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自制器材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者】 彭武贤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实验中学)
【正文】据了解我国学生的特点是理论知识功底强,实际操作能力偏弱。这不符合我国教育的最终目的。记得两年前在课堂上的一件小事触动了我,当时我正在上浮力一课,为研究“物体的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我从实验室找来了体积相等的铜、铁、铝三个正方体,在将其中两个浸入水中测浮力时,另一个铝正方体没有提前拴好绳子,我顺便请讲台边上的一个男生帮我用棉线拴好它。没想到他告诉我:“我不会拴”,他是班上成绩很优秀机灵的一个男孩,居然不会这番操作?我下去深思了很久,现在的孩子会什么呢?只会写作业?窥一斑而见全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多么的重要,下面我从自制器材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方面谈一些做法。
一、引导学生自制器材有什么作用
(一)引导鼓励学生自制器材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脱离动手实践的物理学习犹如无源之水,注定不能长远,最终必然走向狭隘之处。
如在教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内容的时候,我要求小组制作一个喷气式小船。实践活动的材料:气球、矿泉水瓶、剪刀、胶布、细绳、圆珠笔芯,制作方法:将矿泉水瓶用剪刀剪成小船模样,将气球充气,让气球里的气体通过圆珠笔芯释放出来,从而推动小船行走,制作小船的过程中学生兴致昂扬,跃跃欲试,教学效果良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更大的课堂,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物品,让学生参与制作演示实验器材,如:纸锅烧水,魔瓶爬坡……
(二)引导学生自制器材,能够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对于教材上的实验实验室的器材很多不符合实际情况,要么实验室器材不配套,老旧;要么理想与现实偏差太大,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去改进、创新实验,如八下教材《压强》第1节“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教材中用钉子做小桌,压在海绵上或泡沫上,即使用很大的压力海绵的形状变化也非常小。因为海绵很硬,视觉效果很差。受到胸口碎大石的启示,我启发他们制作钉板,用气球、砝码分组制作器材,在反复多次的改进下,制好了整套“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器材”,把吹鼓的气球分别放在布满密集的钉子的钉板上和三颗钉子的钉板上,为防止调皮的气球放不稳,我将这球踢给了学生,让他们讨论解决。有人说用手扶的,用绳子拴的。最后选最佳方案,用透明硬度适中的塑料板围成栏杆来固定气球,实验的效果非常好。操作简单又能吸引眼球,制造爆点,器材来源方便,他们亲眼见证气球在钉子密布的钉板上,承受很大压力也不破。那种期待与担心让学生在轻松又紧张的氛围中完成了实验教学,又让其真切感受到物理的趣味性,有了兴趣不怕学不好。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些看似简单的实验器具的改进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挖掘了他们发现问题,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闪现出一些创造性思维。课堂上就有学生说,有了这两个钉板,我还可以用手、脚去感受,我就势鼓励:敢赤脚站上去吗?(钉板我已试过,没有安全问题。)
(三)引导学生自制器材能促进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1、明确分工,减少创作时间。
如“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的改进中。制作两个钉板是非常耗时耗力气的。整套器材若让一个人去独立完成需很长时间,而且在制作过程中若遇到问题,一个人很容易钻进死胡同出不来。导致某种制作设想无法实现。如怎样固定踢球,而且不影响观察实验现象?因为几个人面对困难,齐心协力,发挥多人智慧,这样有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
2、还可增加与他人交流合作、交往的机会,让每个人都融入这个团队,学会与同学和谐、友好相处,出现问题在独自一人无法解决时,学会向他人寻求帮助。
二、提高自制器材动手能力的方法
第一、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制物理实验器材的机会。
结合校本教材的研发,向教研组、学校建议,鼓励每生每年自制实验器材或者小制作一件,学校组织评审,择优编进校本教材。鼓励小组多次改进自制的器材,学科教师作为辅导教师。并在学年考试中加分,择优上报,参与国家、省、市级的创新制作大赛,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点燃学生无限的创作潜能。
第二,收集往年学生的自制器材扩充到实验室,组织学生参观再改进,对成品制作精美的铭牌或说明书,可在来年物理教学中进行展示,扩大对器材创作者的影响力,增强自豪感。
一、引导学生自制器材有什么作用
(一)引导鼓励学生自制器材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脱离动手实践的物理学习犹如无源之水,注定不能长远,最终必然走向狭隘之处。
如在教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内容的时候,我要求小组制作一个喷气式小船。实践活动的材料:气球、矿泉水瓶、剪刀、胶布、细绳、圆珠笔芯,制作方法:将矿泉水瓶用剪刀剪成小船模样,将气球充气,让气球里的气体通过圆珠笔芯释放出来,从而推动小船行走,制作小船的过程中学生兴致昂扬,跃跃欲试,教学效果良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更大的课堂,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物品,让学生参与制作演示实验器材,如:纸锅烧水,魔瓶爬坡……
(二)引导学生自制器材,能够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对于教材上的实验实验室的器材很多不符合实际情况,要么实验室器材不配套,老旧;要么理想与现实偏差太大,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去改进、创新实验,如八下教材《压强》第1节“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教材中用钉子做小桌,压在海绵上或泡沫上,即使用很大的压力海绵的形状变化也非常小。因为海绵很硬,视觉效果很差。受到胸口碎大石的启示,我启发他们制作钉板,用气球、砝码分组制作器材,在反复多次的改进下,制好了整套“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器材”,把吹鼓的气球分别放在布满密集的钉子的钉板上和三颗钉子的钉板上,为防止调皮的气球放不稳,我将这球踢给了学生,让他们讨论解决。有人说用手扶的,用绳子拴的。最后选最佳方案,用透明硬度适中的塑料板围成栏杆来固定气球,实验的效果非常好。操作简单又能吸引眼球,制造爆点,器材来源方便,他们亲眼见证气球在钉子密布的钉板上,承受很大压力也不破。那种期待与担心让学生在轻松又紧张的氛围中完成了实验教学,又让其真切感受到物理的趣味性,有了兴趣不怕学不好。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些看似简单的实验器具的改进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挖掘了他们发现问题,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闪现出一些创造性思维。课堂上就有学生说,有了这两个钉板,我还可以用手、脚去感受,我就势鼓励:敢赤脚站上去吗?(钉板我已试过,没有安全问题。)
(三)引导学生自制器材能促进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1、明确分工,减少创作时间。
如“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的改进中。制作两个钉板是非常耗时耗力气的。整套器材若让一个人去独立完成需很长时间,而且在制作过程中若遇到问题,一个人很容易钻进死胡同出不来。导致某种制作设想无法实现。如怎样固定踢球,而且不影响观察实验现象?因为几个人面对困难,齐心协力,发挥多人智慧,这样有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
2、还可增加与他人交流合作、交往的机会,让每个人都融入这个团队,学会与同学和谐、友好相处,出现问题在独自一人无法解决时,学会向他人寻求帮助。
二、提高自制器材动手能力的方法
第一、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制物理实验器材的机会。
结合校本教材的研发,向教研组、学校建议,鼓励每生每年自制实验器材或者小制作一件,学校组织评审,择优编进校本教材。鼓励小组多次改进自制的器材,学科教师作为辅导教师。并在学年考试中加分,择优上报,参与国家、省、市级的创新制作大赛,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点燃学生无限的创作潜能。
第二,收集往年学生的自制器材扩充到实验室,组织学生参观再改进,对成品制作精美的铭牌或说明书,可在来年物理教学中进行展示,扩大对器材创作者的影响力,增强自豪感。