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以“用字母表示数”为例 分析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衔接问题
【作者】 宋 旭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高石镇民新小学校)
【正文】摘 要:小初学段的数学教学衔接应该注重数学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连贯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促进小学和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在学业上更加顺利地过渡到初中阶段。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学数学;衔接方法;字母表示
一、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衔接的作用
通过顺利的数学衔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从而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促进他们在中学阶段持续地投入学习。小学数学是学生建立坚实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数学衔接可以确保学生在中学阶段能够扎实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技巧和解题方法,为后续更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效的衔接,能够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他们在中学阶段更高层次的数学思维打下基础。此外,有效地衔接能够帮助学生适应中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和要求,减少转变过程中的困惑和障碍,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二、“字母表示数”的相关分析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其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字母表示数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星罗棋布”,应用十分广泛。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数量间的变化关系。通过引入字母表示数的方式进一步扩展他们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学习正方形、长方形面积公式时,学生开始关注数量之间的关系,他们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了边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这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使他们能够将具体的形状与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连接。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接触到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以及各种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包括: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使用字母表示数的优势,因为字母能够代表未知数或变量,使他们能够更灵活地推理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也会通过学习匀速运动公式(s=vt)进一步关注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个公式涉及了距离、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代入具体数值或使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探究并理解这些数量之间的关联。
三、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衔接(字母表示数)相关建议
(一)保证问题的开放性,创设衔接时机
相比于单一而机械的学习策略,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可以有效解决小初衔接困难的主要原因。封闭题改编为开放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创造力。将问题适度一般化,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可以帮助他们探索和理解高学段知识,实现学段知识的有效衔接。此外,适度追问,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和策略。适时反思总结则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估和认知,从而提高他们的元认知水平。
问题1:填空:5+( )=12。
这个问题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题,答案是7。这类题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并且对他们来说并不具有挑战性。
问题2:填上两个适合的自然数,使等式( )+( )=12成立。
这个问题是一个开放题,要求学生填入两个自然数,使得它们相加的结果等于12。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让他们尝试不同的组合方法。可能的答案有很多种,比如:0+12,1+11,2+10,3+9......等等。这样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引入更高级别的数学概念和知识。
可以看出,问题2的答案并不唯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如下表格
根据表格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如果其中一个加数是‘x’,另外一个加数是y,怎么列出加法算式呢?(X+Y=12),还可以推出x=12-Y,Y=12-X。此时进一步引导,如果“和”也是未知,我们用m代替,还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呢(x+Y=m,X=m-Y,Y=m-X)。而上述几个算式,都属于一次函数。数字就是这样变成字母,从而让学生很好地接触了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这就是字母表示数的很好衔接。
(二)凸显数学本质,积累活动经验
在小学教学中,应该凸显数学的本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而不是过于强调特殊的解题技巧。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初步感受到一些数学概念和关系,例如在两数之和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加数增大则另一个加数减小,它们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这种变化过程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个量如何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这正是初中学习函数概念时必须经历的过程。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有这样的体验,可以为后续学习函数知识提供必要的活动经验。学生数学学科观念的养成和知识体系的形成对于后续的学习非常重要。需要注意的是,过度训练小学算术解题的某些特殊技巧可能会固化和限制学生的思维,对于初中阶段运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的衔接意义不大。因此,在小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扎实的数学概念,而不是过度追求特殊的解题技巧。
(三)把握衔接分寸,控制认知难度
小学和中学数学衔接,应该遵循“渗透而不点破”的原则,帮助学生总结和积累学习经验,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当学生列出一次函数时,教师应该到此为止,无须告诉学生这就是初中要学习的一次函数。如果教师拓展介绍映射、一次函数等概念,会增加学生的认知难度,反而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应注重顺利过渡和适度衔接,让学生在不增加认知难度和学业负担的前提下,自然地进入初中知识的边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和体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学数学;衔接方法;字母表示
一、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衔接的作用
通过顺利的数学衔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从而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促进他们在中学阶段持续地投入学习。小学数学是学生建立坚实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数学衔接可以确保学生在中学阶段能够扎实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技巧和解题方法,为后续更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效的衔接,能够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他们在中学阶段更高层次的数学思维打下基础。此外,有效地衔接能够帮助学生适应中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和要求,减少转变过程中的困惑和障碍,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二、“字母表示数”的相关分析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其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字母表示数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星罗棋布”,应用十分广泛。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数量间的变化关系。通过引入字母表示数的方式进一步扩展他们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学习正方形、长方形面积公式时,学生开始关注数量之间的关系,他们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了边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这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使他们能够将具体的形状与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连接。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接触到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以及各种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包括: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使用字母表示数的优势,因为字母能够代表未知数或变量,使他们能够更灵活地推理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也会通过学习匀速运动公式(s=vt)进一步关注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个公式涉及了距离、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代入具体数值或使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探究并理解这些数量之间的关联。
三、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衔接(字母表示数)相关建议
(一)保证问题的开放性,创设衔接时机
相比于单一而机械的学习策略,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可以有效解决小初衔接困难的主要原因。封闭题改编为开放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创造力。将问题适度一般化,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可以帮助他们探索和理解高学段知识,实现学段知识的有效衔接。此外,适度追问,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和策略。适时反思总结则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估和认知,从而提高他们的元认知水平。
问题1:填空:5+( )=12。
这个问题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题,答案是7。这类题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并且对他们来说并不具有挑战性。
问题2:填上两个适合的自然数,使等式( )+( )=12成立。
这个问题是一个开放题,要求学生填入两个自然数,使得它们相加的结果等于12。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让他们尝试不同的组合方法。可能的答案有很多种,比如:0+12,1+11,2+10,3+9......等等。这样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引入更高级别的数学概念和知识。
可以看出,问题2的答案并不唯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如下表格
根据表格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如果其中一个加数是‘x’,另外一个加数是y,怎么列出加法算式呢?(X+Y=12),还可以推出x=12-Y,Y=12-X。此时进一步引导,如果“和”也是未知,我们用m代替,还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呢(x+Y=m,X=m-Y,Y=m-X)。而上述几个算式,都属于一次函数。数字就是这样变成字母,从而让学生很好地接触了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这就是字母表示数的很好衔接。
(二)凸显数学本质,积累活动经验
在小学教学中,应该凸显数学的本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而不是过于强调特殊的解题技巧。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初步感受到一些数学概念和关系,例如在两数之和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加数增大则另一个加数减小,它们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这种变化过程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个量如何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这正是初中学习函数概念时必须经历的过程。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有这样的体验,可以为后续学习函数知识提供必要的活动经验。学生数学学科观念的养成和知识体系的形成对于后续的学习非常重要。需要注意的是,过度训练小学算术解题的某些特殊技巧可能会固化和限制学生的思维,对于初中阶段运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的衔接意义不大。因此,在小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扎实的数学概念,而不是过度追求特殊的解题技巧。
(三)把握衔接分寸,控制认知难度
小学和中学数学衔接,应该遵循“渗透而不点破”的原则,帮助学生总结和积累学习经验,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当学生列出一次函数时,教师应该到此为止,无须告诉学生这就是初中要学习的一次函数。如果教师拓展介绍映射、一次函数等概念,会增加学生的认知难度,反而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应注重顺利过渡和适度衔接,让学生在不增加认知难度和学业负担的前提下,自然地进入初中知识的边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和体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