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
【作者】 黄凤丽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第二中学)
【正文】摘 要:新课程改革标准的颁布与实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灵活更新阅读教学方法,以求更佳的教学效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阅读教学不能再以单独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师的作用也不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使学生真正掌握阅读这种“工具”,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本文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创新阅读教学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发展;自学能力;实践;教学结构
1.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在个体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正是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现。
过去的阅读教学都是老师引导逐段分析,面面俱到,学生一直在读书。但是,教师对每次阅读要达到什么目的不明确,或者教学活动一直纠缠于学生明白的表面问题,效率低,学生极易厌倦。同时,教师的问题前设性桎梏了学生的视野。所以,教师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也需要“该出手时才出手”。有些教师在学生接触文本之前就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如“你认为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对于结尾你觉得合理么……”为了能回答好问题,学生往往以一种近乎急功近利的心理迅速阅读全文,而后开始寻找答案。阅读教学演绎成了对问题的被动呼应和敷衍。这种提问方式则表现为一种压抑阅读个性的“集体性阅读”。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未获得真正的心灵自由。他们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如何飞翔?思想的野马如何驰骋?阅读教学本是一种自由和愉悦的精神体验,只有当学生在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中,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
如我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融入故事的角色中,再让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当学生读到“扬科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时,眼里含着泪,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那个可怜的小男孩,这就是学生个性化的主观感悟,是学生内心情感的流露,是学生个人的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因此,阅读教学应真正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不是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自己的提问上,而是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天地,让阅读教学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2.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悟性,这是语文教学给我们提供的最宝贵的经验。一般故事性强、文字浅显的文章都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他们阅读和理解,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及教师的“教”时曾说过:“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阅读教学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由此可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如《将相和》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自习题,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学习课文,先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三个小故事,了解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廉颇的知错就改。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通过叙述具体的事情来反映人物的品质的写作方法。因此,我常对学生讲培养自学能力的好处,让他们明确怎样提高自学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的阅读教学。任何能力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园地里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也会大大增强。
3.阅读教学要将阅读方法运用于实践。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一个过程,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就通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进而形成能力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实践的学习过程中,使其在具体的实践中更好地领悟阅读方法。
例如,在阅读课上学到了阅读方法可以在课外补充读物中运用,使学生把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中,给他们一个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通过分析、综合,更好地掌握这些阅读方法。这样抓住教材的内部联系进行系统的学习实践,既揭示了规律,教会了方法,激发了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巩固,得到了提高。
4.阅读教学要优化教学结构。长期以来,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拖住了阅读教学改革的后腿。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学生没有学习的自主性,体验不到通过自学获得成功的快乐。阅读教学结构中包含的各种组成要素是复杂的,由于教材的差别性,教学结构不应当是固定不变的,而应随着学生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类型的教材、不同的教学重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结构。
如在教学《詹天佑》时,则需按“变换顺序阅读”的课堂结构,这是一种为了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突出理解重点而改变课文的叙述顺序进行设计的课堂结构。我先指导学生学习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再回头阅读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我这样设计的好处是直奔重点部分,理解詹天佑的杰出事迹,通过这件事情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对詹天佑的赞美之情,最后阅读结尾外国人对詹天佑的称赞,势必能使学生动心动情,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设计不同的教学结构,学生才善于发现学习中值得推广的学习方法,使阅读方法真正被学生主动获得,更好地指导学生平时的学习。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过程要依学生、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结构的不同来灵活操作。让我们以新课改为指导,积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更新阅读教学方法,立足阅读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创新,为语文阅读教学书写新的篇章。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发展;自学能力;实践;教学结构
1.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在个体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正是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现。
过去的阅读教学都是老师引导逐段分析,面面俱到,学生一直在读书。但是,教师对每次阅读要达到什么目的不明确,或者教学活动一直纠缠于学生明白的表面问题,效率低,学生极易厌倦。同时,教师的问题前设性桎梏了学生的视野。所以,教师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也需要“该出手时才出手”。有些教师在学生接触文本之前就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如“你认为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对于结尾你觉得合理么……”为了能回答好问题,学生往往以一种近乎急功近利的心理迅速阅读全文,而后开始寻找答案。阅读教学演绎成了对问题的被动呼应和敷衍。这种提问方式则表现为一种压抑阅读个性的“集体性阅读”。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未获得真正的心灵自由。他们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如何飞翔?思想的野马如何驰骋?阅读教学本是一种自由和愉悦的精神体验,只有当学生在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中,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
如我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融入故事的角色中,再让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当学生读到“扬科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时,眼里含着泪,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那个可怜的小男孩,这就是学生个性化的主观感悟,是学生内心情感的流露,是学生个人的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因此,阅读教学应真正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不是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自己的提问上,而是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天地,让阅读教学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2.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悟性,这是语文教学给我们提供的最宝贵的经验。一般故事性强、文字浅显的文章都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他们阅读和理解,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及教师的“教”时曾说过:“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阅读教学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由此可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如《将相和》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自习题,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学习课文,先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三个小故事,了解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廉颇的知错就改。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通过叙述具体的事情来反映人物的品质的写作方法。因此,我常对学生讲培养自学能力的好处,让他们明确怎样提高自学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的阅读教学。任何能力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园地里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也会大大增强。
3.阅读教学要将阅读方法运用于实践。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一个过程,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就通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进而形成能力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实践的学习过程中,使其在具体的实践中更好地领悟阅读方法。
例如,在阅读课上学到了阅读方法可以在课外补充读物中运用,使学生把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中,给他们一个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通过分析、综合,更好地掌握这些阅读方法。这样抓住教材的内部联系进行系统的学习实践,既揭示了规律,教会了方法,激发了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巩固,得到了提高。
4.阅读教学要优化教学结构。长期以来,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拖住了阅读教学改革的后腿。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学生没有学习的自主性,体验不到通过自学获得成功的快乐。阅读教学结构中包含的各种组成要素是复杂的,由于教材的差别性,教学结构不应当是固定不变的,而应随着学生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类型的教材、不同的教学重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结构。
如在教学《詹天佑》时,则需按“变换顺序阅读”的课堂结构,这是一种为了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突出理解重点而改变课文的叙述顺序进行设计的课堂结构。我先指导学生学习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再回头阅读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我这样设计的好处是直奔重点部分,理解詹天佑的杰出事迹,通过这件事情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对詹天佑的赞美之情,最后阅读结尾外国人对詹天佑的称赞,势必能使学生动心动情,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设计不同的教学结构,学生才善于发现学习中值得推广的学习方法,使阅读方法真正被学生主动获得,更好地指导学生平时的学习。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过程要依学生、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结构的不同来灵活操作。让我们以新课改为指导,积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更新阅读教学方法,立足阅读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创新,为语文阅读教学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