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
【作者】 甘启燕
【机构】 (重庆市荣昌区尔雅小学)
【正文】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美术审美能力将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美术审美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还影响着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为提高小学美术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术教学;艺术素养;小学生;审美能力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美术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美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如何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成为美术教学研究的重点。小学美术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审美能力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学生自我进步和发展的关键需求。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是一种以感知和情感为主导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艺术知识,还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欣赏经典作品要考虑小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对社会阅历和人文背景的了解相对较少,他们往往难以准确地理解艺术作品的深层内涵。此外,许多小学生并未接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对于美术专业术语也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在介绍作品时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学生能够理解作品的内容,同时也要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感受和品味美术作品的韵味。教师不要在欣赏过程中将自己的审美观念、审美眼光强加给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感受和判断力。比如小学生对强烈的色彩特别感兴趣,红色、绿色、蓝色的动物植物会让他们感到愉悦和易于接受。因此,教师在选择欣赏作品时应该考虑到色彩的视觉效果。如果将黑白的美术作品展示给小学生,他们的欣赏兴趣将随之消减。在小学生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对画面产生直接的联想,这是儿童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让学生欣赏经典的美术作品,例如大师的作品或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三、培养欣赏情趣,激发审美欲望
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情感教育则是审美教育的主要功能。通过欣赏和写生等教学活动,学生可以表达内心深处的灵感和情感,用眼光和心灵去发现和感悟生活中的美。无论是日月江河、青草绿树,还是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都可以成为学生表达美的素材。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当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名家的艺术作品,例如: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的微笑》为无数参观者为之倾倒。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形象美、社会美和思想美的艺术作品,诠释美的内涵,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形成审美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真正领悟美的真谛,进一步提高审美鉴别和评价的能力。同时,学生们还能了解“晕涂法”让蒙娜丽莎的微笑若隐若现。
四、创造良好的审美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审美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美的氛围。例如,可以在教室里放置一些美丽的装饰品和小艺术品,或者让学生自己创作作品来装饰教室,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鼓励学生们创造艺术角落,教师可以利用教室的一角或墙面上设定一个艺术角落,展示学生的绘画、手工艺等作品,让学生可以互相欣赏和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例如投影仪、电视等,为学生展示优秀的艺术作品、音乐、戏剧等。定期组织学生参加艺术活动,例如绘画比赛、手工制作、参观博物馆等还可以在教室内放置一些绿植或花卉,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和生命力。
五、培养发现美的能力
教师可以创设愉悦的绘画氛围,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美。例如,让学生观赏雄伟的万里长城,体验其延绵万里、屹立崇山峻岭之巅的气势磅礴之美;让学生感受高楼大厦的壮观之美,以及连绵起伏的山峦或高耸入云的山峰在云雾弥漫时若隐若现的朦胧之美;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宽广、平静的湖面,感受水的静态之美。另外,美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所以同一事物在不同人心中会有不同的美或不美的感受。因此,教师应该将学生的欣赏角度融入日常生活中,让美术创作活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从而让他们更好地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六、教授欣赏美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如漂亮的衣物、可口的食物、舒适的住所等。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生命的力量和美丽。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美术技能,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比较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或实物教具等素材进行引导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体验;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创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
审美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耐心地引导和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当从自身角度出发,真正了解学情,并转变教育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围绕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自主赏析、感悟。在此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只要方法得当,教师可以让每一节美术课都变得生动多彩,让学生真正发现美、感悟美、进而去创造美。
关键词:美术教学;艺术素养;小学生;审美能力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美术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美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如何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成为美术教学研究的重点。小学美术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审美能力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学生自我进步和发展的关键需求。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是一种以感知和情感为主导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艺术知识,还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欣赏经典作品要考虑小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对社会阅历和人文背景的了解相对较少,他们往往难以准确地理解艺术作品的深层内涵。此外,许多小学生并未接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对于美术专业术语也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在介绍作品时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学生能够理解作品的内容,同时也要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感受和品味美术作品的韵味。教师不要在欣赏过程中将自己的审美观念、审美眼光强加给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感受和判断力。比如小学生对强烈的色彩特别感兴趣,红色、绿色、蓝色的动物植物会让他们感到愉悦和易于接受。因此,教师在选择欣赏作品时应该考虑到色彩的视觉效果。如果将黑白的美术作品展示给小学生,他们的欣赏兴趣将随之消减。在小学生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对画面产生直接的联想,这是儿童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让学生欣赏经典的美术作品,例如大师的作品或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三、培养欣赏情趣,激发审美欲望
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情感教育则是审美教育的主要功能。通过欣赏和写生等教学活动,学生可以表达内心深处的灵感和情感,用眼光和心灵去发现和感悟生活中的美。无论是日月江河、青草绿树,还是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都可以成为学生表达美的素材。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当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名家的艺术作品,例如: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的微笑》为无数参观者为之倾倒。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形象美、社会美和思想美的艺术作品,诠释美的内涵,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形成审美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真正领悟美的真谛,进一步提高审美鉴别和评价的能力。同时,学生们还能了解“晕涂法”让蒙娜丽莎的微笑若隐若现。
四、创造良好的审美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审美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美的氛围。例如,可以在教室里放置一些美丽的装饰品和小艺术品,或者让学生自己创作作品来装饰教室,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鼓励学生们创造艺术角落,教师可以利用教室的一角或墙面上设定一个艺术角落,展示学生的绘画、手工艺等作品,让学生可以互相欣赏和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例如投影仪、电视等,为学生展示优秀的艺术作品、音乐、戏剧等。定期组织学生参加艺术活动,例如绘画比赛、手工制作、参观博物馆等还可以在教室内放置一些绿植或花卉,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和生命力。
五、培养发现美的能力
教师可以创设愉悦的绘画氛围,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美。例如,让学生观赏雄伟的万里长城,体验其延绵万里、屹立崇山峻岭之巅的气势磅礴之美;让学生感受高楼大厦的壮观之美,以及连绵起伏的山峦或高耸入云的山峰在云雾弥漫时若隐若现的朦胧之美;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宽广、平静的湖面,感受水的静态之美。另外,美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所以同一事物在不同人心中会有不同的美或不美的感受。因此,教师应该将学生的欣赏角度融入日常生活中,让美术创作活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从而让他们更好地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六、教授欣赏美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如漂亮的衣物、可口的食物、舒适的住所等。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生命的力量和美丽。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美术技能,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比较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或实物教具等素材进行引导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体验;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创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
审美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耐心地引导和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当从自身角度出发,真正了解学情,并转变教育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围绕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自主赏析、感悟。在此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只要方法得当,教师可以让每一节美术课都变得生动多彩,让学生真正发现美、感悟美、进而去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