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项目式学习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田志巍

【机构】 (安徽省合肥新站实验中学本部校区)


【正文】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改革与应用,项目式学习成为现代教师教学改革的关键手段。对于实践性、综合性强的化学学科,教师更要掌握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案,通过引导学生以独立自主或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到项目活动之中,进而在思考、猜想、质疑、讨论、实践、总结等环节中完成完整的学习流程,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项目式学习;教学改革
  项目式学习是以完整项目作为探究内容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化学课程中,教师应巧妙借助生活情境、开放实验、课外活动以及课题学习等途径,为学生创建对应的项目活动,以此引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自主展开思考、讨论、质疑与实践等学习行为,达到自主学习能力、实验探究意识、科学精神、化学思维、团队意识等综合素养的全面培育目标。
  一、立足生活情境,注重问题引导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关注学生的观察与辨识能力。既要能够引导学生透过物质表象与实验现象分析其化学属性,又能从微观粒子角度理解化学视角下的物质空间与性质特征,以此实现学生化学素养的有效培育。
  例如在学习“溶液的形成”一课时,本课的主要内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溶解这一物理现象,并能够对溶液中的离子有全面而充分的认知。溶液在现实生活中极其常见,因此可以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借助问题的引导方式,带领学生进入项目式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以将项目活动的开展设计为三个步骤。第一,为学生呈现生活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动画短片,其中描绘了一位工人的一日生活,从他早上出门前选择了一件干净的工服开始,一直到他一日工作生活结束后回到家中,并将衣服浸泡于盆中。其次,在上述情境视频引导下,为学生创建了递进式的引导问题,并组织学生开展项目活动。问题一:工人将衣服浸泡入水中后,假设盆中原来的水为纯净水,那么你可以猜测一下水中都有哪些物质?在该问题引导下,学生就会细化观察情境内容,并根据工人工作时接触到的化学用品,提出“氯化钙、氯化钾、碳酸钠”等物质。问题二:除了工人工作过程中接触到的物质,难道就没有其他物质了吗?在新问题引导下,学生展开深一层次的思考,有的学生发现工人在工作时出汗,而汗液中主要有氯化钠的成分。有的学生发现工人在吃饭时不小心将醋洒在衣服上,那就会增加了醋酸。问题三:那么在衣服浸泡后形成的溶液中,都存在哪些离子?在该问题下,学生则需要根据对离子化合物的理解,将其对应形成的离子进行记录与说明。
  二、构建开放实验,团队合作实施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其对于学生的化学思维、实验能力培养至关重要。但在当前的化学课程中,其实验教学流程存在较大的缺陷,大多教师习惯采用流程演示与模仿实验的方式展开,这就使得学生失去了探索与研究的目的性,无法达到良好的培育效果。对此,教师则应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案,引导学生建立团队并开展开放性实验活动。
  例如在“实验室制氢气”这一实验课程中,本课需要学生掌握利用金属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能力,但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会直接选择这两种物质作为反应物,却并没有详细说明原因与探究过程。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开放式的探索型实验项目活动。首先,提出项目任务与目标。教师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课程要求使用锌与稀硫酸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料呢?经过前期学习可以知道,镁、铁、铝、锌等金属都可以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并生成氢气,为何不选择其他方案呢?在此项目问题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建立实验探究小组,以异质分组的原则形成4人团队,保证各队伍综合能力水平均衡。其次,各小组展开讨论与分析,并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几种相对可靠的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案。比如有小组提出,镁、铁、铝、锌四种金属作为变量,以稀硫酸为反应对象,通过逐一实验进而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与成果,判断选择哪一种方案最佳。其三,根据小组提出的实验方案撰写实验计划,在教师审核通过后,学生可以自主展开实验活动。比如上述小组四人分别选择一项实验进行尝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后,学生分别得出结论,镁与稀硫酸反应速度过快,不仅存在一定危险,而且氢气生成速度太快会导致收集困难;铁的反应速度过慢,实验效率太低;铝在反应时会因为氧化膜而阻碍反应持续发生。只有锌的反应速度、安全性更符合学生在实验室制取氢气。最后,教师仍然可以开展项目成果分享大会,各小组上台讲解自己的实验方案与成果,并通过讨论提出额外的原因,比如原料价格、污染问题、毒害问题等,以此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索意识与实验设计能力。
  三、组织课外活动,落实实践拓展
  项目式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在课上实施,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项目式学习的课外活动,通过项目引导学生拓展知识,进而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例如在学习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这一课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制作简单过滤器”的项目活动,要求学生能够按照课程要求,结合家庭中常见的物品或垃圾,制作一个具备过滤效果的容器。首先,学生需要明确项目任务目标,以自主动手制作一个过滤器为目标。其次,学生应根据目标搜寻相关的材料,比如有学生找到了大塑料瓶、不同大小的鹅卵石、不同粗细的砂以及细纱布、细绳、剪刀等。其三,应用找到的材料完成制作。第一步,将塑料瓶底部剪下,两侧钻孔并用细绳将其悬挂。第二步,使用细纱布与细绳将瓶口捆住,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放入适量的清洗过的砂石与鹅卵石。第三步,加入洗菜水或其他使用过具有杂质的水,在瓶口下接上水桶,观察过滤后的水是否清洁。在这样的项目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加强了自主动手的能力,而且还形成了良好的模型意识。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深化掌握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与实施策略,充分发挥生活情境、开放实验、课外活动以及课题探究等手段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项目活动与实践探索过程中不断深化核心素养,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鹏.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J].天津教育,2020(33):88-89.
  [2]林广洪.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0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