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低年级数感培养方法分析

【作者】 彭 蓬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考院实验小学)


【正文】摘 要:根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数感主要是指对数与数量、数量关系以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良好的数感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本文研究了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低年级数感培养的方法。通过分析数学基础知识、实际应用、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等方面,本文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希望能发挥一些价值。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低年级;数感;培养方法
  一、新课标对数感与量感的界定
  数感要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够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够进行合理估算和做出合理的判断,初步体会并表达事物蕴含的简单数量规律。此外,2022年版新课标新增了一个概念叫做量感,它是从数感中剥离出来的概念。量感是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量感要求学生对事物的大小、重量、规模、快慢等进行感受和认识。新课标对小学生数感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对数与数量、数量关系以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并能进行合理估算和做出合理判断。此外,还包含了量感中学生对事物的大小、重量、规模、快慢等的感受和认识。
  二、夯实数学基础知识
  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是培养数感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和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喜欢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图像、动画或实际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例如,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我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通过列式求4架飞机、5架飞机、10架飞机、30架飞机坐多少人?使学生体会到加法的不便,激起学生学习新的方法的欲望。让学生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体会到乘法的简便性,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以故事情境导入数学知识
  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情境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例如,在进行“分数大小比较”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故事创设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来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种了很大一片西瓜。农夫非常好客就送给师徒四人一个西瓜吃。孙悟空想要将西瓜平均的分给四人吃,没人可以分1/4,但是猪八戒却说:“我的肚子大,就算不吃1/6,也要吃1/5。”沙僧按照猪八戒的要求给他分了1/6,正在大家高兴的吃着西瓜的时候,猪八戒却说:“我分的怎么比别人的少呢?”通过这个故事的设置,使学生们主动思考分数大小是怎样比较的。
  (三)注重数学概念的讲解和练习
  教师需要深入浅出地讲解数学概念,设计出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例如,在教2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可以通过摆小棒或分糖果等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进位加、退位减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认识厘米、米的教学中,先让学生估计物体的长度,再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感知1厘米有多长进而明白教材中的长度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四)设计多样化的数学问题
  多样化的数学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数量关系。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
  三、注重数学实际应用
  (一)利用班级运动会事例开展教学
  在运动会开幕式中,要求学生排成两列入场,“那么我们班可以排出多少对组合呢?”此时,学生们就将“2”作为基数,每次增加“2”,直至最后结束,当然,如果总数是奇数,就会有一个学生“单独存在”。这样大家能将“列”与“排”结合起来,还可以将乘法和队列结合起来。
  (二)通过时间计算培养数感
  时间计算是一个难题,主要在于,60进制容易混淆大家的理解。同时,无论分、小时都是60,计算时难度较大。并且,还有12进制和24进制,加之要对应表盘。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可想而知。为此,教师要尽量让每位学生动手制作“闹钟”,人手一个“小闹钟”,边计算边拨弄指针,这样就能慢慢构建出与时间相关的数感。
  (三)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数学知识并非应付各级考试,还要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我们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针对低年级学生,可以设计出一些别出心裁的题目,比如:从家中到学校要过几个路口(经过几个红绿灯),坐公交车共有几个站,从学校大门到教室门大约多少步。如果确定步伐大致长度,有什么办法算出学校大门到教室门的距离。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数字比较大,只要能想出计算方法,就达到教学目标了。
  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形成数感的重要条件
  (一)实施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三)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多角度思考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不同解法和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设置多角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路。
  (四)注重数学问题的实际应用
  将数学问题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问题和场景,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里我们可以引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之所以完成了成人都没解决的问题,就是使用了“等量代换”。那么,我们在生活中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借用“等量代换”呢?我们可以借助这个故事,引导小学生去分析,去应用。
  (五)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和想象力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在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教学原则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它既能指导教师的教,也能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培养孩子具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发展学生的数学直觉和想象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数学记录下来、观察发现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事情、记录生活中的数学,编写应用题并解答。例如:学习了百数表后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这样写:今天上午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报数。我坐在第3组,第6排。报到我是44号。和我相邻的是43号薛昱新,45号张明科,坐在我后面的是46号李家豪。我们全班一共有68个学生,我们在一起很快乐。”学习了乘法后,引导后学生写:今天,放学后妈妈带我去买烤肠。我看见烤箱里有一排排烤肠真诱人,它每横排有6个烤肠,竖排有5列,所以它一箱能烤30个烤肠呢!”……孩子们的日记虽然字数不多言语简单,但确确实实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低年级数感培养的方法。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阶段,总结出更精细的数感培养方法。同时,还要将数感培养与小学数学的几何、统计等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希望本文能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为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