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作者】 伍 黎
【机构】 (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正文】 摘 要: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现在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观念;能力;合作
一、转变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
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二、把握好教材的广度和深度
与地理科旧的教学大纲相比,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各知识点的要求显得比较原则,这使行教材编写者对同一内容标准做出不同的解释,选择的案例多种多样,这需要我们教师认真研读课标,明确每节课要完成课标中的哪条“标准”以及该条“标准”要求的广度和深度、学习方法等,这是每节课教学应达到的最低目标。例如,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教学中,只要以风海流为例,讲清其成因和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即可,密度流和补偿流不宜补充,波浪和潮汐也不必讲。人教版必修“地理1”第一章第1节“活动”,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难度相当大,可不作要求。在“气压带和风带”中,“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教材都作了较详细的阐述,但内容较抽象,学生感觉难度太大。而课标要求的是,“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因此,“三圈环流”的成因可略去不讲,而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三圈环流形成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标,深入钻研教材,依据课标,定位教学目标和组织教学活动,将课标与教材、教材与生活、生活与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联系学生实际,在课堂上灵活使用,才能使教学活动达到“用教材教,借教材学”的境界,让地理教材起到真正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要强调“探索”、“发现”地理知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获得地理知识的结果。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个性的重要特质,我们地理教师应通过地理教育实现学生的创新价值。各种地理活动最重要的是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个性,支持独立创新,探索地理科学的未知部分,这样才能突破“应试教育”的樊篱,转轨为“创新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地理教学活动应该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潜意识的能量释放出来。目前地理教学应克服程式化的教学法,要设置问题的情境,“引疑释难”,开拓视野,引进现代先进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做到让学生“亲其师”、“乐其学”。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开放性研讨会,也是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的一种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意识,增强他们识别地理科学发展过程的素质和辩证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高中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智力接近成熟,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并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能辩证地看待周围事物,情感、理智都有较深刻的发展,能客观的看待自我,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因而对高中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可以以“案例化”的课堂模式展开。
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象、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总之,教学手段直观,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巧妙插叙,激发情趣。课文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地引用一些与教材有紧密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能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情趣。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力争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安邦.关于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旬),2013.
[2]骆明辉.充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1.
关键词:观念;能力;合作
一、转变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
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二、把握好教材的广度和深度
与地理科旧的教学大纲相比,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各知识点的要求显得比较原则,这使行教材编写者对同一内容标准做出不同的解释,选择的案例多种多样,这需要我们教师认真研读课标,明确每节课要完成课标中的哪条“标准”以及该条“标准”要求的广度和深度、学习方法等,这是每节课教学应达到的最低目标。例如,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教学中,只要以风海流为例,讲清其成因和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即可,密度流和补偿流不宜补充,波浪和潮汐也不必讲。人教版必修“地理1”第一章第1节“活动”,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难度相当大,可不作要求。在“气压带和风带”中,“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教材都作了较详细的阐述,但内容较抽象,学生感觉难度太大。而课标要求的是,“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因此,“三圈环流”的成因可略去不讲,而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三圈环流形成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标,深入钻研教材,依据课标,定位教学目标和组织教学活动,将课标与教材、教材与生活、生活与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联系学生实际,在课堂上灵活使用,才能使教学活动达到“用教材教,借教材学”的境界,让地理教材起到真正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要强调“探索”、“发现”地理知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获得地理知识的结果。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个性的重要特质,我们地理教师应通过地理教育实现学生的创新价值。各种地理活动最重要的是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个性,支持独立创新,探索地理科学的未知部分,这样才能突破“应试教育”的樊篱,转轨为“创新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地理教学活动应该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潜意识的能量释放出来。目前地理教学应克服程式化的教学法,要设置问题的情境,“引疑释难”,开拓视野,引进现代先进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做到让学生“亲其师”、“乐其学”。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开放性研讨会,也是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的一种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意识,增强他们识别地理科学发展过程的素质和辩证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高中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智力接近成熟,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并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能辩证地看待周围事物,情感、理智都有较深刻的发展,能客观的看待自我,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因而对高中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可以以“案例化”的课堂模式展开。
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象、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总之,教学手段直观,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巧妙插叙,激发情趣。课文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地引用一些与教材有紧密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能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情趣。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力争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安邦.关于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旬),2013.
[2]骆明辉.充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