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学前教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策略分析

【作者】 贺 娟

【机构】 (青海省湟源县幼儿园)


【正文】摘 要:幼儿园的教育,不仅仅是对孩子基础文化知识的教育,更应该注重对孩子基本礼仪,行为举止的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实践策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行为习惯;策略探讨
  儿童的教育和训练阶段是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阶段,利用有效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们黄金时代的行为习惯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学前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园必须密切关注每一个儿童的行为,在日常教学中多开展行为训练活动,用各类生活情境积极鼓励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们意识到教学的价值。幼儿园需要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与可应用的教育资源,整体、全面地去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幼儿教师也需要意识到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时自己需要肩负的责任,需要本着一颗对幼儿今后发展负责的心,去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活动来讲,幼儿所处的教学氛围和生活氛围是十分关键的。良好的生活氛围和学习氛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产生影响,从而能够使得幼儿积极配合幼儿教育工作者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活动。例如,在幼儿园课堂上,可以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融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游戏的玩耍,来构建活泼欢乐、趣味横生、符合幼儿天性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有效激发幼儿有些的参与兴趣。在幼儿游戏参与活动中,自然而然的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依托社会健康活动,培养卫生习惯
  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为实现该目标需从小进行培养,促使小朋友逐步适应幼儿园集体化生活,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教会幼儿各类基本安全知识,促使其懂得如何保护自我。社会健康核心目标是促使幼儿快速适应整个幼儿园的生活,保持整个情绪稳定,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备较佳的生活能力,拥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社会健康活动时培养幼儿园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需开展各类社会活动,将日常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融合于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中,促使幼儿掌握基本生活常识,从小抓起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进餐习惯等。增强幼儿对各类行为习惯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获知日常生活中应勤刷牙漱口,饭前便后需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三、重视幼儿之间的差异性,个体指导
  个体差异是幼儿在不断成长中出现的,幼儿教师需要从幼儿的角度去分析与观察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并对这一情况进行灵活处理。幼儿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形式或者个别教学形式进行有目的性的教学,教师作为幼儿的引导者及活动组织者参与其中。教师在观察幼儿不足之处的同时,还需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以此来让幼儿收获到更多的喜悦感,使幼儿可以在思想方面上去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
  四、注重熏陶,在校园文化中融入行为习惯教育
  由于幼儿的教育活动范围主要集中于幼儿园中,因此想要实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培育,幼儿教师就要注重引导幼儿进行关于优质文化与品德的探索学习。实现这一目标要求的最好途径,就是幼儿教师将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在幼儿园的文化中,以幼儿校园文化作为载体,对幼儿进行高效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内部的各项资源,如墙体、台阶、操场、大厅等,将有关良好行为习惯的实际做法放置于上述资源中,同时还可以放置“幼儿美德代表”的表彰墙。这样只要幼儿身处校园内部,就能够时时刻刻地接受良好行为习惯的洗礼,进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鼓励家长配合,家园共育
  教师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家长是幼儿的陪伴者,两者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教师要鼓励家长参与到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达到理想教育效果,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教师在幼儿园引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促使他们自主洗手、系鞋带、吃饭等,但是回到家里,部分家长不让他们做任何事情。吃饭的时候会喂他们,帮他们穿衣服、系鞋带,给他们拿书包等行为中充满了溺爱。而为了培养幼儿的自理和自立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的方式组织家长配合教学工作,借助家园共育的方式为幼儿打造良好教育环境,促进幼儿长期坚持,稳步提高。当家长鼓励幼儿帮忙洗碗、擦桌子、打扫卫生时,幼儿会觉得自己很有能力,获得了一种生活技能,会产生自信心,再加上家长的鼓励和表扬,这种良好的行为就会培养成为习惯,持之以恒。没有家长的配合,教师单方面的教育会使教育大打折扣,而运用家园共育的方式才会事半功倍。
  六、教师引导很重要,言传身教要注意
  相比于成人,幼儿的认知、思维和理解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性格相较于成人来说比较活泼。幼儿通常会以身边的长辈或者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因为教师的每一言每一举动,都有可能给幼儿带来极大的引导作用。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无论是在教育教学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更要时刻重视言传身教的影响,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和行为。日常生活中的教师,必须时刻保持面部整洁、衣着得体大方,还要对幼儿充满热情、温柔以待;平时做到不说脏话,爱干净,不乱扔垃圾;教学中要时刻保持严谨的教学态度;班级管理中要做到注重幼儿自身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尊重所有幼儿,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科学引导,幼儿反复实践,逐步掌握技巧,在实践中规范行为,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教师要耐心教育,细心指导,用诚恳的态度和和蔼的语言教育幼儿,引导幼儿前进和提高,促使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健康人格,获得快乐人生。
  参考文献:
  [1]左婧.聚焦幼小衔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名师在线,2022(20):94-96.
  [2]施立美.幼儿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措施探究[J].智力,2021(33):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