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作者】 戚 恋

【机构】 (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中心小学)


【正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其大容量、直观性、速度快等优势为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从幻灯片到CAI课件再到网络资源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美术教学成效明显。但教师在资源选择和利用的有效性方面却探索不够,突出表现为: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不强;对教材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水平参差不齐;网络资源利用有限;社区资源尚未充分进入教师视野;学生资源普遍被教师忽视。基于此,本文侧重于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一、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资源的选择
  1.用好教材文本资源
  教材的图片和文本都是经过编者精心选择的资源,既有范图范画,又有学生活动与学生作品,教学中应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学生作品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大师作品是其代表作,能让学生理解作品的独到之处,找到学习的方向,提高学生感受美、分析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些资源可供教师深入挖掘,如《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一课选用了齐白石诗书画印的许多力作,《蛙声十里出山泉》一画体现了画家深厚的笔墨功力和深远的意境,虽寥寥数笔,配以齐氏苍劲的书法予以点题,把一个静态的画面立即变得有声有色。
  2.挖掘地方文化资源
  山西省乃文物大省,许多优秀的雕塑作品是世界文化艺术遗产中的瑰宝。把本省的优秀雕塑精品和身边可以见到的雕塑精品整合到本课的教学当中,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了解家乡的雕塑艺术,热爱家乡的文化。在第一个课时中,讲授“宏观雕塑”。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了解东西方雕塑艺术的基本历史,同时了解雕塑的基本材质,以及中外雕塑的不同艺术特点。第二课时,主要以山西的雕塑为重点,抓住云冈石窟、晋祠宋代泥塑和晋中大院“三雕”作品展开,使学生认识到家乡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家乡的雕塑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利用网络媒体资源
  网络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可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
  4.发掘自然环境资源
  山西境内自然文化资源丰富,五台山、太行山、武当山、天龙山、恒山等都有比较有名的自然景观,在这些自然景观中深深地打上了人类文明的烙印。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观的寻找、发现、收集、观察、欣赏、创造等一系列美术活动,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美化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关注我国以及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引发学生对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视,增进对祖国历史文化的了解,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包容。
  二、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
  1.导入性资源
  好的开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导课环节,选择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导入方法有许多,平铺直叙直入主题是常用的方法,想让开头有些悬念就要考虑选择什么资源合适了。美术课选择的视觉形象很多,但总归要有一个思路,就是体现导情、导趣、导疑,目的是为下文做好铺垫,引发兴趣,激发好奇,促发动机,产生疑问。把导入分为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思维、明确目的、进入学习课题五个方面。导入要体现:趣味性、启发性、目的性和量力性的原则,因此在选择导入性资源时要考虑以上因素。
  2.欣赏性资源
  美术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方法,掌握必要的美术技能,特别是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人美版《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一课,需要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观察物品,发现不同的变化。同一件物品,变换不同的观察角度,也会有不同的联想。因此,教师提供的资源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发散性,学生的思路就会打开。欣赏性资源在美术课上所占比重是很大的,无论何种课型都离不开它的身影。当然,大师、教师、学生的作品均可入选,即便是生活废弃品也是欣赏性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3.示范性资源
  美术教学离不开教学示范,示范资源包括教师的范画、学生的作品以及实物资料,展示范画范作具有直观性的优势,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魅力。可看、可摸、可观察制作方法,具有教材资源无法替代的作用。教师要给学生演示,就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真正发挥演示的作用。这既是教师的能力,也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指出:能力意味着能够运用一整套知识的技能体系,包括创造、表演(表现)、制作、感知、分析、判断、审美和欣赏。能力意味着这些因素的综合,以及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还意味着能够综合利用与多种因素相联系的内容和技术。
  4.探究性资源
  有些课程是需要学生亲手来进行探究实践的,选择什么样的资源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杯子的设计》是小学人美版教材九册的一节设计与应用课,本课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的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实用美观的杯子,明确“学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启发学生通过各种设计手段,从实际出发进行杯子的设计,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杯子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但怎么样设计好杯子对于学生来说却是陌生的。要想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就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由易到难的方法。首先从实用性出发,抓住杯子的材质、功能、用途让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白生活用品与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精心选择六个不同材质的杯子:钢化保温杯、玻璃刻度杯、可伸缩旅游杯、塑料套杯、双把奶杯、卡通陶瓷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作品,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学生真正理解了杯子的实用功能特点:符合人们生活实际,方便使用。这些资源的选择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学生对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拓展性资源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好的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本课教会学生什么,还要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相关题材的了解和探索的兴趣动机,起到由此及彼的作用。那么,美术课堂的结尾设计就要考虑采用何种资源来结课了,以为学生留下拓展的空间。以《有趣的汉字》为例,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符号,我国汉字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历经三千年,其书体、风格、应用和表现形式等内容丰富,每个方面都能做深入学习研究。《有趣的汉字》一课,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体验汉字的趣味,这只是从一个层面使学生对汉字有了一个浅表的认识。其实,还可以为学生展示汉字更深厚的内涵。由汉字生发出的书法、篆刻、楹联及现代艺术,使它超越了任何一种实用性的文字,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美感。以山海关孟姜女庙名联作总结: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让学生读这幅对联,体会汉字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更加深刻地了解祖国传统的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师是课程资源最关键的主体,高素质的教师才可能开发出高质高效的资源。对教师而言,熟读课标是基础,熟读不等于背诵。熟读课标的关键是要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和编排体系,明确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将课堂教学目标细化为可以检测的环节。在资源面前,我们应抱的态度是:先做加法,再做减法,课堂中力求选取经典的、有代表性的资源,关注学生动态生成,体现教学的实效性。作为美术教师,应该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技巧,但仅此还是不够的。陆游有句诗值得深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参考文献:
  [1]编写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中国美术教育杂志社.全国美术教育新课程优秀论文集.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3]常学勤.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