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陈苏芳

【机构】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实验中学)


【正文】摘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初中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指导,并引进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三观,并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双减;初中道德与法治;策略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高效课堂的建构标准也发生了改变,教师更加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创新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提升课堂效率。
  1、“双减”政策提出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提出无论是课后还是托管等,都要发挥学校的渠道作用,要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当前,教育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得到普及,形成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双减”政策是“减量不减质”的教育,旨在减轻学生的作业和课外辅导负担。“双减”的目的是要提高教学质量,优化作业布置,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杜绝给学生施加过大的学习压力。“双减”政策的出现能够净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回到课堂,以课堂为教学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真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形成了契机。问题来自思考,思考在于激励,行为在于养成,这句话揭露了思想和行为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强调了“教育养成”的重要性。学校教育是“智慧、情怀、艺术”的综合,只有实现三者有效融合,才能够实现良好的互动,才能够得到利益最大化。教学的本质是传授,同时也是“蒙以养正”,无论是对学生的思想还是行为都要从小培养。“双减”背景下,学生思想行为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要培养符合新时期的接班人,更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2.1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在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部分教师以“满堂灌”的方式讲解教材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不能通过自主学习提升成绩。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但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较差。
  2.2教育内容与学生真实情况脱节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它强调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双减”理念鼓励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和文化素养。然而,实际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理论和实践出现了脱节,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停留在纸面上,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实效性得不到体现。
  2.3忽略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不同学生的认知状况、接受能力都存在显着差异。初中时期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必须充当引路人,培育学生正确的三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统一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没有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无疑会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知识的传导和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3、“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3.1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环节
  首先,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导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建生活化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感受生命的意义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人们随意践踏草坪、猎人捕杀野生动物等视频,引发学生思考这些行为是否正确,学生一致回答这些行为是错误的,之后教师开始引出所有生命都是可贵这一观点并开始进行课程讲解。其次,采用故事导入方法,即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突出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完成知识的推演与总结。比如,教师在授课期间可以要求学生独立理解一个案例,分析总结学习的整个过程,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促使学生将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内化为真实的感悟,并体现于实际行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力。教师应学习并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3.3开展良好的课堂互动的教学
  课堂互动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其能有效地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这种教学方式在老师中要经常使用。在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往往是整个课程都在教授学生的知识,但是,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在课堂上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并能将学生带入到课堂的学习气氛中。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向学生们提出问题,让老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的掌握,进行有目标的指导,从而适时地调节课堂的速度,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水平。
  3.4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堂上,以传统的(下转第58页)(上接第59页)教学方式为主,强调教师的授课,忽视了培养学生主动的能力。目前,为了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必须引入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一个独立的学习过程,其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有利于学生们充满激情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在这种教学方式中,老师要向学生们提问,使学生能够组成一个小团体,在课堂上进行自由的交流,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5利用多媒体开展体验式教学
  过去,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大部分教师只从理论上解释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概念,不能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学生也逐渐产生了一定的抗拒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主题地位与学生的体验感,在课堂上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的参与度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多媒体进行体验式教学,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6灵活设置作业内容
  一是合理设计阅读感悟型作业,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授课期间应引导学生自制阅读框架,挖掘教材中的文本资源。同时,教师还应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文本。二是设计实践探究型作业。道德与法治课程更为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因此,教师除了为学生设计理论作业外,还应安排其进行实践活动,如社区调查、社区服务、劳动体验等,在行动中提升道德水准。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调查校园生态环境并制作相关宣传视频,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提升创新能力与集体荣誉感。三是设计情感体验型作业。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丰富学生情感,提高道德水平。因此,教师应设计亲身体验的作业,促使学生带着感情完成,调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极性。四是设计自省反思型作业,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发现自身优势,改正不足。
  结束语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度执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教学与学习需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创新改革,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在更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与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陈丽婷.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思考[J].科学咨询,2022(16):218-220.
  [2]陈雪珍.”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生活教育,2021(36):30-32.
  [3]冒树红.”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思想行为教育的探究与思考[J].新课程导学,2022(1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