.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建设的思考 [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 (11)
[3]彬彬. 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研究 [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5.
[4]何军华.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当代教育科学, 2003 (6)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科技;快乐课堂;策略构建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信息素养要求将越来越高。学生从小培养信息科技的兴趣爱好,掌握基本的信息科技知识和技能,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意义重大。这既是“双减”政策倡导的理念和要求,也是每一位信息科技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我们有必要建构信息科技快乐课堂。
一、在快乐欣赏中揭示课堂
一节好的信息科技课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先声夺人,要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教学《孙悟空变变变》一课,我设计了猜一猜的活动,先让学生欣赏歌曲猜歌名。揭示谜底之后,我把自己制作的西游记片段视频播放给同学们观看,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上孙悟空变成了大公鸡,接着又变成房子、变成猪八戒、变成桃子……看着这些千变万化的动画,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的喜欢和好奇。在同学们情绪高涨的时候,我适时的引出新课:同学们,刚才观看的是老师自己制作的视频,视频里面的动画好不好看?好不好玩?利用前面几节课所学的知识能否制作出这样的动画?同学们一一作答之后,我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孙悟空变变变》。
这样的设计,既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又给整节课殖入了开心的元素,定下了快乐的基调。
二、在操作探究中优化课堂
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主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和体验将会深深烙印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成为学生的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比如《神奇的魔术棒》一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会在“金山画王”软件中,用魔术棒等工具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老师从“金山画王”中挑选出一些精美的画作,然后一一展示,每展示一幅,同学们就欢呼一次。老师看到大家都来了兴趣,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打开“金山画王”,让学生根据软件中的提示自己去了解魔术棒的使用方法。同学们一边了解一边尝试,一边尝试一边听软件中的提示音。大家都热情高涨,忙得不亦乐乎!当同学们画出了自己喜欢的画,一个个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这样的探究活动,同学们在“做中乐”,整个探索过程都乐在其中,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在学以致用中深化课堂
学生在自主探究环节,掌握了基本的知识技能之后,都会有一种学到本领之后要大展拳脚的强烈欲望。所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趁热打铁,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延续,甚至可以把学习的热情推向高潮。
还是上面说的《神奇的魔术棒》一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画出了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后,余兴未尽,都纷纷要求再画一幅。老师当然是顺水推舟,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支持学生的操作愿望。但是,老师必须要求学生画出跟原来那一幅不一样的作品,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四、在互帮互助中升华课堂
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通过“角色转换”可以让学生获得新鲜感,产生不一样的心理体验,从而让学生乐一把。一节新授课,如果探索新知的环节结束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而教师又不调整教学的节奏,继续往前走,还没学会的同学就会产生焦虑感,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这样的做法跟“双减”政策的理念是相违背的。如果老师回头再讲一遍,那些已经掌握了的学生内心里面可能又不乐意,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样的教学就是“双减”政策里面说的“机械、低效、重复”的教学,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我们来个角色转换,让已经掌握的同学来当小老师,情况又会怎么样呢?记得在听一次信息科技优秀课例评选活动中,某老师上比赛课的时候,也是在这样的骨节眼上,他把还没学会的同学分成五个小组,然后让五个已经掌握了的同学分别给他们当小老师,在电脑上边操作边讲解。我观察那五个小老师,他们教得那么认真,那么自信,那么开心……有一种快乐叫自信就是快乐,还有一种快乐叫助人为乐。再看看那些原来没学会的同学,随着一句“原来如此!”他们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的笑容也上来了。“教中乐”不是“独乐乐”,而是“众乐乐”。
五、在作品评价中延伸课堂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课堂上,老师的评价语言是学生心情的晴雨表。在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采取多元化评价来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探究活动并从中获得快感,不能仅仅以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为依据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要对学生信息科技学习活动的一切过程和结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例如:桌面学习用具的摆放、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学习的精神状态、活动参与等等。教师要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动手参与了、与人合作了和大胆质疑了的可贵;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而给予足够的鼓励和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只要我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只要学生有一点成绩,一个善举,或者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进步,都被看见,被肯定,被欣赏,被赞美,让学生经常性地获得成功的喜悦。
学生可以从老师的评价中得到激励和鼓舞,也可以从自我评价中不断强化自我价值的自我认同感。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时机,选择不同的评价主体,或者学生自评,或者同学互评,或者教师点评。
比如在每一个学习活动结束后,老师都应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这个活动中做得最好的一点是什么?收获最大的是什么?体会最深的是什么等,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发现自我价值,不断自我激励和自我肯定,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喜爱信息技术的情感。
总之,构建信息科技快乐课堂的教学手段很多,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打造信息科技快乐课堂,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习起来轻负担,课堂高质量,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文.思政课教学动力机制研究.〔J〕.大学教育,2018,12
[2] 熊璋.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建设的思考 [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 (11)
[3]彬彬. 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研究 [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5.
[4]何军华.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当代教育科学, 200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