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分层教学,共同进步——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作者】 王 丹

【机构】 (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镇先锋小学校)


【正文】摘 要:人是不同的个体,所以每个人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想要在数学教学中取得优异的教学成效,首先必须要重视因材施教,对不同素养和学习状况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在教学活动当中让不同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逐渐构建起不同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学生的内在心理角度出发不断的推动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提升。鉴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分层教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探究,以期相关结论能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理解能力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老师采取同样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是不符合教育的科学性的。许多学生不但在数学学科综合能力方面得不到提升,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所以在素质教育大背景环境之下,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客观差异性,将每个学生看成是不同的个体,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从课堂导入阶段到课堂学习阶段再到课后作业阶段的个性化分层教学活动。
  一、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的教育从古至今都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前些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这种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可能出现了部分偏差。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和逐渐落地,因材施教又成为了现如今教育领域不得不重视的重要理念。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而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能够从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出发,精准的制定适合学生发展和进步的教学手段,这样的方式能够快速的提升不同程度数学综合素养水平的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的优化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资源,从而实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成效高速、科学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一)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层教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尊重课堂主体是毋庸置疑的教学首要条件。所以想要快速的、高效的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以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客观实际状况为出发点,制定具有不同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让教学资源得到最高效的利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以自己的经验为出发点,创设一种适用于整个班级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只适用于某一个学习能力和水平层面上的学生,对于其他层面上的学生而言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简单的举个例子,比如说教师以中等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创设相应的教学举措,对于学习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而言,是知识的巩固,但是却没有提升,这就相当于资源的浪费。对于低等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学生来说,他们根本听不懂,没有办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所以这类学生很难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升华。在这样的局面下就要求教师创设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各个阶层的学生都进行高效的教学引导。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一课的学习为例。教师在进行面积单位换算教学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学生的计算结果都会出现误差。这时候教师就要对学生们出现错误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比如有的学生是因为马虎、粗心大意,有的学生则是真的因为没有掌握换算的要领等。针对这样不同的情况,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制定专属的数学学科能力提升举措,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够真正的实现高效的自我升华。这样的分层教学目标理念的落地实施能够有的放矢的帮助学生实现数学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层设计
  教学内容的分层设计是教师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的重要表现。在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们由于自己的认知以及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等多方面的差异,难免会在课堂上有不同的表现。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实现整体的进步和提升,就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分层的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在属于自己的优势领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弥补自己的不足,完成数学学科综合素养由低到高的逐渐过渡。同时也让他们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上不断的找寻数学学科的乐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课《圆》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小组,为每个小组设计不同的课堂探究内容。A小组可以以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夯实为主,让学生能够快速的高效的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升。B小组学生的学习内容可以设置为在夯实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激发和高度升华的内容,引导学生向更高水平过度。对于C组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通过发散思维的方式让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这样的教学内容设置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快感,而且能够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这对于今后的学习而言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小学数学作业有效分层
  在小学阶段实施分层教育时,除了要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还要把学生的作业分成不同的层次。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来说,要做好适当的数学作业布置,要安排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让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基本的概念、公式等,为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仅需要做少数的基础性作业,教师可以更多的培养他们的解题思维,使他们达到数学能力的再提高。这样的方式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后作业中实现自我提升。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课《年、月、日》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将分层作业的理念融入作业设计当中。对于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向他们提问:“一年中有31天的有哪些月份?有30天的月份有几个?”等。对于数学综合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教师则可以为学生们提出更高水平的问题,例如2004年的2月有多少天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数学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分层教学理念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要从落实分层教学理念和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内容分层以及设计分层的课后作业等多个角度入手,尊重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佳栋.基于小组合作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 科技· 管理 ),2020(9): 261. 
  [2] 令甜甜.合作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2021(3): 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