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价值取向”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
【作者】 赵军彩
【机构】 (河北省赵县职业中专学校)
【正文】摘 要: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依托作品的内涵对学生开展教育,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基于此,文章简述了指向价值取向引领的中职语文实践教学。
关键词:中职语文;价值取向;实践与思考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课程思政侧重的是思想意识的领悟和价值取向的引领,所以教师要避免思政教育脱离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而是以学生的领悟、体验、探究为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科学精神、家国情怀、人格品质、行为习惯等。
一、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融入实际教学
中职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的思政元素,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巧妙地将这些思政元素根植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中理解、感悟这些思政元素。
如在讲授《我的母亲》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感受母亲勤劳坚韧、热心善良等质朴无华的品质,让学生学习文章中“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讲授《我爱这土地》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戍边烈士事迹等热点时事,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感受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现有的生活。又如《雨巷》一文中描述了“丁香姑娘”这个角色,显然这个角色代表的既是爱情又是理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戴望舒的社会背景和成长经历,谈一谈“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通过对“丁香姑娘”这一意象的阐述,让学生体悟诗人在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双重矛盾中仍然不忘追寻自己的初心,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探析教育契机,融入生活实际
在深挖教材思政元素时,教师要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基本原则,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纸上谈兵,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用旁征博引的方式触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应用辩证思维看待事物。
语文教学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需要在教学中融入情怀与责任,所以学生的职业成长与教师的引导息息相关。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成长。以教材中的红色教育元素为例,教师要通过营造良好的红色教育氛围,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或者开展主题朗诵,让学生讲述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故事,学习革命军人坚定信念、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让学生制作“五星红旗”主题海报,了解五星红旗的含义、由来、故事,从而让学生学会感恩,坚定学好技能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如《蜀相》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杜甫所作,表达的是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深刻理想。这篇作品中除了含有强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之外,还有浓厚的人文精神,教师通过讲述这首诗,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呈现文学形象,唤醒情感共鸣
结合文本情感创设情境能达到渲染气氛的作用,让学生如临其境,启迪学生的思维。第一,体验、感知、品味。教师利用情境让学生感知文学作品的形象,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引发思考。第二,理解、感悟、内化。教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达到以“导”启“思”的目标。第三,深化、迁移。教师从情境渲染中引导学生想象,深化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达到以“导”激“情”的作用。
如在讲授《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选取以下情境契合点。第一,教师可以选取清华园荷塘最具代表性的图片,配上课文的句子与悠扬的传统乐曲,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感受清华园深厚的文化底蕴,熏染学生的心灵。第二,教师可以利用抑扬顿挫的朗读与相应的图片,展现一幅别有韵味的荷塘月色图,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洗涤心灵。第三,教师可以通过文字视频,让学生感悟作者的语言表现能力,品味景物描写的精简与抒情句子的优美,感受语言抒情达意之美。第四,教师通过讲座视频展现朱自清的生平,促使学生思考,需要具备何种情怀才可以创作如此优美的文章。
四、契合思想建设,注重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引领
1.课本剧扮演,实现共情与迁移
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教师应该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挖掘思政元素的价值,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融入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体验感、参与感和满足感,从而打开学习思路,能积累词汇并整合应用,也能以贤者为榜样,约束自己的行为。如汉乐府诗歌《东门行》中有各种各样的角色,每个角色的性格特征极为明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演绎的形式,将这些角色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用表演表达男主人公的无奈、激愤、绝望等心理状态,女主人公柔顺、谨慎的性格特征。这样一来,学生能体会当时底层生活的艰辛,对劳动人民富有同情心,提高共情能力。
2.辩论赛活动,培养思辨思维能力
人文维度是指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日常实际,培养其健全人格和高尚道德的维度,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备课,深刻挖掘语文教材蕴含的科学道理与育人知识点,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如《敬畏自然》这篇课文讲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一场主题为“保护自然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的辩论赛,指导学生研究保护自然的话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思考能力、辩论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习惯。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文学常识、诗词结论、文言文解读、飞花令比赛、朗诵大赛、趣味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领悟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方位、立体式发展。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是发挥课堂教学职能的有效渠道,可以让思政教学和语文教学齐头并进,产生共进力量。教师应多了解教材中的思政元素,积极探究,让思政教育贯穿语文教学,多维度、多样化、多元化、趣味性地展开语文教学,使思政教育和语文教育互相衔接,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另外,教师要贯穿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深刻理解语文的意义和作用,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陈周华.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教育,2020(6).
[2]何春芳.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J].教师,2022(1).
关键词:中职语文;价值取向;实践与思考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课程思政侧重的是思想意识的领悟和价值取向的引领,所以教师要避免思政教育脱离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而是以学生的领悟、体验、探究为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科学精神、家国情怀、人格品质、行为习惯等。
一、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融入实际教学
中职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的思政元素,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巧妙地将这些思政元素根植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中理解、感悟这些思政元素。
如在讲授《我的母亲》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感受母亲勤劳坚韧、热心善良等质朴无华的品质,让学生学习文章中“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讲授《我爱这土地》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戍边烈士事迹等热点时事,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感受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现有的生活。又如《雨巷》一文中描述了“丁香姑娘”这个角色,显然这个角色代表的既是爱情又是理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戴望舒的社会背景和成长经历,谈一谈“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通过对“丁香姑娘”这一意象的阐述,让学生体悟诗人在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双重矛盾中仍然不忘追寻自己的初心,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探析教育契机,融入生活实际
在深挖教材思政元素时,教师要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基本原则,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纸上谈兵,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用旁征博引的方式触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应用辩证思维看待事物。
语文教学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需要在教学中融入情怀与责任,所以学生的职业成长与教师的引导息息相关。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成长。以教材中的红色教育元素为例,教师要通过营造良好的红色教育氛围,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或者开展主题朗诵,让学生讲述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故事,学习革命军人坚定信念、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让学生制作“五星红旗”主题海报,了解五星红旗的含义、由来、故事,从而让学生学会感恩,坚定学好技能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如《蜀相》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杜甫所作,表达的是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深刻理想。这篇作品中除了含有强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之外,还有浓厚的人文精神,教师通过讲述这首诗,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呈现文学形象,唤醒情感共鸣
结合文本情感创设情境能达到渲染气氛的作用,让学生如临其境,启迪学生的思维。第一,体验、感知、品味。教师利用情境让学生感知文学作品的形象,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引发思考。第二,理解、感悟、内化。教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达到以“导”启“思”的目标。第三,深化、迁移。教师从情境渲染中引导学生想象,深化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达到以“导”激“情”的作用。
如在讲授《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选取以下情境契合点。第一,教师可以选取清华园荷塘最具代表性的图片,配上课文的句子与悠扬的传统乐曲,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感受清华园深厚的文化底蕴,熏染学生的心灵。第二,教师可以利用抑扬顿挫的朗读与相应的图片,展现一幅别有韵味的荷塘月色图,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洗涤心灵。第三,教师可以通过文字视频,让学生感悟作者的语言表现能力,品味景物描写的精简与抒情句子的优美,感受语言抒情达意之美。第四,教师通过讲座视频展现朱自清的生平,促使学生思考,需要具备何种情怀才可以创作如此优美的文章。
四、契合思想建设,注重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引领
1.课本剧扮演,实现共情与迁移
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教师应该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挖掘思政元素的价值,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融入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体验感、参与感和满足感,从而打开学习思路,能积累词汇并整合应用,也能以贤者为榜样,约束自己的行为。如汉乐府诗歌《东门行》中有各种各样的角色,每个角色的性格特征极为明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演绎的形式,将这些角色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用表演表达男主人公的无奈、激愤、绝望等心理状态,女主人公柔顺、谨慎的性格特征。这样一来,学生能体会当时底层生活的艰辛,对劳动人民富有同情心,提高共情能力。
2.辩论赛活动,培养思辨思维能力
人文维度是指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日常实际,培养其健全人格和高尚道德的维度,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备课,深刻挖掘语文教材蕴含的科学道理与育人知识点,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如《敬畏自然》这篇课文讲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一场主题为“保护自然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的辩论赛,指导学生研究保护自然的话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思考能力、辩论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习惯。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文学常识、诗词结论、文言文解读、飞花令比赛、朗诵大赛、趣味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领悟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方位、立体式发展。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是发挥课堂教学职能的有效渠道,可以让思政教学和语文教学齐头并进,产生共进力量。教师应多了解教材中的思政元素,积极探究,让思政教育贯穿语文教学,多维度、多样化、多元化、趣味性地展开语文教学,使思政教育和语文教育互相衔接,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另外,教师要贯穿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深刻理解语文的意义和作用,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陈周华.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教育,2020(6).
[2]何春芳.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J].教师,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