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大单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与作业设计
【作者】 周怀菊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第四小学)
【正文】摘 要:所谓“大单元教学”,是指站在更高的角度,把一个学段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跨年级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重构符合教学实际的新知识系统,使课堂内容无重复,教学环节更紧凑,课堂内容倍增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授课方式。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引导学生建构系统的知识结构是尤为重要的。从“双减”政策到新课程标准发布,“减负高质”的作业设计成为新时期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目标。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大单元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聚焦核心素养、同一主题、单元视角进行学校校本数学作业设计研究实践。以“学科大观念”统领,以作业设计为切入口,从教、学两个层面,突破碎片化的教学模式,推行系统的作业设计方式,完善学校的教研活动,以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高效;知识体系,作业设计,实践;探究
在开展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学内容,对教材中某一单元的基本知识点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提炼出其基本概念、原理等,并对这些基础知识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进而使学生在系统知识中,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及其规律,以此为基础,在系统论思想的驱使下,建立模块化的知识结构,进而进行知识体系的教学。具体该如何使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参与中,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探究兴趣,且由浅入深地对其进行深度探究,建构系统的知识结构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笔者就单元教学和深度教学,探索了基于单元教学的学科深度学习该课题。深入学习“双减”政策相关文件精神,认真分析学校的数学学科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立足大单元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以学校提质增效的作业设计为目标,编研结合,围绕学生的减负增效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一、明确主题,制定单元学习目标
在单元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精心地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对单元教学进行整体设计。教学目标作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其统领教学设计。纵观课程标准,其中明确地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划分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内容。且按照由低到高的水平对其进行了有序设置。如知识与技能层面需要学生初步感知、了解、学会知识;过程与方法层面则要求学生学会、理解、应用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则要求学生建立、发展知识。深度学习的实施,首要地要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达成这三维教学目标。尤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其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能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并积极探寻个人意义,深刻理解现实的世界。因此,我在单元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深度学习,并获得发展,对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尝试从以下两方面探寻设定单元教学目标的方法。
1.明确主题,制定目标。
在学习每本教材之前,要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一本书的内容,明确本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即单元目标,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大概了解,然后根据单元主题内容,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及主题词,并把它作为课堂导入的切入口。
2.整体预习,宏观把握。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单元整合教学,首先利用好单元预习课。即以一单元为单位,集中利用一课时,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单元教材内容,可以有针对性的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具体策略是:出示单元学习目标——学生自学、交流——当堂检测。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
二、从目标内容出发,创新作业设计
学习数学能使学习者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掌握用数学的方式表述现实世界,并用数学方式构建我们与世界的联系。大单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是基于现实世界(学生熟悉的场景)设计作业,为学生构建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目标设定。
作业,其作用不仅表现在课堂知识的消化巩固,还表现在课前知识的预习,良好习惯的培养等。而大单元整体作业,是基于单元整体教学之上,能够帮助系统巩固知识,实现知识技能的灵活运用。因此教师还要对大单元整体作业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充分发挥其价值与功能。第一步,进行目标的设定,为作业设计提供依据。首先,小学数学教师要基于数学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个性特征,提取、挖掘、整理作业中的生活内容,然后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通过问题的提出,任务的布置,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其次,作业的设计目标,应当注重其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将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细化呈现。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等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平台,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2、内容细化。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作业的优化设计,需要进行内容的细化,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体现知识性内容。知识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因此就需要采用不同的设计形式,将知识性内容体现出来。作为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趣味性、针对性的作业,不仅能够快速点燃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學习,而且要培育学生的问题解决、互动交流、摸索总结等能力。其次,体现方法性内容。方法性内容,主要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技能,包括数学思想方法、自主学习技能、合作互动技能等。在作业设计中,教师以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基准,然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思考探究,敢于提出疑问,展开互动交流、实践探究,从而掌握学习方法。最后,体现体验性内容。体验性内容,主要为复习巩固,以及加深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在作业设计中,要以实际生活展开,着重实践性、探究性、互动性作业。然后用一条或者多条线索,将整个单元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然后突出重难点,便于学生知识巩固,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3、注重作业评价,渗透人文素养
作业评价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反馈,同时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所以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完整、全面的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水平。其实教学活动中各式各样的评价方式对激励学生学数学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的评价将会给孩子莫大的鼓励,他们会因老师频繁变换的表扬语言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因此在人文素养教育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还要注重学生思维、创造、体验以及感悟。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善于闪光点,及时给予正能量的评价,向学生展示人文关怀,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学生的人文素养。应注意要体现发展性,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总之,实施大单元设计,扎实、系统、有序地加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有效地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在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实现减负增效,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作业。同时,要保证课后大单元作业设计有一定的引导作业,这样学生的探究能力才会得到培养。还要随时了解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针对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调整设计方式,以便充分发挥大单元作业这一教学形式,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宝江.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2(13):36-39.
[2]魏玉玉,高丽;;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设计的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16(12).
[3]沈锦荣;浅谈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若干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4(2).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高效;知识体系,作业设计,实践;探究
在开展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学内容,对教材中某一单元的基本知识点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提炼出其基本概念、原理等,并对这些基础知识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进而使学生在系统知识中,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及其规律,以此为基础,在系统论思想的驱使下,建立模块化的知识结构,进而进行知识体系的教学。具体该如何使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参与中,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探究兴趣,且由浅入深地对其进行深度探究,建构系统的知识结构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笔者就单元教学和深度教学,探索了基于单元教学的学科深度学习该课题。深入学习“双减”政策相关文件精神,认真分析学校的数学学科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立足大单元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以学校提质增效的作业设计为目标,编研结合,围绕学生的减负增效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一、明确主题,制定单元学习目标
在单元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精心地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对单元教学进行整体设计。教学目标作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其统领教学设计。纵观课程标准,其中明确地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划分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内容。且按照由低到高的水平对其进行了有序设置。如知识与技能层面需要学生初步感知、了解、学会知识;过程与方法层面则要求学生学会、理解、应用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则要求学生建立、发展知识。深度学习的实施,首要地要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达成这三维教学目标。尤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其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能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并积极探寻个人意义,深刻理解现实的世界。因此,我在单元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深度学习,并获得发展,对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尝试从以下两方面探寻设定单元教学目标的方法。
1.明确主题,制定目标。
在学习每本教材之前,要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一本书的内容,明确本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即单元目标,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大概了解,然后根据单元主题内容,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及主题词,并把它作为课堂导入的切入口。
2.整体预习,宏观把握。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单元整合教学,首先利用好单元预习课。即以一单元为单位,集中利用一课时,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单元教材内容,可以有针对性的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具体策略是:出示单元学习目标——学生自学、交流——当堂检测。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
二、从目标内容出发,创新作业设计
学习数学能使学习者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掌握用数学的方式表述现实世界,并用数学方式构建我们与世界的联系。大单元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是基于现实世界(学生熟悉的场景)设计作业,为学生构建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目标设定。
作业,其作用不仅表现在课堂知识的消化巩固,还表现在课前知识的预习,良好习惯的培养等。而大单元整体作业,是基于单元整体教学之上,能够帮助系统巩固知识,实现知识技能的灵活运用。因此教师还要对大单元整体作业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充分发挥其价值与功能。第一步,进行目标的设定,为作业设计提供依据。首先,小学数学教师要基于数学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个性特征,提取、挖掘、整理作业中的生活内容,然后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通过问题的提出,任务的布置,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其次,作业的设计目标,应当注重其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将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细化呈现。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等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平台,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2、内容细化。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作业的优化设计,需要进行内容的细化,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体现知识性内容。知识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因此就需要采用不同的设计形式,将知识性内容体现出来。作为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趣味性、针对性的作业,不仅能够快速点燃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學习,而且要培育学生的问题解决、互动交流、摸索总结等能力。其次,体现方法性内容。方法性内容,主要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技能,包括数学思想方法、自主学习技能、合作互动技能等。在作业设计中,教师以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基准,然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思考探究,敢于提出疑问,展开互动交流、实践探究,从而掌握学习方法。最后,体现体验性内容。体验性内容,主要为复习巩固,以及加深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在作业设计中,要以实际生活展开,着重实践性、探究性、互动性作业。然后用一条或者多条线索,将整个单元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然后突出重难点,便于学生知识巩固,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3、注重作业评价,渗透人文素养
作业评价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反馈,同时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所以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完整、全面的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水平。其实教学活动中各式各样的评价方式对激励学生学数学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的评价将会给孩子莫大的鼓励,他们会因老师频繁变换的表扬语言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因此在人文素养教育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还要注重学生思维、创造、体验以及感悟。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善于闪光点,及时给予正能量的评价,向学生展示人文关怀,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学生的人文素养。应注意要体现发展性,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总之,实施大单元设计,扎实、系统、有序地加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有效地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在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实现减负增效,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作业。同时,要保证课后大单元作业设计有一定的引导作业,这样学生的探究能力才会得到培养。还要随时了解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针对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调整设计方式,以便充分发挥大单元作业这一教学形式,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宝江.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2(13):36-39.
[2]魏玉玉,高丽;;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设计的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16(12).
[3]沈锦荣;浅谈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若干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