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作者】 岳金芳
【机构】 河北省巨鹿县实验中学
摘 要: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出既是课程改革深化的结果,又是历史教学与时俱进的表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的变革势在必行。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历史核心素养使一线历史教师的教学工作面临一些新挑战,此类挑战在初中阶段历史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学策略的变革创新尤为重要。本文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 初中 教学策略
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历史课程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有着打基础、树根基的要求。面临新时期以历史核心素养为代表的历史教学目标的变革,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一定要努力转变思想,研究相应教学策略的变革,历史核心素养使一线历史教师的教学工作面临一些新挑战,教学策略的变革创新尤为重要。本文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一、以培养核心素养的出发点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学目标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要深刻领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仔细研读历史课程标准,把握好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要充分理解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深化的过程,不是所有的核心素养目标都能在一节课中完成的。衡量教学目标是否有效,一看它是否贴切,即目标是否准确,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相契合,具有可检测性;二看它是否具体,即目标阐述是否细化、多层,具有可操作性;三看它是否适度,即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适合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与水平层次;四看它是否落实到位,即目标是否落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设计教学目标,不但时空观点和历史价值观的指向性要具体、明确,操作性与检测性也要强,学生通过学习便可达到教学目的。
二、以培养核心素养的切入点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真正促动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问题情境”是指在具体目标指引下,能够通过度析、理解、归纳等策略达成目标的空间学习环境,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互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问题情境”这个切入点,创设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挖掘学生的潜能,以提升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教师可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的水平,在问题的探究与解决中使学生发展了思维,获得了新知,提升了核心素养。教师也可用假设创设问题情境以提升学生的历史理解水平。在问题情境的氛围中,深化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能够从历史角度出发,设身处地感悟和理解相关历史问题的素养。
三、以培养核心素养的着力点倡导合作探究学习
所谓“合作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探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分工、合作、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形式,获得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水平和实践水平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展开合作探究学习的步骤为:让学生围绕探究的核心问题,分组制定计划,明确分工;各组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研读史料,去梳理历史问题;各组对所搜集的材料实行整理、辨析,通过组内的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撰写本组的研究报告;组织全班的交流会,各组代表介绍本组的研究成果,并解答其他组同学提出的质疑,并进一步修改、补充与完善本组的研究报告;将各组的研究报告汇编成册,作为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成果。这种以小组合作方式实行的专题探究活动,一方面,通过自己动手搜集史料,促动学生带着证据意识对历史问题实行探究,既培养了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形成了史料实证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小组的分工与合作,尤其是对研究成果的持续研磨,不但提升了学生理解历史与解释历史的素养,而且提升了学生的交流水平、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四、以培养核心素养的立足点,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但需要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更需要习得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并内化为优秀的品格,外化为崇高的行为。可见,历史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与情感相互交织的学习和体验过程,但情感教育不是在朝夕之间便可速成,而是一种“情动—体验—理解—内化”的过程。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无痕地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为了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教师还能够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视和图片资料,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如历其事之感,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在感知、体验和思考历史的过程中,深化对史事的理解与判断,进而生成鲜明的历史价值观。
五、以培养核心素养的支撑点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为了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建构一种多元的评价模式: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是指在对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评价时,既要重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历史技能的掌握,也要重视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水平的评价,更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的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要充分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单仅是教师评价学生,还应该有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甚至家长参评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是指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既要看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的结果,更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感悟历史,进而体验到一种历史情怀。评价的手段也要灵活、多样,除了纸笔测试外,还能够采用历史剧表演、历史小论文撰写、历史调查活动、历史档案等方式;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是指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优劣势与存有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尤其是对于缺乏信心学生的评价更要鼓励和支持,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发展性作用。
综上所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靠一线历史教师在观点上更新,在专业上提升,在教学中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优秀品格与创新水平,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