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分析

【作者】 黄 丽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凤翔中学)


【正文】摘 要:诗歌作为文化的载体和文学的代表,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情感表达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开展诗歌审美性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有效的教学能够提升高中生的诗歌审美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能力。这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希望相关教育机构和教师能够重视诗歌审美性教学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实施。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诗歌审美;审美情趣
  一、新课程改革与高中语文审美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包括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诗歌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在其中开展审美性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通过诗歌的审美性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形式美和意境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诗歌的字句运用、形象描写、韵律节奏等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独特之处。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合作,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去体验和表达诗歌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此外,诗歌还可以触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这种情感体验能够开启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情绪认知。
  二、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路径 
  (一)借助审美鉴赏教学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较为含蓄的美感。相较于其他文学形式,诗歌的美更加隐晦,需要读者花费更多的心思去品味和领悟。在诗歌创作中,许多诗人的情感表达会比较隐蔽,他们运用各种高明的创作手法和修辞手段来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意义。这使得诗歌的美往往需要读者具备较高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思维创造力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审美鉴赏活动为载体,将审美性教育渗透其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鉴赏和欣赏,让他们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言外之意,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审美鉴赏活动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语言运用、节奏韵律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背后的意义和情感。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培养他们的思维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与诗歌艺术互动,发现和感受诗歌的美。
  以《采薇》为例,学生在诵读诗歌时,可以通过声音和表演来感受诗歌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接着,以“思归”为主题,我们开展延伸教学内容,介绍与之相关的古代边塞诗、从军诗、闺怨诗等,让学生理解“思归”的文学意义。这样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对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最后,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和关键句,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艺术特点。例如,《采薇》运用了民间诗歌常见的重章叠唱手法,使诗歌富有节奏感。同时,诗歌以景写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主人公的情感,给人一种飘忽、缠绵的感觉。这样的分析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领悟诗歌的美。
  (二)巧创审美情境,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诗歌确实是表达人们主观情感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但是对于一些古典诗歌而言,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诗歌的审美性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生动形象、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情感和韵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可以通过音乐、配乐、朗诵等方式,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体验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此外,引入一些生动的故事或历史背景,将诗歌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兴趣。另外,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现代艺术形式和媒体资源,如:影视作品、插图、动画等,来展示古典诗歌的魅力和内涵。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美感。
  比如,我们在讲解李清照的《醉花阴》时,就可以通过音乐、背景知识和问题引导来丰富学生的理解和情感体验。首先,我们播放歌曲《知否知否》,借助背景音乐的渲染,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醉花阴》中清新、感人的意境。同时,引用这首歌曲作为示范,展示现代与古典的结合,让学生理解诗词的传统与流行之间的关系。其次,引用清·陈廷焯(“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对《醉花阴》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评价的内容,分析词作的秀雅之处和深情苦调,以及《醉花阴》与其他优秀作品的相似之处。这样的交流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诗词的美感。
  (三)构建民主课堂,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诗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同一首诗词,每个人的解读也会有不同的角度和观点。在诗歌审美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鉴赏和解读诗歌,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激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引发情感共鸣。以《锦瑟》这首诗来说,宋代学者刘颁认为它是一首爱情诗,南宋的一些文人则认为它是一首吟咏乐器的咏物诗,清代学者朱鹤龄认为它是一首悼亡诗,而梁章钜则认为它是一首政治寄托诗。这种多重解读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空间。教师可以借助字词义解析和意境分析,引导学生结合诗中的重要意象进行想象、思考和讨论,并就诗歌的主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结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激发情感共鸣和想象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可以提高审美性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