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激发兴趣,让朗读有滋有味
【作者】 李春蓉
【机构】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继光实验学校)
【正文】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语教改中众人注目的焦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这些现象:不少读的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凡此种种,都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多种形式的比较朗读
学生对比有较浓厚的兴趣,抓住这一特点,在学生精读理解时我运用多种形式的比较朗读。
1.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
针对具体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的理解,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如《蜘蛛》一文中有两节分别描写蜘蛛捉飞蛾和蜘蛛被细腰蜂捉住的内容,其中有两个动词用得令人叫绝:“一个飞蛾投到网里了。”在理解此句“投”字的含义时,我让学生把“投”换成“落”“掉”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在这一换一读中,很快理解了这个“投”字恰如其分地写出了飞蛾是无意中自投罗网的。还有一句话:“有一回,一只细腰蜂悄悄地飞来,振动着翅膀向网上撞。”这个“撞”字与“投”的含义则大相径庭,它生动贴切地写出了细腰蜂可不是无意地自讨苦吃,而是为了活捉蜘蛛故意设下的妙计。为了让学生能落理解到这层意思,我便让他们把“撞”换成“投”“碰”等词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兴趣盎然,并很快在比较中理解到了细腰蜂重撞蜘蛛网的良苦用心,改成其他词效果会差一大截。这样,学生不但在朗读时注意了这几个词的语气重音,体会到作者谴词的精炼,更重要的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2.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
课文中总有一些类型比较特别的句子,如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等,对这些句子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既能使学生读出这些句子的特点又有助于他们领悟到作者的情感。《我只要第三层》中建筑师说:“不造下面的两层,怎么造第三层呢?”我让学生把它改成陈述句,“不先造好下面的两层,不能造第三层。”学生通过比较朗读,从建筑师反问的话语里感悟出前一句更能衬托出富翁的愚蠢。
二、借助图像看图朗读
低年级课文中,有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这样,既对学生进行看图结合的训练,也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一年级有篇课文《秋天》,朗读前,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在蓝天上自由飞翔的小鸟,在田野里耕地的黄牛,活泼可爱的小鹿,并把这些动物制成动画,然后让学生看着这幅形象生动的画面想象这三种小动物此时的心情,再指导学生朗读,效果很好。学生结合平时生活中的经验,读小鸟的话时用又尖又细的声音,而小牛说话时声音粗中带沙,读小鹿说的话时,把小鹿那种蹦蹦跳跳感觉表达得淋漓尽致。《乌鸦喝水》一文中,乌鸦喝不着水是朗读指导的难点,朗读前,我也让学生仔细看图,问:这是一个怎样的瓶子?里边的水怎么样?学生马上回答出这是个身高,口小的瓶子,里边的水也不多,继而体会到了乌鸦要喝水的艰难和着急的心情,进行朗读时,急促快速的语气就自然而然地读出来了。
三、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小语课文类型不一,倘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各自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指导朗读《大海》一文时,课前我就先录下了海水拍打礁岸的海浪声,海欧在海面上的叫声,音乐一起就使人置身于浩瀚无边的海边,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朗读“大海,大海,像只摇篮。”这句话时读得又轻又慢,就像小宝宝在摇篮里恬静地入睡了,而读“大海,大海,多大多宽!”这一句话时,把大海那种磅礴的气势通过自己的声音表现了出来。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诱发了美感,而且陶冶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四、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读
教学生读一篇篇课文,诣在培养学生将无声的文字符号,由视觉到思维经过理解加工转换成有声语言来再现故事情节,描绘景物,塑造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不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狼和小羊》一文中有两个角色:狼.小羊,在指导朗读时,我分为两步,首先是分角色朗读前的铺垫,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归纳出狼和小羊的个性,狼——狡猾.凶残.骄横.蛮不讲理;小羊——温和.善良.软弱.楚楚可怜。在返回到课文中和具体内容一一对应,这一层次的铺设,在学生脑海中打下了两个角色各具什么性格的深刻烙印,然后便进行分角色朗读,先根据狼和小羊的个性揣摩出读两者的话应用的语气.语调,并自己选择好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实质上心领神会地读出了对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做到了真正的形神一致。
五、创设情境的想象朗读
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一下子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启迪想象,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深层的含义。如《雨点》这一课,在指导学生朗读“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这句话时,我问:你有没有散过步,散步时是什么心情,全身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说出了:我散步时很高兴,散步时很舒服。有了这种基础,学生便很容易得出:这句话应该读得舒缓些。如此,就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读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
六、生动传神的表演朗读
低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在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诱导他们进入角色。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进入角色,表演一下课文中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而且能启迪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在教学《做什么事最快乐》时,我布置了相关场景,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小青蛙在问啄木鸟、水牛、蜜蜂、青蛙妈妈的过程中,明白了为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最快乐,学生边演边说,再现了课文中的情景,同时在表演中又掺入了自己的言行,这样,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但丰富了想象,深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读水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边读边演,不知不觉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人人做演员,个个都参与,学生们通过表演朗读读出了语感,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受到了美的陶冶。
总之,没有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教学生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课,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正是强调读的重要性。因此,给朗读以时间上的保证,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有滋有味,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朗读质量。
一、多种形式的比较朗读
学生对比有较浓厚的兴趣,抓住这一特点,在学生精读理解时我运用多种形式的比较朗读。
1.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
针对具体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的理解,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如《蜘蛛》一文中有两节分别描写蜘蛛捉飞蛾和蜘蛛被细腰蜂捉住的内容,其中有两个动词用得令人叫绝:“一个飞蛾投到网里了。”在理解此句“投”字的含义时,我让学生把“投”换成“落”“掉”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在这一换一读中,很快理解了这个“投”字恰如其分地写出了飞蛾是无意中自投罗网的。还有一句话:“有一回,一只细腰蜂悄悄地飞来,振动着翅膀向网上撞。”这个“撞”字与“投”的含义则大相径庭,它生动贴切地写出了细腰蜂可不是无意地自讨苦吃,而是为了活捉蜘蛛故意设下的妙计。为了让学生能落理解到这层意思,我便让他们把“撞”换成“投”“碰”等词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兴趣盎然,并很快在比较中理解到了细腰蜂重撞蜘蛛网的良苦用心,改成其他词效果会差一大截。这样,学生不但在朗读时注意了这几个词的语气重音,体会到作者谴词的精炼,更重要的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2.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
课文中总有一些类型比较特别的句子,如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等,对这些句子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既能使学生读出这些句子的特点又有助于他们领悟到作者的情感。《我只要第三层》中建筑师说:“不造下面的两层,怎么造第三层呢?”我让学生把它改成陈述句,“不先造好下面的两层,不能造第三层。”学生通过比较朗读,从建筑师反问的话语里感悟出前一句更能衬托出富翁的愚蠢。
二、借助图像看图朗读
低年级课文中,有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这样,既对学生进行看图结合的训练,也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一年级有篇课文《秋天》,朗读前,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在蓝天上自由飞翔的小鸟,在田野里耕地的黄牛,活泼可爱的小鹿,并把这些动物制成动画,然后让学生看着这幅形象生动的画面想象这三种小动物此时的心情,再指导学生朗读,效果很好。学生结合平时生活中的经验,读小鸟的话时用又尖又细的声音,而小牛说话时声音粗中带沙,读小鹿说的话时,把小鹿那种蹦蹦跳跳感觉表达得淋漓尽致。《乌鸦喝水》一文中,乌鸦喝不着水是朗读指导的难点,朗读前,我也让学生仔细看图,问:这是一个怎样的瓶子?里边的水怎么样?学生马上回答出这是个身高,口小的瓶子,里边的水也不多,继而体会到了乌鸦要喝水的艰难和着急的心情,进行朗读时,急促快速的语气就自然而然地读出来了。
三、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小语课文类型不一,倘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各自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指导朗读《大海》一文时,课前我就先录下了海水拍打礁岸的海浪声,海欧在海面上的叫声,音乐一起就使人置身于浩瀚无边的海边,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朗读“大海,大海,像只摇篮。”这句话时读得又轻又慢,就像小宝宝在摇篮里恬静地入睡了,而读“大海,大海,多大多宽!”这一句话时,把大海那种磅礴的气势通过自己的声音表现了出来。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诱发了美感,而且陶冶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四、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读
教学生读一篇篇课文,诣在培养学生将无声的文字符号,由视觉到思维经过理解加工转换成有声语言来再现故事情节,描绘景物,塑造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不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狼和小羊》一文中有两个角色:狼.小羊,在指导朗读时,我分为两步,首先是分角色朗读前的铺垫,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归纳出狼和小羊的个性,狼——狡猾.凶残.骄横.蛮不讲理;小羊——温和.善良.软弱.楚楚可怜。在返回到课文中和具体内容一一对应,这一层次的铺设,在学生脑海中打下了两个角色各具什么性格的深刻烙印,然后便进行分角色朗读,先根据狼和小羊的个性揣摩出读两者的话应用的语气.语调,并自己选择好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实质上心领神会地读出了对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做到了真正的形神一致。
五、创设情境的想象朗读
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一下子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启迪想象,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深层的含义。如《雨点》这一课,在指导学生朗读“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这句话时,我问:你有没有散过步,散步时是什么心情,全身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说出了:我散步时很高兴,散步时很舒服。有了这种基础,学生便很容易得出:这句话应该读得舒缓些。如此,就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读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
六、生动传神的表演朗读
低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在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诱导他们进入角色。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进入角色,表演一下课文中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而且能启迪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在教学《做什么事最快乐》时,我布置了相关场景,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小青蛙在问啄木鸟、水牛、蜜蜂、青蛙妈妈的过程中,明白了为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最快乐,学生边演边说,再现了课文中的情景,同时在表演中又掺入了自己的言行,这样,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但丰富了想象,深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读水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边读边演,不知不觉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人人做演员,个个都参与,学生们通过表演朗读读出了语感,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受到了美的陶冶。
总之,没有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教学生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课,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正是强调读的重要性。因此,给朗读以时间上的保证,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有滋有味,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朗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