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以素养为导向的音乐课堂深度体验

【作者】 王 萍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实验小学)


【正文】摘 要: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的音乐课堂深度体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机会,让学生在多元演唱、图谱感知、生活内化、创编训练中完成深度体验的目标,形成完善的学科素养认知能力。深度学习能够带来深度感知,音乐课堂成功启动深度体验机制,不仅能够提升学科素养品质,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音乐教学;深度体验;学科素养
  深度体验有区别于普通的体验,是指身心结合的体验。音乐学科教学中引入深度体验,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更多深入学习机会,提升学生学科学习效率,锻炼学习能力,教师要注意从更多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多元化演唱、图谱化感知、生活化对接、创编化训练,都能够带来全新体验机会。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更多深度体验学习的历练,唯有亲身经历和感知,才能促进学科认知的内化。
  一、多元化演唱,启动深度体验思维
  演唱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最常见操作形式,学生对此也有更高认同感,教师需要对演唱形式进行创新设计,从不同方向展开教学激发,以提升演唱体验品质。
  学生对一些流行性歌曲最有感觉,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做出对应筛选,利用这些歌曲展开教学启动,能够为音乐课堂注入丰满活力。如教学音乐《外婆的澎湖湾》,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其流行指数极高,学生大多会演唱。在学唱歌曲时,教师根据观察做出教学调整,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创编演绎方案,准备参与班级演绎活动。学生听说有现场表演任务,顿时紧张起来,纷纷加入学习小组讨论和规划行列,课堂学习气氛被点燃。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对学生设计方案进行审查,给出一些个性修改意见。经过一番训练,课堂演绎活动顺利展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活动,将课堂演绎活动推向高潮。多元化演唱,给学生带来的学习体验是极为深刻的,促进了学科认知的内化,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对演绎性学习形式有特殊情结,其调度作用也更为鲜明,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赢得教学主动权。
  二、图谱化感知,风韵深度体验感知
  图谱教学不仅是对音乐学科符号的强化展示,还可以融入一些灵动的图案信息,包括对歌词的艺术处理,让歌词动态化,为歌唱提供图片背景等,都能够形成直观化教学,学生受到多种信息的冲击,其学习体验也会逐渐深刻起来。
  学生直观思维比较发达,这是最需要考虑的教学现实。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展开教学设计和推介,其助学效果会更为丰富。在学习《故乡的小路》这首歌曲时,教师先用《乡间的小路》歌曲进行导入,然后利用示范演唱形式,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感染。教师利用多媒体打开歌曲简谱,要求学生展开认真观察,提出了一些思考问题:在观察这些简谱时,你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地方比较特殊一些?旋律的小节拍数是不是一样?每一个小节有多少种拍数类型?学生根据教师问题设计展开对应观察和思考,课堂讨论研究气氛逐渐形成。教师教唱简谱,学生有了观察体验,学唱简谱更为顺利了。学生熟练掌握了曲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唱展示,并给学生搭配一些背景音乐和图片,创设适宜训练背景。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和启动,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图谱化教学设计,直观性更强,其冲击性也更强,符合小学生思维特点,形成丰富的教学期待。
  三、生活化对接,内化深度体验认知
  对接学生生活展开音乐教学设计,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研读,还要对生活化切入角度有筛选设计。音乐教材中的很多作品,都与学生生活非常贴近,教师在具体引导学习时,需要对接学生生活认知基础,以便形成崭新学习体验契机。每一部音乐作品都包含丰富情感因素,让学生建立更多情感共鸣,这也是深度体验的具体体现。音乐作品中有不少自然界的声音融入,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教师由此展开教学设计启动,也能够形成深度体验。
  歌曲中有太多生活化的信息值得关注,教师针对性做出引导,促使学生顺利对接生活经验,自然形成音乐感知体验。如学唱歌曲《踩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让学生注意聆听,能够听到哪些声音。音乐响起,学生有了更多发现,在歌曲中有夏天的雨声、赤脚踩雨的声音,这“沙沙沙”“叭叭叭”的声音带有生活气息,学生自然是记忆深刻。学唱歌曲时,教师要求学生仔细分辨旋律,体会其情感特点。因为歌曲表达的是下雨天孩子嬉戏场景,自然能够对接学生生活感知思维,很多学生都能够说出雨天玩耍的情节,表现了欢乐、活泼的心情。在学唱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伴奏操作,学生回应更为主动,霎时间,课堂内多种伴奏声四起,歌唱学习渐入佳境。教师从生活角度展开布设和调度,成功激活学生学习思维,促使学生进行认知对接,形成深刻学习体验。
  四、创编化训练,升级深度体验品质
  创编是更为高级的音乐训练形式,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在具体设计和指导时,要从创编角度选择、创编程序设计、创编方法传授等角度做出应对,让更多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创编学习环节,并在不断探索尝试中建立深度学习体验。改编歌词、调整顺序、创编音乐剧等,都属于创编训练形式,教师适时作出任务布设和方法传授,都能够成功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学习实践的热情,形成崭新学科认知基础。
  《对花》属于对唱歌曲,非常适合做创编设计,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音频,让学生仔细聆听,熟悉歌曲旋律。教师在歌曲试听过程中做详细介绍,对歌唱形式做重点推介,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对唱形式,展开对应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环节,对对唱形式有了一些了解。在课堂训练阶段,教师先要求学生同桌合作,展开对唱尝试,准备参与课堂展示活动。当学生逐渐掌握了对唱方法,教师再次布设训练任务,对歌曲的歌词进行改编,可以在歌词基础上做一些改动,增加歌曲的个性特征。学生根据教师布设展开对应思考,很快就找到了改编的角度。教师直接与学生对话,交流改编的意见,给学生更多学习指导,确保改编操作顺利展开。
  演唱、演绎、讨论、辩论、创编等学习活动,都属于深度体验性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实际做出对应设计和调整,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度体验的机会。深度学习带来深度体验,教师为学生开辟更多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互动、展示、交流、实践的机会,能够形成更多深度体验的环境,让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中建立深度体验认知基础。
  参考文献:
  [1]范天平.低年级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J].广西教育,2020(09):35-37.
  [2]吕碧霞.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1(07):56-58.
  [3]周继升.合唱教学中深度体验的实践探索[J].江西教育,2022(0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